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根據(jù)傳統(tǒng)PLC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結合德國行為導向教學法的理論,分析我國課堂與德國不同之處,提出了一種適合我國PLC課堂教學的項目教學法理論,并在課堂上進行了實施驗證,效果表明,該項目切實有效,效果明顯,可繼續(xù)推廣和改進。
關鍵詞:PLC教學;行為導向;項目教學法
PLC控制技術是從事工業(yè)自動化領域的工程人員的一項重要技能,近二十年發(fā)展迅速,也是職業(yè)院校和高等學校電氣類專業(yè)必須開設的一門課程。在PLC教學中,傳統(tǒng)的方法是教師講、學生聽,或教師說、學生練的授課模式,教師把要傳授的知識信息傳遞給學生,學生消化吸收并在設備上練習。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日常的學習積極性不高,上課聽講不認真,不愛思考,掌握知識不牢固,遺忘率比較高,這些問題的存在導致學生踏上工作崗位后,無法正式“上崗”。
一、德國行為導向教學法
德國倡導小班教學,班級人數(shù)小于30人,上課時學生分成小組,便于在課堂上進行小組工作。在上課時,教師盡量講得少,學生成為課堂主體,教師多半時候是一個組織者或主持人的角色。行為導向教學法就是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主動性的一種方法。信息階段,教師對本節(jié)要做的項目信息做簡單介紹,給學生小組分發(fā)資料;計劃階段,各個學生小組學習項目資料,并討論形成書面的項目計劃;決策階段,每個小組的代表匯報自己的方案計劃,教師和全體學生進行方案確認;實施階段,各小組工作,按照確定的方案實施驗證;檢查階段:各小組將程序下載并驗證其正確性;評價階段,各小組提供評價材料,教師組織全班進行評價。
德國行為導向教學法能夠真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但在我國上課學生數(shù)往往較多,課堂組織較難實現(xiàn),教學步驟太多,占用課時太多,會拖慢授課進度。
二、新的項目教學法
針對德國行為導向教學法的優(yōu)點和不足,本文提出一種新的項目教學法,在保證課堂以學生為主的情況下,結合翻轉課堂教學思想,把很多學習部分讓學生課下自主完成,這樣能夠保證課程進度。
班級分組前,先進行學生情況分析,包括男女比例,學生來自省內還是省外,民族情況等,分組采用自愿原則,原則上是男女搭配,不同省份之間搭配,多關注少數(shù)民族。每個小組3人,分工不同,分別為:項目負責人、硬件工程師、軟件工程師。項目負責人負責項目的組織、器件選型、經費預算及方案制定,硬件工程師負責圖紙繪制及I/O地址分配;軟件工程師負責程序編寫及調試。
教師除了課堂上部分基礎知識的講解和指導外,大部分時間采用項目教學法。教師事先總結生產實踐中的項目案例,教師定期將項目信息發(fā)布到網(wǎng)絡教學平臺,并通知學生小組下載并上報方案,在截止時間到時,教師匯總各小組上交的方案,并進行方案審核評價。如果有兩個平行班上課,可實行班級之間互評。經審核完成后,確定最佳方案,教師將該項目委托給最佳方案的小組完成。獲取項目的小組利用課下時間在規(guī)定時間期限內完成項目,并進行項目匯報。
教師驗收項目時,以虛擬貨幣的形式進行成績評價。比如10萬的項目,方案、選型、預算(負責人)占30%,圖紙、地址分配(硬件工程師)占25%,軟件編程(軟件工程師)占30%,團隊協(xié)作情況占15%。如果團隊其中一人的工作未完成,將扣除個人部分經費,如果團隊協(xié)作情況不夠,將扣除團隊協(xié)作部分經費。項目不能按期保質保量交付的,將影響第二次申請,有項目未完成的小組不能再申請項目。對每個項目團隊和個人獲得的經費情況,教師做好記錄,課程結束之后,教師按照獲得經費多少對全班進行排序,核算最終成績。
三、實施效果
該項目教學法通過一個學期的課堂實施驗證,效果較好,學生真正動起來了,各個小組的積極性比較高,競爭意識比較強烈,課下自學知識較為積極。但是,同樣暴露出一些問題:
1、學習較差的學生沒有小組愿意接收,最后幾個較差的學生組隊,未能完成一個項目。
2、有的小組個別學生參與度不高。
3、教師工作量太大。
四、小結
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國傳統(tǒng)的PLC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然后介紹了德國行為導向教學法的理論,結合我國實際情況提出了新的項目教學法實施方案,并在課堂進行了實施驗證,產生了較好的效果,但仍存在部分問題,有待進一步改進實施。.
參考文獻:
[1]郭燕,韓京海.項目教學法在《電氣控制與PLC》課程教學中的應用[J].科技信息,2009(21):209-210.
[2]曾繁明.高職電氣自動化專業(yè)項目教學法研究與實踐[J].職業(yè)教育研究,2013(02):38-39.
[3]蔣先平.行為導向教學法在PLC課程教學中的應用[J]. 中國培訓, 2015(20):3-4.
作者簡介:薛彬(1985—),男 ,漢族,山東青島人,講師,碩士,研究方向:自動控制系統(tǒng)及相關教學改革。
項目名稱:青島濱海學院教學改革研究項目,項目編號:2016J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