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軍
摘要:榜樣教育是青少年徳育的重要方法, 它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需要學校、家庭、社會各司其職,發(fā)揮各自優(yōu)勢,形成教育合力,使榜樣教育在學校、家庭、社會的“三網共育”中充分發(fā)揮其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
關鍵詞:榜樣教育;青少年;德育教育
心理學家研究證明,榜樣相比一般說教更具 真實性 ,生動性、更貼合實際和生活,易于青少年接受和認同, 所以,只要樹立讓青少年接受和認同的榜樣,就能激發(fā)他們學習榜樣的熱情和信心。榜樣教育不同于其他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它不是單一的價值觀灌輸,而是將抽象的說教寓于對榜樣的學習活動中,減少了青少年的逆反心理,更能引起青少年的情感共鳴。
一、當代青少年榜樣教育的現狀
(一)榜樣教育方式僵化單一
榜樣的樹立、傳播和學習有不同的載體, 榜樣教育所選取的榜樣人物及對榜樣人物的描寫和宣傳,都彰顯著榜樣人物的高尚品德和道德情操和價值取向,他身上所具備的優(yōu)秀品質才能成為社會推崇的道德品質,而普通人身上即使具備優(yōu)秀的道德品質,也不能成為人們推崇的道德榜樣 。道德榜樣過度完美也會讓學生覺得缺乏親切感和現實感,甚至質疑榜樣的真實性。這就要求還原榜樣的真實性,讓學生覺得榜樣并不遙不可及,而是自己通過努力也可以成為的人?,F實中我們樹立的榜樣存在人物職業(yè)類別單一,以科學家和政治領導為主,但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醫(yī)生、教師、工人、企業(yè)家、農民等出現的次數寥寥無幾, 這不符合時代潮流,也不利于學生獲得與將來自己很可能從事的職業(yè)相關的思想道德教育內容。 目前,榜樣教育中,自上而下的說教式方法仍占較大比例,對網絡等新載體的運用較少,教育方式顯得單調和僵化。另外很多教學方法如參觀革命基地、演講等不追求其實效性、藝術性和科學性,而只被當作工具,嚴重違背初衷,如參觀革命基地被當作春游,先進事跡的宣傳變成了應景式的例行活動,教育方法的運用不當,弱化了榜樣教育的效果。
(二)榜樣教育缺乏持續(xù)性
人的思想政治觀點的形成與發(fā)展,需要經過一個由淺入深、由低到高、由簡單到復雜的逐步深化的過程。青少年的思想品德需要長期積累,由低級到高級的不斷升級,即德育教育是一個循環(huán)往復、由淺至深的教育過程。榜樣教育要想取得效果,榜樣事例就需要時時出現在生活里,但中學的應試教育導致思想政治教育成為非重點學科,榜樣教育的宣傳存在走過場、做形式的不良現象,如“雷鋒叔叔無戶口,三月里來四月走”這句調侃的童謠所說,榜樣宣傳忽冷忽熱,反反復復使得已經取得的榜樣教育效果逐漸淡化。
(三)教育資源整合不力
我國榜樣教育的資源可以分為學校、家庭和社會資源,但在實際結合過程中,并沒有進行有效的整合,沒有發(fā)揮各自優(yōu)勢 。如社會上提倡的“好人好事”在有的家長眼中就是缺心眼,有些“遵守規(guī)章制度”在有的家長眼中就是不知變通,面對這樣不斷變換甚至是相互沖突的的榜樣價值,青少年無法形成準確清晰的認識,更無法效仿榜樣。學校片面追求學業(yè)成績,思政課變得形式化,也很少通過實踐課程強化課堂教育,學生不能深入領會榜樣精神;家庭教育中,有些父母急功近利和攀比的心態(tài),往往忽略孩子的德育,也有的言行不符,不能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社會上的榜樣教育多停留在輿論宣傳上,有時學生學到的榜樣精神在社會上得不到鞏固,甚至因社會現實而對榜樣精神產生質疑。學校、家庭和社會是一個有機整體,只有優(yōu)化整合,形成合力,榜樣教育才會發(fā)揮應有的合力。
二、改進榜樣教育的措施
(一)做好校園榜樣教育
