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丹丹
摘 要:“以學定教”是一種教學策略,是一種教學思想,其目標指向是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
關鍵詞:以學定教;自主;合作;探究;評價
一、解讀“以學定教”
“以學定教”以現(xiàn)代教學論為理論基礎,改變了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真正確立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它改變了“教”與“學”的順序,即先學后教。擺正了教師與學生的關系。
二、追求“自主、探究、合作”的教學模式
“自主、探究、合作”是新課標課程總目標中提出的過程與方法,是現(xiàn)代音樂教學一種值得關注和重視的教學模式。它要求通過開放式和趣味性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進行以即興式自由發(fā)揮為主要特點的探究與創(chuàng)造活動。
策略一:目標預設,在清晰明確中導學
“以學定教”讓學生自主學習,首先要讓他們明確學習的目標。不過,在教學目標設定時應當陳述學生的學習結(jié)果,如:引導學生…培養(yǎng)學生…如小學音樂一年級上冊 二胡齊奏曲《小青蛙》。
教學目標:(1)通過學生對樂曲的欣賞,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拓展音樂的視野。(主體轉(zhuǎn)移,期望過高)。(2)通過聆聽二胡齊奏曲,體驗樂曲的旋律,領略中國民樂的瑰寶。(主體轉(zhuǎn)移,行為模糊)。(3)通過聆聽,感受,學生自編兩個不同的動作,表現(xiàn)音樂的相同與不同。(主體正確,層次重疊)??梢哉f以上的三個教學目標中有的是從教師的角度來闡述,還有的陳述模糊不清。所以,在制定教學目標時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站在他們的立場上來制定。
策略二:突出主體,將課堂“還”給學生
1.以“活動”為支點,把主動權交給學生。
教師應重視課堂教學學生的“自主參與”,把主動權交給學生。把孩子內(nèi)在的向上發(fā)展的欲求激發(fā)出來,把學習的主動權完全交還給孩子,一句話,就是給學生主動求知、自我發(fā)展的自由,還會有教不好的學生嗎?
2.分層教學 體驗成功。
學生學習的能力是有差異的,靈活應用“以學定教”就是最好的分層教學?!跋葘W”學生先自己學習,那些會,哪些不會。這就是符合實際,準確的分層。分層后怎么教學呢?“兵教兵”,讓會的同學教不會的,共同進步。
3.以“尊重”為前提,聆聽學生真實的情感體驗。
允許學生對音樂有自己的觀點,這就要求教師要善于傾聽。隨著學生課堂主體性、自動性的增強,學生質(zhì)疑,反駁,爭論的機會會大大增多,這就更要求教師學會傾聽,成為學生的真實的聽眾。
策略三:小組合作,在協(xié)同交流中發(fā)展
結(jié)合學習能力、性別、座位等因素,將班級組建成若干個優(yōu)化的“同組異質(zhì)、組間同質(zhì)”的合作學習小組。在小組成員間構(gòu)建開放、包容、互補的學習氛圍,讓成員們在此氛圍中主動學習,產(chǎn)生愉悅感。
策略四:自主探究,在親歷體驗中成長
在教學過程中單憑傳授和接受的方式是不適宜的,其中關鍵的問題是別人無法代替自己的切身感受,采用多種方式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音樂體驗,為學生終身學習音樂和享受音樂奠定基礎。
三、評價“為人為本”的課堂成長
“以人為本”,著眼于每一個個體的發(fā)展,是我們所有評價的基石。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業(yè)成績,而且要發(fā)現(xiàn)和發(fā)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所以必須時刻關注音樂課堂的評價。
1.精神評價,關注學生的心理需求。
寬容心態(tài),幫助孩子。將局限于個別優(yōu)等生的評價擴展為對不同層次學生的評價,特別是對后進生的探索結(jié)果要表示充分的肯定,幫助他們樹立信心,獲得成功的體驗。
2.及時評價,點燃學生的現(xiàn)實需求。
(1)送一枚金點子,肯定你的發(fā)言。課堂上,學生通過小組合作討論、探究想象。想出的金點子,經(jīng)過教師與學生的肯定,對這些同學予以獎勵金點子獎章的辦法給予獎勵。
(2)送一張你真棒,肯定外在表現(xiàn)。教師應抓住學生點滴的閃光點及時予以表揚和鼓勵,當學生有表情地演唱時,我獎勵他們一張你真棒,讓他們樂于在演唱時,投入的表現(xiàn)情感。
(3)送一朵優(yōu)美小花,肯定你的聲音。學生在演唱過程中,能積極主動張嘴唱,教師觀察其嘴的積極狀態(tài),對能做到的學生送一張嘴巴予以肯定。
(4)累積卡片,開心兌獎。這樣的獎勵,開始是比較有效果的??墒蔷枚弥?,學生對卡片就不屑一顧了。所以,讓每位學生都準備了一本的收集本。每位同學如果每種不同的卡片都集到5張的時候,可以兌換一次抽獎,抽獎原則人人有獎,抽獎每位學生興趣都很高,所以極大的提高了學生的積極性。
四、把握以學定教的“三個并非”——突出有效性
1.以學定教,并非“信馬由韁”。
筆者曾經(jīng)也有過這樣的困惑,因為學生擾亂了原定的計劃,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效率。新課標中所提倡的“尊重學生個性”絕不是放縱學生、無目標地隨波逐流。因此,以學定教,決不能任憑感覺隨意處置,“信馬由韁”,并非可行之舉。
2.以學定教,并非要“面面俱到”。
“課堂有多少個學生,就應該有多少個聲音”這是我們應當追求的,可是,在課堂上,信息無所不在,無時不有,要在短短四十分鐘內(nèi)處理完所有的信息,顯然不現(xiàn)實。所以,教學是有重難點的,要“擇其善者而從之”。
3.以學定教,并非忽視音樂本體。
從活動參與的有效性上分析,我們經(jīng)常可以看到,課堂上學生參與很熱鬧,但對學生音樂審美體驗的有效性不得而知。以上活動雖然課堂氣氛活躍了,但同時也出現(xiàn)了另一種情況,那就是和音樂關系越來越遠了。所以,音樂課中教師應該緊緊抓住音樂最本位的東西來進行教學。
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嘗試,我以課案教學為抓手,以提高學生學習動力與能力為目標,極大地提升了師生課堂生活質(zhì)量。任何事物都有其兩面性,所以就需要我們在實踐中不斷磨合、完善跟發(fā)展。以上只是我在教學實踐中的一點點啟示,希望今后我們大家都不斷地摸索,不懈地努力和不停地探索。我相信:只要努力,音樂課堂的明天會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