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興趣是學習最大的動力,學生只有在課堂上對所學的知識產(chǎn)生興趣,才能愛學、樂學,實現(xiàn)高效課堂。在歷史與社會課堂中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應創(chuàng)設趣味情境,注意以生為本,促進學生快樂學習。
[關鍵詞]歷史與社會課堂;激發(fā)興趣;趣味情境;快樂學習
[中圖分類號] G633.5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058(2018)01008202
美國著名的教育家和心理學家布盧姆說過:“學習的最大動力,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爆F(xiàn)代心理學認為,人們?nèi)魧δ臣挛锘蚰稠椈顒痈械叫枰?,他們就會熱心于接觸、觀察這件事物,積極從事這項活動,并注意探索其奧秘。興趣以需要為基礎,需要有精神需要和物質需要。
教師在設計課堂教學,考慮如何提高教學效率時首先要考慮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法國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盧梭曾經(jīng)對有關教學發(fā)表過觀點:“問題不在于教他各種學問,而在于培養(yǎng)他有愛好學問的興趣,而且在這種興趣充分增長起來的時候,教他以研究學問的方法?!笨芍岣呓虒W對象的興趣是教學工作的關鍵。
初中階段的歷史與社會學科,是一門綜合文科課程,它涉及人文地理、歷史和政治等內(nèi)容。
如何才能在課堂中更好地激發(fā)學生對歷史與社會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呢?筆者根據(jù)課程理念和實施要求,以及自身的教學經(jīng)驗積累,總結出以下幾方面的實施方法和措施。
一、把握導入,創(chuàng)設趣味情境,激發(fā)學習興趣
蘇霍姆林斯基說:“如果教師不想辦法使學生產(chǎn)生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nèi)心狀態(tài),就急于傳授知識,那么這種知識只能使人產(chǎn)生冷漠的態(tài)度,而給不動感情的腦力勞動帶來疲勞?!睂嵺`證明,積極的思維活動是課堂教學成功的關鍵,而富有啟發(fā)性的導入語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思維興趣,所以教師上課伊始就應當注意通過導入語來激發(fā)學生的思維,以引起學生對新知識、新內(nèi)容的熱烈探究。教師在課堂設計時要充分考慮選擇有趣味性的情境導入,以達到吸引學生注意力,啟迪學生思維,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在歷史與社會的教學中,趣味性情境的內(nèi)容可以多種多樣,有新聞回放、軼聞趣事、歷史片段、人物介紹等,其呈現(xiàn)方式也比較多,如教師口頭描述、文字介紹、視頻播放、懸疑設問等。
巧妙設計趣味情境導入,往往會得到非凡的效果。趣味情境導入是一堂課的良好開端,能為隨后更好地完成課堂教學做充分鋪墊和準備。
二、課堂教學,注重以生為主,實現(xiàn)快樂學習
初中歷史與社會教材中的內(nèi)容大部分以文字材料的方式呈現(xiàn),如何讓學生在閱讀教材的過程中感受到這些文字材料是活生生的,并能使學生樂于學習、掌握知識,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設計中要深入思考教材,注重以生為本,注重設計趣味性的課堂教學。
以生為本,首先要考慮初中生的心理狀態(tài)和認知水平。初中生尚處于半幼稚、半成熟的狀態(tài),他們對各種新鮮的事物充滿好奇心,他們對人、對事充滿熱情,容易被英雄人物故事吸引,他們積極樂觀,喜歡關注周圍現(xiàn)實生活中發(fā)生的各種事情,對國內(nèi)外政治具有強烈的求知欲。在認知特點上,初中生的感性認識強于理性認識。
充分考慮以上因素及結合教學實踐經(jīng)驗,筆者認為課堂教學中可以采用以下幾種方法激趣。
1.表演情景劇,學習如同游戲充滿樂趣
在課堂上表演情景劇,讓學生成為劇本中的角色和觀眾,符合中學生追求新奇的心理傾向,能喚起學生的興趣,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情緒,實現(xiàn)高效課堂。另外,這種由學生自己扮演角色的情景劇,往往在演出過程中會因為學生角色扮演的“逼真”或“笨拙”而給其他學生帶來愉悅的體驗,這樣就抓住了學生的注意力,確保了每位學生投入學習,實現(xiàn)學習高效。
情景劇可以是歷史事件的真實課堂再現(xiàn),也可以是現(xiàn)代生活情節(jié)在課堂上的藝術再現(xiàn)。八年級的歷史課堂和九年級的現(xiàn)代歷史和政治課堂可以較多采取這種方式,以增加課堂趣味。
2.組織知識問答競賽,實現(xiàn)快樂學習
建構主義教學理論認為:知識不是被動接受的,而是認知主體積極建構的,獲得知識的多少取決于學習者根據(jù)自身經(jīng)驗去建構有關知識的意義的能力。學習的過程是學習者自己建構知識的過程。因此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對實現(xiàn)有效學習相當重要。