校園是青少年接受系統(tǒng)化榜樣教育的主要場所,做好校園榜樣教育對于優(yōu)化校風,弘揚正氣、培育校園文化精神等具有深遠的意義。首先,教師要做到言傳身教,傳統(tǒng)的榜樣教育中,教師往往將榜樣作為知識灌輸給學生,忽視了自身言行對學生的重要影響,實際上身教重于言傳,如果教師在課堂上夸夸其談,課后卻做不到甚至表現出相反的行為,不僅達不到教育效果,反而引起學生的抗拒心理。其次,學校也要重視課堂的主陣地作用,把榜樣教育滲透到各學科教學中,比如在理科教學中,不僅介紹科學家的研究結果,也要介紹他們的科研精神;在體育課中,教育青少年學習體育健兒精誠團結、堅持不懈、為國爭光的社會責任感;在語文課及思想政治課中,注意教材中榜樣事例的描述要真實詳細,同時榜樣選取要多元化,比如要有更多普通行業(yè)中的榜樣,更多女性榜樣等等。最后要注重校園榜樣文化建設,校園文化是教育的隱性形式,對青少年身心能起到潛在的熏陶作用。比如學??梢苑e極挖掘、不斷發(fā)現和樹立師生身邊多種類型的先進個人和集體典型,不僅僅只有“三好學生”、“優(yōu)秀班干部”這樣的榮譽榜樣,也可以評選“學習星”、“守紀星”、“進步星”、“勞動星”、“禮貌星”、“團結星”、“助人星”、“文體星”等等可親、可敬、可學的榜樣;還可以設置“榜樣櫥窗”、校園網站中設置“師生風采”、利用國旗下講話鼓勵榜樣人物、進行特殊場地命名等;來自身邊的榜樣,可學性、可比性強,學??梢蚤_展“榜樣面對面”、“向榜樣學什么”、“學習榜樣經驗交流會”等形式多樣的活動,使學習榜樣成為師生的行為準則,將榜樣行為內化于心、外化于形。
(二)創(chuàng)新榜樣教育形式
榜樣教育貫穿于觀察學習的全過程。首先,注意過程,這是觀察學習的起始環(huán)節(jié),在注意過程中,示范者(榜樣)自身的特征、學習者和示范者的關系、學習者本人的認知特征等都會影響注意效果 。其次,保持過程,即將觀察到的行為信息儲存在長時記憶中,直至榜樣的行為對學習者的行為發(fā)生影響。這就要增強榜樣人物或事跡的感染力,加強榜樣宣傳的長期性和反復性。 再次,動作復現過程,是將記憶中的動作觀念轉換為行為,這就要求榜樣教育將理論和實踐相結合,達到知行統(tǒng)一。最后,動機過程,這是觀察學習的最后一個過程,但其實動機過程貫穿于觀察學習的始終,它引起和維持著人的觀察學習活動。動機過程包括替代性強化、直接強化和自我強化。替代性強化如學習者看到榜樣的行為受到獎勵就會增強實施這種行為的動機,看到榜樣的行為受到懲罰就會降低實施這種行為的動機。這就要求榜樣注意自己的言行,身體力行傳播正能量,弘揚核心價值觀,充分發(fā)揮宣傳力,做好公眾的榜樣。
(三)發(fā)揮“三網共育”的優(yōu)勢
榜樣教育不僅局限于學校教育中,榜樣教育也要充分發(fā)揮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的作用。家庭是青少年價值觀形成的最初場所,父母是青少年最直接、最經常的模仿對象,父母作為榜樣的示范作用,不僅具有可信性和感染性,而且具有潛移默化、耳濡目染的影響,因此父母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嚴于律己,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質,給青少年做好榜樣,同時多用民族英雄、社會精英、身邊的榜樣等激勵孩子,將榜樣教育滲透到家庭教育中。另外良好的家庭氛圍既可以為榜樣教育提供環(huán)境基礎,也可以對青少年的品德形成產生影響,家長要利用家風、家訓規(guī)范青少年行為,培養(yǎng)其尊老愛幼、謙遜和善、推己及人等優(yōu)秀美德。此外,社會環(huán)境下的榜樣教育要求社會各界科學地、實事求是地宣傳榜樣,引導青少年用正確的態(tài)度對待榜樣,給與榜樣應有的重視和照顧,營造好全社會崇尚榜樣的良好風氣,社會各界也應該共同努力,提供更多的書籍、電視節(jié)目、音樂作品以及社會實踐活動等豐富多樣的榜樣教育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