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娟
【摘要】語文課堂需要教師的點睛講解和適時的提問,而且設疑提問是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一個必不可少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對學生提問,可以對他們的課程知識學習程度和理解能力有一個大致的了解,從而進一步實行有針對性的輔導方法來強化鞏固他們的知識。提高課堂提問的有效性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關鍵。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思想,緊緊圍繞教學目標,通過有效的問題引領,使學生徜徉于文本,實現(xiàn)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不斷提高語文學習的能力和語文素養(yǎng),讓有效提問激活語文課堂,讓語文課堂充滿生命的活力和人文的魅力。
【關鍵詞】課堂教學 有效提問 策略研究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06-0071-02
一、什么是有效課堂提問
教育心理學提示:學生的思維過程往往是從問題開始的。有了問題,思維才有方向;有了問題,思維才有動力;有了問題,思維才有創(chuàng)新。課堂提問是教師在組織、引領和實施教學的過程中不可或缺的教學行為,是教師組織課堂教學的重要手段。小學語文課堂中,有價值的提問是促進學生思維、評價學習效果、增進師生情感、活躍課堂氣氛以及激活學生自主學習潛能的基本控制手段。一個好的課堂提問能夠把學生帶入“問題情境”,使他們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特定的句段、語篇、或專題上;能夠引導學生追憶、聯(lián)想,進行創(chuàng)造性思維。一個好的課堂提問有助于提高學生運用有價值信息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言語表達能力;有助于教師及時得到反饋信息,不斷調(diào)控教學程序,實現(xiàn)教學目標。
二、有效課堂教學提問設計的原則
1.抓住學生的興趣點提問
小學階段的學生活潑聰穎,思維活躍,勇于探索事物的根源,對新鮮事物特別敏感,且容易接受,教師在設計問題時應該根據(jù)學生的心理因素、知識結構等特點,適當考慮趣味性的必要。學生就像一池水,教師的提問便是投石激水,一些靈感火花往往就在這樣的提問中產(chǎn)生。通過提問,學生討論,寓教于樂,激發(fā)興趣,把有些學生“要我學”的情緒迅速扭轉過來,變成“我要學”的認知內(nèi)驅力,從而消除了學生對學習的內(nèi)心疲勞,喚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并能緊緊吸引學生注意力。
2.精心設計,把握提問時機。
在教學中,只有在最佳時機提問效果才最好。所謂最佳提問時機,就是當學生處于“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狀態(tài)的時候,此時,學生注意力集中,思維活躍,對教師的提問能入耳入腦。最佳提問時機,既需要教師敏于捕捉、準于把握,也需要教師巧于引發(fā)、善于創(chuàng)設。提問啟發(fā),切中要害、循循善誘是關鍵。
3.提問要適度
提問過易,學生不用思考,引不起興趣,失去提問價值,學生容易產(chǎn)生厭倦情緒;提問過難,不符合學生知識和能力水平,學生會感到高不可攀,易挫傷積極性,難以激發(fā)學生思維的啟動。難易度的把握,應當是經(jīng)過教師的點撥,使學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為宜。即學生在老師的啟發(fā)引導下,經(jīng)過思考后,能回答得上來。
4.提問要具有創(chuàng)造性。
常言道:“一石激起千層浪?!眲?chuàng)造性提問能激起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和動機,引起學生探究知識本質的愿望,促進學生思維。創(chuàng)造性提問更能促進學生積極思考,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使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發(fā)展智力,培養(yǎng)能力。通過這一問,使學生能開動腦筋積極思考、大膽想象?!皢枴笔且环N教學方法,更是一門教學藝術,要掌握好這門藝術,教師就應勤思考、多分析、努力優(yōu)化課堂的“問”,“問”出學生的思維,“問”出學生的激情,“問”出學生的創(chuàng)造。
三、小學語文課堂有效提問的策略
1.要有明確的目標
課堂提問必須以教學目的為指南。課堂提問的目的是評價學生、檢查學生、體現(xiàn)學生主體地位等。因此,教師在深入鉆研教材的同時,還要研究提問的目標,講究提問的藝術。每一次提問都必須以落實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為宗旨。因此,根據(jù)課堂教學的需要,可設計目標明確的提問,如課堂組織的定向性提問、了解學情的摸底性提問、學習方法的指導性提問、知識理解的啟發(fā)性提問、觸類旁通的發(fā)散性提問、歸納總結的聚斂性提問、溫故知新的復習性提問等。
2.提高教師專業(yè)能力
有效提問要求教師具有較強的業(yè)務能力。尤其對教材的把握能力。教師是整個教學的主導者。因此,教學質量的高低取決于教師教學水平。一名高水平的教學工作者才能很快領會學生的提問意圖,才能引導提出問題的方向,使學生更加清晰地掌握知識,樂于學習。
3.發(fā)掘學生個性特點,因材施教
小學生受到性格特點,家庭環(huán)境、經(jīng)驗積累等多種因素的影響,表現(xiàn)出不同的理解能力、思維方式、接受能力。這樣的差異,直接制約著教師的課堂提問和學生的學習效果。所以教師要全面地、清楚地了解每個學生的個性特征,根據(jù)每個學生的差異,做針對性提問,特別是要考慮到提問的各個層次、各個水平方面。能力較強的學生,要給予他們充分的思考時間和探究時間;對中間層面的學生,教師要重視學習能力的提高,提問要引起學生興趣的同時增加提問的機會,耐心引導;層次較低的學生,教師要關注學生的興趣點,使學生樂于參與提問并獲得成功的滿足感,在不斷成功中提升學習的自信和學習的興趣。
課堂提問,既要講究科學性,又要講究藝術性。好的提問,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激活學生的思維,引領學生在語言王國里遨游;好的提問,需要我們教師做有心人,問題要設在重點處、關鍵處,疑難處,這樣,就能充分調(diào)動學生思維的每一根神經(jīng),就能極大地提高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而作為一名小學語文老師,只有潛心研究學生、研究文本、把握新的理念,不斷反思我們的教學行為,用全新的理念指導我們的教學實踐,才能讓我們的課堂問題精當,師生互動,交流充分,真正建構起求真務實、清新活潑、充滿人文性的有效課堂。
本文為平?jīng)鍪薪逃茖W規(guī)劃課題《小學語文課堂有效提問的策略研究》(課題立項號:[2017]PLG459)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