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通過對語料庫和高二學生英語寫作中的動詞錯誤研究分析,對高二英語教學的英語寫作中的動詞錯誤分析做出了研究,對目前高二英語寫作教學的現狀進行了闡述并且基于語料庫下的高二學生英語寫作中的動詞錯誤分析的研究的影響做了較為全面的分析。
【關鍵詞】語料庫;寫作教學;英語教學;錯誤分析
【作者簡介】溫秀麗,伊犁師范外國語學院。
【基金項目】伊犁師范學院研究生校級科研創(chuàng)新項目資助,項目編號YLSF2017051。
語料庫指的是關于語料庫的三點基本認識:語料庫中存放的是在語言的實際使用中真實出現過的語言材料;語料庫是以電子計算機為載體承載語言知識的基礎資源;真實語料需要經過加工(分析和處理),才能成為有用的資源。詳細介紹請參考下表1:
本部分主要研究基于語料庫下的高二學生英語寫作中的動詞錯誤分析,主要闡明了基于語料庫下的高二學生英語寫作中的動詞錯誤的語際遷移、基于語料庫下的高二學生英語寫作中的動詞錯誤的語內遷移以及基于語料庫下的高二學生英語寫作中的動詞錯誤的環(huán)境因素導致的遷移。
1.基于語料庫下的高二學生英語寫作中的動詞錯誤的語際遷移。語際遷移主要是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母語對所學語言規(guī)則的影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會用母語的思維方式去使用語言,這是高二學生英語寫作中使用動詞錯誤的主要原因。在英語寫作的過程當中,高二學生的已有語料庫當中的單詞、語法知識等已經形成,而這大多數都是基于母語學習的基礎上形成的第二語言知識,因此或多或少都會帶有母語的影響,如果是有利于第二語言學習的影響,則被稱為母語的正遷移,如果是不利于第二語言習得的影響,則被稱為母語的負遷移。而基于語料庫下的高二學生英語寫作中的動詞錯誤大多是因為母語的負遷移影響導致的,這種情況也會出現在第二語言學習的語法學習當中,把英語作為第二語言的中國人在學習英語的時候就會收到中文語法的影響,把英語作為第二語言的日本人在學習英語的時候也會收到日語語法的影響,同理,在學生用英語寫作的時候動詞的錯誤也會由母語的負遷移引起。這種現象屢見不鮮,這就要求我們在英語寫作的教學當中灌輸英語思維方式,不僅要學習英語的知識,也要形成英語的思維,避免母語的負遷移帶來的負面影響。
2.基于語料庫下的高二學生英語寫作中的動詞錯誤的語內遷移。研究者Jaszczolt (1995)和Taylor (1997)發(fā)現,在二語習得的早期,語際遷移是二語學習者的主要錯誤來源,而當學生逐漸加深了對第一語言的了解后,語內遷移變得越來越明顯。語內遷移是指學習者根據己獲得的有限的、不完整的目的語的經驗或知識,對該語言做出不正確的假設或概括,從而類推出偏離規(guī)則的結構。對外語的某些規(guī)則錯誤地推廣使用,是外語學習者犯錯誤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傳統(tǒng)的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占主導地位,過分依賴教材,沒有使學生的自主能力得到很好的發(fā)揮,導致大多數學生缺乏英語學習的積極性。即使在學習語言知識方面取得一定效果,但在語言技能方面有很大缺陷。這也就是大部分學生學到的英語是“啞巴英語”。然而英語作為第二語言,語言技能很重要。所以為了提高學生的語言技能和應用語言能力,應該增加師生的教學互動,重視情景教學。大量的研究表明,學生在自由、輕松的心理狀態(tài)下才能更好地發(fā)揮自身的想象力并產生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火花。
3.基于語料庫下的高二學生英語寫作中的動詞錯誤的環(huán)境因素導致的遷移。環(huán)境因素主要指的是教師、教材、教學法。隨著社會的進步和時代的發(fā)展,英語的應用和學習顯得愈加重要。而在高中英語教學中,大部分學生雖然脫離了“啞巴英語”的階段,但在實踐中還是存在著很多問題。如此看來,如何科學有效地避免學生英語寫作中的動詞錯誤,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提高教學效率顯得尤為重要。高二在學生的整個教育過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因此,高中英語寫作教學設計需要加強和強化。在新的課改方向指導下,應試教育逐漸向素質教育轉變。在之前的情景教學中有提及學生在自由、輕松的學習氛圍中更能激發(fā)自主創(chuàng)新的學習能力,不僅能激發(fā)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更能提高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在傳統(tǒng)的教學課堂上,基本都是教師在講臺講授,學生在下面聽課,表面上課堂氛圍和諧。實際上教學效率卻很低,學生大多會產生畏懼心理,有的問題即使不懂也不敢問。然而小組合作正好解決了這些問題,一些不敢問的問題都可以以這樣的形式得到解決。因此,新課改下鼓勵學生進行小組學習有利于解決教學問題、提高教學效率達到共同進步的目的。
