【摘要】隨著我國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在教育領域中提出了滲透數學史的理念,教師也在自身授課的過程中對教學內容進行不斷的完善。鑒于此,本文對新課程改革下滲透數學史的教學對小學生發(fā)展價值進行分析,通過數學史在小學數學教育形成數學思維邏輯、激發(fā)學習興趣、對學生進行全面教育等意義的分析,旨在為了更好的提升現今小學數學教育的質量獻力。
【關鍵詞】數學史 小學數學 教育價值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09-0090-02
一、引言
小學數學屬于小學階段學生重要的文化課之一,作為文化課的主科課程,教師授課的方式對學生提升數學思維的形成具有深遠的影響。數學史,顧名思義,就是數學發(fā)展變遷的歷史。將數學史在數學教學中體現出來的這種教學方法已經在逐漸的得到數學教學領域的認可。因此,小學數學教育教學理念的改革成為現今較熱的話題,而如何對其進行創(chuàng)新,成為小學教師應深思的問題。
二、滲透數學史的教學對小學生發(fā)展的價值
1.德育價值
數學史對于學生的德育教育有著非常中要的意義,主要有三個方面:(1)我國的數學具有輝煌的發(fā)展歷史,華羅庚、陳景潤等數學家在世界數學領域都享有盛譽。對于數學史的學習能夠增加學生對我國數學學者為世界數學領域做出的貢獻,增加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榮譽感。(2)有助于學生對唯物主義的思想的理解,通過對數學史的學習,能夠使學生清晰的意識到,數學的發(fā)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不斷的推翻、建立的過程中演變至今,加深學生對辯證法和唯物主義的理解。(3)有利于健全學生的人格,通過數學史的學習能夠使學生意識到,任何通往成功的道路都不會是一帆風順的,數學發(fā)展的每一步都是一代又一代的數學家們通過不懈的努力走出來的,為學生堅持不懈的品質。不斷豐富學生的思想品質,健全自身的人格。
2.智育價值
現代教學中已經顛倒了學生學習的真正目的,將以往教師在教授過程中的“授業(yè)、解惑”變?yōu)榱爽F在“應試”。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要求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智育教育的時候,不能只關注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而不關注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探索精神。美國的一位數學家曾經說過,學生在學校學習數學時,常會遇到各種疑問,而數學家,就是將這些疑問研究下去的人。教師在進行數學史的教學中,根據數學史中數學思想的發(fā)展與演變,引導學生建立數學思維,重點為學生分析數學發(fā)展中的數學思維的變化,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思維,積極引導學生在數學學習中進行探索與分析,不斷提高學生的智力。
三、數學史在小學數學教育中的意義
1.形成數學思維邏輯
數學思維是研究任何數學問題的關鍵,日本著名的數學家米山君曾將說過這樣一句話“科學工作者在工作的時候并不適用數學方法解決問題,但是卻一定會用數學思維去解決問題。”這也就表明了數學思維的形成不僅對數學的學習有著重要意義,對生活中各個領域的發(fā)展都有著重要意義。例如,在數學學習中,小學生通常會因為計算難題而頭疼,尤其是小學六年的數學應用題的學習,及時教師學學生進行詳細的講解,也會有學生不理解其中的意思。而數學思維的形成能夠引導學生的思路,在解題中不是重視結果是否正確,而是更加注重對學生思路的引導。
2.激發(fā)學習興趣
在小學的教學中,如果讓學生進行一個“最不喜愛”的科目排名,恐怕數學會位于榜首。由于小學生的思維邏輯尚不清晰,在教學中對于一些數學知識不能夠全盤理解,所以造成了學生學習的厭惡感。因此,數學教師要通過提升學生的學習型去不斷增加學生投身于數學學習中去。例如,教師通過挖掘在數學史中的學習榜樣,向學生們講述榜樣成功的故事,激勵學生在日后的學習生活中以榜樣為目標,不斷的完善自身的品質,增強對數學的喜愛。將數學史中一些理論得出過程進行實驗,通過動手,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數學知識。
3.對學生進行全面教育
全面教育的內涵一共有兩個方面:(1)在數學史的教育中,教師通常會對我國數學史大加稱贊,這種做法雖然有助于學生愛國思想的而建立,但是不能夠從客觀的角度進行分析,忽略了世界上其他優(yōu)秀的數學家對于數學領域的貢獻。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時,要注意分寸的把握既要增加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又要對世界數學的發(fā)展有正確的認識。(2)現階段文理科目的選擇性學習,導致了學生對數學的不重視。例如,如果學生的數學成績不理想,家長就會將來在選擇文理的時候選擇文科科目,對學生的數學成績不再加以重視。數學作為一門文理分科都會學習到的科目,在學生日后的學習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無論是教師、家長還是學生必須提高對數學學科的認識,才能夠全面的發(fā)展。
四、結論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進行數學史的教學應用在增加學生對于數學學習的興趣、提高小學數學的教學水平上有著積極的作用。但在此過程中,通過數學史在小學數學教育形成數學思維邏輯、激發(fā)學習興趣、對學生進行全面教育等意義的分析。促進滲透數學史的教學能夠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得到更好的應用,實現以人為本的教學目標,確保學生能夠不斷自身的數學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江獻.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材中數學史的調查分析[J].內江科技,2016,37(2):91-92.
[2]江獻.人教版小學教材中數學史知識的應用調查——以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區(qū)為例[J].吉林教育:綜合,2016(24):20-21.
[3]劉霞霞,侯萬勝,何芬,等.數學史在小學數學課堂新課導入教學中的意義初探[J].中國校外教育,2016(6):34-34.
作者簡介:張成爽(1981-)吉林省農安縣人,巴吉壘中心小學數學老師,主要研究小學數學教育及創(chuàng)新方向的教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