中學生大多具有爭強好勝、不甘居人后的心理,針對學生的這種心理特點,可在課堂教學中開展知識競賽活動,讓學生在“賽中學”“學中賽”。這樣既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又能培養(yǎng)學生集體主義觀念和競爭意識,讓課堂從沉悶走向活躍,實現(xiàn)快樂學習,從“要我學”變成“我要學”。
很多歷史與社會的復習課,因為涉及的知識點比較多,開展知識問答競賽往往既可以達到激趣的目的,也可以有效完成學習目標。除此之外,在新課教學中,如果一堂課涉及的知識點內(nèi)容較多,難度不大,課堂上也可以通過開展知識問答競賽來完成教學。
知識競賽在課堂教學中的運用,既創(chuàng)造了以人為本、民主開放、多維互動的教學氛圍,又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實現(xiàn)了高效學習。
3.開展多感知教學,創(chuàng)設新奇、趣味課堂
在歷史與社會教學過程中,教師如果能有效地調(diào)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讓學生形成對知識與技能的深刻記憶,那么學生就能在學習過程中成為真正的主人,大大提高學習效果。教師在課堂上可以通過各種方法調(diào)動學生多感官參與教學。
方法一,進行各種新奇展示,如帶直觀的教學輔助工具進教室,播放電影剪輯、人物錄音、音樂等。這里各種道具、電影剪輯、音樂等的充分利用,能使學生實現(xiàn)視聽結合,交替使用多種感官感知對象。
方法二,通過幽默和風趣的語言讓課堂充滿趣味,可以讓學生在學習中保持輕松、愉悅的心情,還可以幫助學生提高注意力、掌握知識、拓展思維。
這種交替使用多種感官感知,能使學生更好地處理學習信息,形成對知識的深刻記憶,既開闊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知識,又增添課堂的趣味,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開展多感知教學,需要教師在設計課堂教學時多一分心思、多一個角度去尋找激發(fā)學生興趣的“材料”,從而吸引學生眼球,抓住學生的注意力,使課堂趣味無窮,進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4.采用小組合作探究學習模式,在合作、交流中激發(fā)興趣
青少年追求新奇與激情,在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中學習,往往比聽一堂從頭到尾既不新奇也沒激情的課來得更有趣味。
小組合作探究學習模式,它以小組的形式開展教學活動,學生在小組中共同討論問題,分享成果,在動態(tài)中完成學習目標。這種學習模式符合青少年的心理特點,學生往往能積極參與,主動學習,成為學習的主人。同時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小組成員之間的合作、交流能使學生融入集體之中,感受到參與集體活動的樂趣。
小組合作學習課堂目標明確,學生手頭又有充足的材料可以閱讀、甄選,因此學生可以在課堂上通過小組合作彼此溝通,甚至可以變換位置。這些新奇的變化活躍了學生的思維,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為課堂營造了歡快、積極的氛圍,使學生學習實現(xiàn)了高效。
三、結尾部分,留下趣味尾聲,激發(fā)學習欲望
在歷史與社會的課堂結尾部分,如果能達到讓學生帶著濃厚興趣離開課堂,那對教學效果的提升,學生學習主動性的培養(yǎng)、思維和視野的開闊、智能的發(fā)展等,都是很有幫助的。所以探索趣味結尾也是相當重要的。
結尾激趣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1.懸疑式情境結尾
教師可以提出一些富有啟發(fā)性、趣味性的問題,給學生造成懸念,引起學生強烈的探究欲望。
2.延伸應用式結尾
課堂教學內(nèi)容結束之后,教師引導學生由課內(nèi)向課外延伸、擴展知識,既可以達到增趣的目的,有時候還可以達到為下一堂課做鋪墊的目的。同時,學生通過學習對本節(jié)課內(nèi)容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而且拓寬了知識,擴大了視野。
3.情感體驗式結尾
在結尾部分,教師引用名言、警句、詩句、俗語、歌詞等,洋溢著詩意,揭示著真諦,能使學生獲得美的享受和情感的美妙體驗,以達到產(chǎn)生學習興趣的目的。
總之,在歷史與社會課堂教學中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有很多,只要教師做個有心人,還可以找到更多的激趣方法。
歷史與社會的趣味課堂,可以大大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更好地實現(xiàn)高效教學。從開始的導入到課堂教學及最后的結尾,注重趣味性的課堂設計,既可活躍課堂,提高課堂效率,又可以使學生因為學習的快樂而愛上這門學科,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科素養(yǎng),為培養(yǎng)人才打下良好基礎。
(責任編輯 袁 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