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金花
摘 要:音樂作為一門可以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學科,不但可以豐富學生內心感受,還能提高他們情感體驗的能力。伴隨著新課程理念的深入落實發(fā)展,給音樂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長期以來,音樂課一直游離在初中課程之外,很多學校的音樂課“名存實亡”,為了提高音樂教學質量,教師需要不斷進行反思,汲取經驗,提高教學水平。
關鍵詞:初中;音樂教學;意義
素質教育越來越受到廣泛的關注,實施素質教育成為全面提升學生能力的必然要求。在初中教學階段中,由于受應試教育觀念的影響,音樂學科并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一直游離在主流課程之外。然而實際上,音樂課程對于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促進學生情感體驗方面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音樂教學的意義
隨著新課改的推行,要求給學生減負,實施素質教育。音樂教學就可以很好地滿足新課改的要求。高雅的音樂對于人的促進具有重大作用,它是無數的音樂名家們經過不懈的努力創(chuàng)造出來的,可以豐富人的精神世界,給人以美的享受。
初中音樂教學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一部分,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素養(yǎng),豐富學生的情感世界,喚起學生的情感體驗和心理體驗,達到陶冶情操、培養(yǎng)豐富情感的作用。這是其他學科所難以做到的。在初中階段,正是學生形成世界觀、人生觀的重要時期,處于這個階段的學生情感豐富且復雜。音樂教學的目的就是盡力將他們引入健康積極的發(fā)展軌道,培養(yǎng)他們控制多變情緒的能力。另外,初中生的課程相對來說是比較緊張的,所以在緊張的課程中插入音樂教學,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緩解他們緊繃的心弦,通過在音樂課堂上欣賞音樂、學唱歌曲可以讓他們保持一個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去進行接下來的學習。
二、轉變教學觀念,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
1.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
初中學生喜歡追趕潮流,愛好流行音樂。反觀音樂教材,大多是一些山歌、民族音樂,學生對于學習這些歌曲積極性不高,所以教師在進行音樂教學時要融入一些現代元素。如果只是一味地用教材教,不能靈活運用適合學生心理狀態(tài)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就會讓音樂教學的道路越走越窄。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死腦筋,固執(zhí)己見地認為教材上的音樂曲目才是正統,教師也要對當前的樂壇加以了解,在教學實踐過程中,融入多元化的音樂,讓學生可以知道音樂課本以外的知識,讓音樂課更加靈活。
2.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愛上音樂課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苯處熓紫纫ぐl(fā)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這樣一來,學生才會積極主動地投入到音樂學習當中去。在音樂課堂上教師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站在學生的立場上把握學生的心理需求。除此之外,教師和學生要形成良好的關系,尊重關愛每個學生,善于發(fā)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對他們的尊重和理解。教師也可以為學生營造一個活潑的音樂課堂氛圍,讓學生在自由的環(huán)境中發(fā)揮出他們的優(yōu)點。比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開展一個“K歌大賽”,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并且對他們的演唱曲目不能有太多的要求,讓學生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藝,還可以讓學生自由結組,成立一個“音樂組合”。通過這樣的形式,才會激發(fā)學生真正學習音樂的興趣,才能讓學生帶著濃郁的興趣走進音樂課堂,保持愉悅的心情帶著所學的音樂知識走出音樂課堂,真正做到“乘興而來,乘興而歸”。
3.運用多媒體技術,開展音樂教學
科技的快速發(fā)展給教學帶來了許多方便。在進行音樂鑒賞的時候,即使一些音樂教材會有相應的音樂磁帶,但是這對于學生而言只是杯水車薪,遠遠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此時,教師就可以在網絡資源上搜索一些音樂視頻、音樂劇等讓學生欣賞,既可以滿足學生的需求,又取得了良好的音樂教學效果。另外,教師在進行教學時也可以運用多媒體技術。在教學生唱歌之前,教師也可以反復播放曲目范唱,讓學生大體上了解到音樂的旋律、節(jié)奏、音準等。這樣教師在教唱時既省心又省力。教師還可以根據教唱曲目制作課件,將一些發(fā)音技巧、發(fā)音方法通過圖片的方式傳遞給學生,因為在很多時候會涉及口腔發(fā)音技巧,教師很難靠嘴來說明,這時候可以靠口腔剖面圖片來進行講解,如此教學,學生明白得快,教學效果也明顯。
4.根據教學內容適當開展合唱教學
合唱教學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強學生的集體精神和班級凝聚力。在當今社會,大部分學生都是獨生子女,因此家長對于孩子的教育都是比較寬松的,這就導致了一些初中生已經養(yǎng)成了比較自私的行為方式,所以他們在與同齡人的交往中往往不懂得相互謙讓,認識不到合作的重要意義。而在進行合唱教學的時候正好可以給這些在平時生活中比較驕縱的孩子們一個機會去學會與同齡人相處。合唱與學生獨唱不同,合唱不僅要在自己唱好的同時還要學會傾聽其他人的歌聲,將自己的聲音和別人的聲音完美融合在一起,合唱才會動聽。在班級合唱這個形式當中,一枝獨秀是不被允許的。它需要每個同學的相互配合,所以班級合唱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學生之間就要學會合作、互相遷就、相互信賴,長此以往,學生們就會意識到集體精神的重要性,班級的凝聚力也會自然而然地加強。
總之,在初中階段音樂教學必不可少,它適應了新課程的要求,又滿足了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需要。
參考文獻:
[1]顧福艷.對初中音樂教學的幾點思考[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0.
[2]張琦蕾.淺析初中音樂欣賞[J].新課程(教研版),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