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威 王為舉
摘要:大學班級文化是一種無形的教育力量,它是學生受教育最直接、最重要的方式之一,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和決定著學生的日后發(fā)展。構建班級文化有利于學生的健康發(fā)展,讓學生養(yǎng)成積極向上的生活方式和人生態(tài)度,促進整個學校的學風建設,進而提升學校的整體形象。
關鍵詞:班級文化;學風建設;解決方法
在學校,一切教育和教學活動是通過學校最基本的活動單位——班級進行的,班級文化建設對學生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力和感染力,對學生的教育、教學以及成長、成才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班級文化作為一種群體文化,是群體學生共同為之創(chuàng)造并為他們所接受的,寄托著學生共有的理想和追求,體現著共有的心理意識、價值取向,這種共同的心理意識、價值取向會激發(fā)成員對班級意愿的責任感和榮譽感,從而形成強烈的向心力和群體意識,有效的激發(fā)全體成員參與集體活動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這是形成良好的學習與生活氛圍的核心基礎。
一、班級文化建設現階段面臨的問題
(一)班級精神支柱缺失
思想政治文化是班級文化的核心,是學生優(yōu)良學風、道德品質及人格形成的保證。近年來,因受社會多元文化、不同價值觀與西方思潮的影響,大學生思想觀念存在很大的弊端,表現為政治覺悟較低,利己思想嚴重,班級建設過程中過于考慮個人利益,為了個人利益甚至不顧及同學情誼。由于班級沒有正確的思想政治指引和人文精神引導,因而缺乏精神支柱。
(二)班級制度建設缺失
完善的班級制度有利于維護集體的利益,有利于班級活動的開展,有利于班級目標的形成。但當前高校對班級制度建設認識不夠,普遍認為用學校規(guī)章制度來管理班級就可以,根本沒有必要再去制定班級管理規(guī)章制度,沒有意識到設立班級規(guī)章制度對同學們的規(guī)范作用,沒有意識到提煉班訓、班歌、班級口號等對同學們潛移默化的影響和教育作用,班級制度建設缺失已成為增強班級凝聚力的絆腳石。
(三)班級領導核心缺失
班級學生干部是整個班級的的核心,其工作能力、責任心以及模范帶頭作用都會直接影響到班集體的整體風貌。雖然在班委隊伍中,絕大多數人表現都較為優(yōu)秀,但也有部分班委工作缺乏積極性和主動性、欠缺責任心、缺乏協(xié)調能力,無法正確處理工作和學習的關系,成績存在不及格甚至多課重修的現象。班委的自身領導力不足,導致班級核心力量缺失,無法有效開展活動。
(四)學生奮斗目標缺失
和嚴肅、緊迫、高壓的高中生活相比,大學生活輕松許多。許多學生將大學生活視為天堂般的生活,呈現頹廢無聊的生活狀態(tài),既不思考人生目標,也無職業(yè)規(guī)劃,整日沉迷于網絡游戲、刷劇、淘寶,且經常遲到、曠課,無心學業(yè),出現多門成績掛科重修,甚至延緩畢業(yè)等一系列嚴重的后果。部分同學只關心自己的事情,對于班級活動不愿參加,集體意識淡薄,這些現象對于班級文化建設和學風建設都存在極大的影響。
二、以班級文化促學風建設的具體方法
班級文化和學風建設看似不相關的兩個詞語,其本質和目標卻相同。抓好班級文化建設,其根本目標就是抓好學風建設,而加強學風建設,可以有效的促進班級文化建設,為個體提供適合發(fā)展、互相促進的優(yōu)良氛圍。具體做法是“四個引領”,即:政治引領、制度引領、干部引領、心理引領,全方位提升班級文化建設,促進學風建設。
(一)政治引領,重塑精神家園
目前高校大學的本科生一般在十八到二十三歲左右,這一時期的學生富有激情,具備一定的獨立能力,但同時也對周圍的事物認知不足,思想較為簡單,易走極端。針對這一特點,我們要進一步加強政治教育,通過入學教育、班會、時事政治教育等多種方法開展,引導學生學會感恩,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通過實事案例等方式讓學生意識到班集體重要性,意識到集體與我共榮辱,從而熱愛集體,關心集體,重塑精神家園。
(二)制度引領,規(guī)范行為習慣
班級制度是班級正常運行的保證,它是基于對班級工作全面而客觀認識的基礎上制定,要求全班學生共同遵守的行事準則。合理的班級制度對于高校班級是很重要的,可以有效提高班級凝聚力。例如:在班級中實行優(yōu)獎制度,對于學習、品德、文藝、體育等各方面成績突出的同學給予一定的獎勵,獎勵可以是物質上的,也可以是精神上的。這樣可以提高同學們的積極性,形成良好的“攀比”的生活學習氛圍。同時要將制度落實到實處,落實到紙上,做到與時俱進,在不斷實踐的過程中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以便形成正確合理的班級制度,進而形成良好的班級風氣。
(三)干部引領,體現榜樣力量
學生干部是班級建設管理的主導者和骨干力量,他們的言行在班級中具有模范帶頭作用。班主任要嚴把干部的選拔和任用,應重點考慮學生的個人素質、個人能力、個人特長以及個人愿望,結合學生以往的任職經歷和工作效果等因素,通過班級公開竟選、投票后決定。在確定的班委隊伍中,各個崗位都應分工明確,各盡其職,相互配合。班委任職期間,嚴格執(zhí)行考核評比,換崗輪崗,民主監(jiān)督等管理制度。當然,對班委進行系統(tǒng)性培養(yǎng),定期舉辦“高層論壇”,引導優(yōu)秀班級的班委舉行經驗交流,豐富其理論知識、實踐技能,提高其辦事水平也是必須由輔導員組織完成的。
(四)心理引領,構建交流平臺
在班級文化建設中,構建有效的交流平臺是必不可少的。一方面可以提升班級凝聚力,形成“互助共勉”的宿舍文化,形成“團結共進”的班級文化,形成“守正出新”的學習文化;另一方面可以直面問題學生,及早發(fā)現,及早干預、及時幫扶。例如建立班級QQ群、微信群、設立輔導員咨詢開放日、開設導師微信公眾號等平臺,開展網絡一對一、一對多和多對多的學習交流和思想互動,形成師生之間和學生之間交流的新紐帶,既讓教師可以及時發(fā)現學生的問題,也可讓學生第一時間了解到學校方針政策、導師研究方向和專業(yè)發(fā)展模式。不但解決學生學習與生活中的疑難問題,同時也增進師生間、學生間的情感和友誼。良好的班級文化氛圍,將潛移默化對整個班級的學風、班風產生積極的影響。
三、結束語
班級文化作為一種特殊的、潛在的教育力量,對學風建設、學生成長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因此,高校應進一步重視并加強班級文化建設,注重教育效果、提升教育品質,形成“舍風、班風、學風,恰是縷縷春風,你好、我好、他好、這里風景獨好”的良好局面。
項目來源:2017年度河南省高校輔導員工作精品項目
作者簡介:宋威(1980-),男,講師。研究方向:學生思想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