本部分主要闡述了基于語料庫下的高二學生英語寫作中的動詞錯誤分析對高中英語教學的啟示,主要包括對待高二學生英語寫作中的動詞錯誤的態(tài)度、糾正高二學生英語寫作中的動詞錯誤的方法以及高二學生英語寫作中的動詞錯誤教與學的基本策略。
1.對待錯誤的態(tài)度。首先我們要正視在英語寫作中的錯誤,在學習的過程中錯誤是不可避免的,我們應該秉持著有錯就改,絕不再犯的態(tài)度。作為學生來說,錯誤的產生不可避免,出現了錯誤就要及時改正,端正犯錯態(tài)度,杜絕再次犯同樣的錯誤。而作為教師來說,對學生的錯誤應該有一種寬容的態(tài)度,這種寬容指的不是對錯誤的縱容,而是要講究時機和策略的去糾正錯誤,并且盡量避免學生出現畏懼心理,害怕犯錯,這樣會直接導致學生犯錯之后態(tài)度不端正,因此在教師方面要做到嚴慈并濟,幫助學生客服困難,改善犯錯頻率,端正犯錯態(tài)度。
2.糾正錯誤的方法。從宏觀上來說糾正錯誤的方法主要分為直接糾錯和間接糾錯。顧名思義,直接糾錯指的就是在英語寫作的時候教師對學生犯的錯誤直接指出并告訴學生如何改正,間接糾錯指的就是教師在學生的英語作文中指出錯誤,讓學生自己去尋找錯誤,而不是直接的告訴如何糾正。許多研究表明,間接糾錯比直接糾錯更有利于學生學習。而糾錯方法一共有五種:
(1)教師提供足夠線索讓學生進行自我糾正。
(2)教師批改作文稿。
(3)教師對出現的錯誤在邊緣批注或腳注。
(4)教師對單個學生進行口頭解釋。
(5)教師在班上分析典型的錯誤。
3.教與學的基本策略。在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的主體地位是不可撼動的,而如今的課堂在逐漸弱化教師的主體地位并向以學生為主體過渡。然而學生不是被動接受教育的,受教育者具有主觀能動性,應是教學的主體,回歸學生主體已成為現代教學模式共同的趨向。新課程標準倡導“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建立以學生為中心的主題教學模式,在課堂里充分發(fā)揮、重視和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同時,教師作為教學的核心,在課堂上自始至終都起著主導作用。因此,在課堂教學中,積極進行教學手段的革新、教學課堂的設計有利于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以及學生的主體作用。教與學的基本策略要注意以下幾點:
(1)盡量把書面考試、口試、表現性考試結合起來。
(2)突出考試的診斷性和發(fā)展性功能,考試的內容要以課程標準為依據。
(3)給學生多一點的機會,不以一次考試論成敗。
(4)注意考試結果的運用,進行積極的評價反饋,要對考試結果進行具體的分析指導,要運用多種方式將考試結果及時向學生及家長反饋,考試結果的反饋要以激勵為主。
綜上所述,為了更好地適應新課改,完善語料庫下的高二學生英語寫作中的動詞錯誤分析,必須從教師開始,加強創(chuàng)新,提高學生的主體地位,建立師生的和諧關系,提高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以更好地調動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和積極性以及語言運用能力,為了學生以后能更好的適應學習、工作以及社會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王瑞.理論反思與構擬-概念遷移視域中學習者動名詞搭配錯誤系列分析之一[J].外語學刊,2014,11(3):112-120.
[2]羅青.基于語料庫的中國英語學習者名詞-名詞搭配概念遷移錯誤研究[D].西南民族大學,2016,43(5):28-31.
[3]張永欣.概念遷移視角下的動名詞搭配失誤分析[D].黑龍江大學,2014,2(12):141-142.
[4]陳宏羽.概念遷移視域下大學英語學習者形名搭配錯誤分析[D].遼寧師范大學,2014,17(5):1-5.
[5]王雅晨.基于語料庫的中國非英語專業(yè)學習者動名搭配錯誤分析[D].揚州大學,2010,32(12):141-142.
[6]徐靜.一項基于語料庫的大學一年級學習者動名詞搭配研究[D].北京郵電大學,2007,4(16):87-89.
[7]鄒紅.概念遷移視角下中學生英語寫作中動詞的誤用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4,4(1):197-219.
[8]蘇杭.漢語對英語動名詞搭配的負遷移以及對高中英語教學的啟示[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8(5):17-19.
[9]羅青.基于語料庫的中國英語學習者英語名詞習得與概念遷移研究-以常用名詞搭配與類聯(lián)接為例[J].牡丹,2015,58(66):173-179.
[10]王準寧.基于語料庫的中國非英語專業(yè)大學生寫作中的動詞與名詞搭配失誤的成因研究[J].經濟管理:文摘版,2016,9(4):2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