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全鴻
摘 要?小學科學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學科,想要讓學生獲得有效的知識,就需要給學生營造趣味、刺激、挑戰(zhàn)的學習環(huán)境,讓學生主動參與到知識的探索過程中。為此,在新時期的小學科學教學之中,加強對課堂產(chǎn)生“童趣”策略的研究極為重要。
關鍵詞?小學科學;童趣策略;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G424.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8)22-0187-01
以往的小學科學教學過程中,老師總是采取按部就班的教學模式,并僅圍繞實驗來教學,好像這樣才能夠將科學學科的特點體現(xiàn)出來??墒?,教育的對象是小學生,他們的年齡較小,需要加強對其科學學習興趣及習慣的培養(yǎng),這樣學生才能發(fā)自內心的喜歡上科學學科,逐漸培養(yǎng)其主動探究精神,從小讓學生向著全面性發(fā)展的方向不斷前進。
一、問題式導入,激發(fā)學生童趣
課堂導入是極為重要的,直接會影響整節(jié)課的教學效果。為此,科學老師需要設計巧妙別致的問題式導入內容,以此來在極短時間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求知興趣。
問題式導入方式,能夠更快速的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樂趣,提高學生的科學學習興趣。比如在學習《我們周圍的土壤》相關內容之時,老師可以設計這樣的導入:前幾天老師為大家布置了做泥玩具的作業(yè),請大家將自己做的泥玩具拿出來,看下誰的玩具最漂亮與最具有創(chuàng)意,說下做泥玩具的土壤分別來自于什么地方?與其他土壤有哪些不同?對土壤了解了多少?有沒有想要探究的問題?想要知道哪些知識……這樣便能夠讓學生產(chǎn)生極大的好奇心,主動參與到新課的學習活動中,使教學更加的水到渠成。
二、借助自制教具優(yōu)化實驗,產(chǎn)生學生童趣
小學科學課程既然具有極強的實驗色彩,那么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想要讓學生積極主動的獲取知識,就必須要借助自制教具來優(yōu)化實驗,讓學生更快的產(chǎn)生童趣。為此,實際教學過程中,老師需要適當改進實驗讓現(xiàn)象更明顯,讓科學實驗根據(jù)目的性和趣味性。比如在學習《簡單電路》相關內容時,第一個活動就是點亮小燈泡,給學生的材料是兩根電線、一個小燈泡、一節(jié)電池,雖然操作過程中,大部分小組都能點亮燈泡,但對兩根電線連到小燈泡的金屬觸點和金屬殼上的卻極少,有些學生只是碰巧碰到了,并不會對之進行仔細觀察,所以常會認為錯誤的連接方式使得小燈泡發(fā)光。此時,無論老師如何講解,學生都難以真正的信服,如果再次分組操作,又太浪費時間。此時老師可以為學生做一個電路展示板,將電池兩端連接的導線事先用膠帶固定好,并把燈泡和電池固定在一個塑料泡沫上,將這塊板放在實物展示臺上,此時學生只需要通過觀察導線連在小燈泡的不同位置之時,小燈泡的發(fā)光情況,學生就會對其原理進行輕松的理解。
三、活用幽默化的語言,提高學生童趣
小學科學教學過程中,童趣科學課堂的老師需要是一個充滿童心的老師。實際教學過程中,老師既要關注學生的認知水平差異,還要關注學生學習方法上的差異,進而關注情感、態(tài)度、價值、知識、能力、心智等,為每位學生設計適合其發(fā)展的課程,給予每位學生個性發(fā)展的機會。相信在此種童趣及關注情趣的整個教學過程中,老師能用“小學生的眼光、情感”去觀察與體驗,使學生的科學學習過程更加的有趣。此外,科學老師需要明確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助手就是幽默。只有活用幽默語言,才能夠使得老師根據(jù)親和力、幽默感、信任感與真誠心,為學生營造安全、樂學的學習環(huán)境,使課堂越來越熱鬧的同時,更好的激活學生的思維,開發(fā)學生的悟性,使原本苦澀難懂的知識運用淺顯生動的語言進行展示,使師生交互過程中習得知識與能力,讓學生借助幽默的通道更快的掌握知識。
比如在學習《研究透鏡》相關內容之時,原本凹凸鏡的特點要用比較復雜的文字來總結歸納,此時老師需要將特點進行簡略,以此來提高學習的魅力,使學生“聽”與“記”的更加輕松。并且這樣的簡略教學之后,會引得學生哄堂大笑,幽默簡單,更為圓滿的完成教學任務。由此可見,老師的語言不僅能將原來無趣的課堂變成歡樂的海洋,還能夠枯燥為有趣的神奇。
四、延伸常態(tài)化,強化教學童趣
小學科學教學的目標之一就是要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但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形成并不是簡單的,僅靠課堂的探究活動是絕對不夠的。實際小學科學教學過程中,老師需要從學生感興趣的探究活動出發(fā),結合實際情況,將課堂探究活動向橫向、縱向、解決問題等方面延伸,讓學生進行更為自由的探究,將探究活動的魅力更好的發(fā)揮出來。
首先,需要學校領導、老師、家長三方面形成合力,組織學生進行課外探究,為學生營造良好的環(huán)境氛圍。比如在校園中開辟種植園、養(yǎng)殖園,豐富校園動植物種類,建立小氣象臺、小小天文臺等,讓學生在校園中就可以挖蚯蚓,有食物鏈可以觀察。再如在家中,家長需要給予學生充分的支持,讓學生在課外進行探究活動,如將蚯蚓帶回家飼養(yǎng)、探究實驗等。相信通過開展此種三方合力的課外探究活動之后,能借助探究活動促使孩子更好的成長。
五、總結
小學科學教學過程中,老師要為學生構建以生為本的童趣課堂,這樣才能滿足學生的真實學習需求,激發(fā)幼兒的科學探究興趣,用趣味去觸動兒童的心靈,用趣味去煥發(fā)科學的魅力,讓幼兒更好的享受課堂,達成最終的培養(yǎng)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教學目的。
參考文獻:
[1]厲偉.在小學科學教育中實施生活化教學的策略[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1(01).
[2]薛增國.寓教于樂,讓小學科學課堂更精彩[J].基礎教育研究,201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