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林
【摘 要】隨著教育課程的不斷改革,學生學習所用教材也在不斷更新改革。初中政治新教材《道德與法治》改革創(chuàng)新,增收法治教育模塊,加強學生的法律法治意識。新教材也增加了其他學科與生活知識,與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關(guān),知識內(nèi)容靈活多變,更鍛煉學生的思維與學習能力。新教材教學過程教學理念與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學生之間、老師與學生之間互動性增強,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鍛煉學生思想道德健康發(fā)展。傳統(tǒng)教學模式已經(jīng)不適應于新教材改革特點,為了使新教材更廣泛的應用于初中政治教育,教師應采取各種創(chuàng)新的教學模式,如互動式教學模式應用、體驗式教學模式應用、生活化教學模式應用等。
【關(guān)鍵詞】初中;政治;道德;法治;改革;教材;生活;學習
初中政治新教材《道德與法治》改革,著重強調(diào)學生的政治教育增加法治教育模塊。初中政治教育應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主,增設各種新鮮有趣的教學情境,逐漸向初中學生滲透我國的法律法規(guī)知識。初中政治新教材《道德與法治》教育活動與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關(guān),同時強調(diào)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互動探索,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與交流能力,保障學生思想道德健康發(fā)展。
一、改革特點
(一)增設法治教育模塊
觀察現(xiàn)代初中學生可發(fā)現(xiàn),目前學生的法律意識淡薄,不能很好的意識、理解身邊生活中的各種法律法規(guī)常識,有些學生甚至對于法律知識只知道殺人放火、偷搶拐騙,認為有些錯誤沒什么大不了的。初中政治新教材增加法治教育模塊,通過老師提供的各種情境,多種教學渠道講解各種日常法律知識,逐漸的向?qū)W生滲透法律法規(guī)內(nèi)容。這種法治教育可以增加學生對于法律知識的敏感性,讓學生主動去觀看一些法律節(jié)目、傾聽身邊法律講座、閱讀更多法律相關(guān)書籍等,提高學生的法治觀念與意識,能夠在日常生活中維護自己的合法權(quán)益,保障學生遵循各種社會規(guī)范,提升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二)聯(lián)系學生生活實踐
在新教材《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中增加了安全、心理、法律等方面的知識講座、參觀訪問、社會調(diào)查、研究性學習及其他各種校內(nèi)外的實踐性活動,教學內(nèi)容更為貼切學生的日常生活。初中學生的理解能力與邏輯思維能力仍不完善,聯(lián)系學生生活實踐的教育活動更容易被學生接受與掌握。新教材《道德與法治》也貫穿了許多其他學科知識,提高學生的成績的同時增加了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與能力,更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
(三)教學理念與方法創(chuàng)新
在教育機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初中政治教師隨著新教材《道德與法治》的改革也需要轉(zhuǎn)變其教學理念與方法。傳統(tǒng)的政治課程只注重學生思想品德教育,對于學生的法律意識、溝通能力、邏輯思維等綜合素質(zhì)的提高幫助不大,為了幫助學生綜合素質(zhì)的提高,教師首先應認識到學生的教育主體地位,多余學生溝通與交流,因材施教的選擇學生感興趣的教學方式,創(chuàng)造各種教學情境,讓學生與老師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有更多的思維溝通與思想交流,拓寬學生的視野。
二、應用
(一)互動式教學模式應用
傳統(tǒng)的教師教課、學生聽課的教學模式已經(jīng)不能適應初中政治新教材《道德與法治》改革內(nèi)容,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能了,教師可應用互動式教學模式來面對應初中政治新教材《道德與法治》改革,事半功倍的完成教學任務,讓學生的道德教育與法治教育更貼近現(xiàn)實,更易于讓學生接納與學習。可采用案例分析法將問題以案例的形勢展示給學生,老師與學生共同參與探討;也可采用辯論模式,讓學生各抒己見,培養(yǎng)學生的思辨能力與邏輯能力;模擬式教學模式,讓學生身臨其境的參與到教學案件或內(nèi)容中去,每個人都能更好的理解扮演內(nèi)容中的各種法律知識、道德問題,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體驗式教學模式應用
在初中政治新教材《道德與法治》改革中,教師更多的應用多媒體等教學設備設置體驗式教學情境,通過給予學生直觀的視頻、聲音與文字教學,使教學內(nèi)容生動形象的展示到學生面前,比教師傳統(tǒng)的口語化描述更為貼切生活,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教師應用組間合作的體驗式教學,增加學生學習交流機會,鍛煉學生的思辨能力,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教師也可應用角色扮演的體驗式教學,模擬各種生活、學習中的場景,自由發(fā)揮、構(gòu)建各種故事情節(jié),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培養(yǎng)學生的思想道德素養(yǎng)與日常的法律法規(guī)辨識能力,提高學生對于社會生活的各項認知能力,能夠助在遇到危險時給予自己最大的保護能力。
(三)生活化教學模式應用
在初中政治學習過程中,學生對于許多抽象化的內(nèi)容不能很好的理解與應用,只能機械的背誦以應付考試。這種教育方式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下明顯是需要被淘汰的。教師可以應用更多的生活化教學模式來完成對于抽象概念的解讀與傳達,讓學生更容易的接受并學習。例如將一些國家重大事件引入課堂,讓學生參與分析與討論,更好的幫助學生融入社會生活,增加學生的社會責任感與使命感。
初中政治新教材《道德與法治》中的道德教育知識與法治教育知識歸根結(jié)底都是學生對各種生活實踐知識、實用知識的學習與運用,教材改革后能夠讓學生更早的接觸與認識到自己身邊的各種法律常識、生活知識,更為注重學生的情感與道德實踐。初中政治新教材《道德與法治》改革目的在于解決學生在學習與生活過程中可能出現(xiàn)的一些問題,教學內(nèi)容更能引起學生的共鳴,滿足學生的需求,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有助于學生綜合能力與素質(zhì)的提高。初中政治新教材《道德與法治》應用可采用多種教學模式,如生活化教學模式、體驗式教學模式、互動式教學模式等,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與社會意識與能力。
參考文獻:
[1]黎燕妮.初中政治新教材《道德與法治》改革之我見[J].學周刊,2017.
[2]鄭翠玲.初中道德與法治教材改革的特色和應用[J].文學教育:下,2017.
[3]周登平.淺析新課改下初中政治(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方法探究[J].教育:文摘版:00008-00008.
[4]張瑜.初中政治教材改革之我見[J].考試周刊,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