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麗芬
摘 要:由于少年兒童本身的特殊性,決定了對其進行技術訓練與教學的要遵循一些特定的規(guī)律。而技術訓練與教學是統(tǒng)一和有機聯(lián)系的,但也有區(qū)別,教學的主要任務是使青少年掌握必要的知識、技能、技術戰(zhàn)術等;而訓練的主要任務是提高技能、技術、戰(zhàn)術等身體訓練水平。由于任務不同,采用的方法也有所不同,所以教學和訓練要在統(tǒng)一的教育過程中進行。因此,兩者不能截然分開,只是各有所側重而已。
關鍵詞:少年兒童;技術訓練;教學
中圖分類號:G807.0
文獻標識碼:A
張東世認為在進行技術訓練的時候必須從基本的技術抓起,在教學中把基本技術練習與完整配合技術的銜接作為訓練的主要內(nèi)容,適當安排一些長距離有氧練習可使運動員反復體會技術動作,鞏固已掌握的正確技術。在教學中要多采用直觀的示范教學,如由教練員進行示范,或者組織學生觀看教學錄像和高水平比賽錄像等。
王保成認為在對青少年兒童進行訓練的時候要防止重身體素質訓練,輕運動技術學習;防止過早和狹窄的專項訓練;防止采用高強度訓練法和要選擇合理的力量訓練組合方式。初級階段的技術教學要有明確的指導思想,初級階段的任務是掌握合理技術的基礎,合理技術是與運動員身體形態(tài)、機能、素質緊密結合的技術,它可以使體能得以充分發(fā)揮,并可節(jié)省體能。
翟士偉認為力量訓練是一切體育項目的基礎,但在力量訓練中不宜負荷過大,力量訓練課一定要短小精悍,不宜過長,手段一定要多樣化,間歇時間要長。
楊維華認為教練員應具有較高的訓練水平、教育學、心理學和運動學等多方面的知識,在進行訓練的時候必須有科學的培養(yǎng)的計劃,對于選材和訓練方法以及指導思想等都必須提前有一個目的性的規(guī)劃,建議分為不同的周期,在每個周期進行不同的訓練。
在《少年跳遠運動員的技術教學與訓練》一文中表示少年跳遠運動員的教學與訓練首先要研究跳遠技術教學與訓練的方法和要求,在一些項目的訓練中,要找出與此項目有重要聯(lián)系的素質要求,然后根據(jù)影響這個項目的素質進行系統(tǒng)的教學和訓練,有利于提高運動員這個項目的成績。
徐會軍認為青少年特別是小學生對體育游戲情有獨鐘,是學校開展體育活動和早期訓練的一種有效方法,建議青少年、兒童的早期訓練應以“快樂訓練”“趣味訓練”為主要發(fā)展方向。
高家興等認為少兒正處于武術打基礎和積極提高的有利時期,所以在進行少兒武術教學與訓練中,要不斷加強思想教育,增強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樹立正確的訓練動機,培養(yǎng)他們高尚的武德、優(yōu)良的作風和堅強的意志品質,促進少兒身心全面健康的發(fā)展和成長。
張龍表示由于接發(fā)球的特殊地位,導致接發(fā)球處于被動的處境,然而正是這種無法避免的被動處境,才使得接發(fā)球在乒乓球比賽中處于舉足輕重的戰(zhàn)略地位,所以合理有效的乒乓球接發(fā)球教學與訓練必須做到高度重視并開展深入的研究。
陳晶等表示,體育教學與運動訓練是體育活動的兩種表現(xiàn)形式,是形式上相通、性質上相近,而目的、任務、進行的手段和管理機制截然不同的兩個方面。但是體育教學與運動訓練具有相互借鑒、相互滲透和相互結合的關系,它們之間是密不可分的。所以要正確地理解和認識二者的關系,對促進體育教學與運動訓練有著十分積極的意義。
綜上所述,技術訓練與教學是一個互補的統(tǒng)一體,無論是進行教學或是訓練,都應貫穿一定的思想教育。而這些訓練與教學都是以少年兒童的身體特征作為依據(jù)進行,以全面身體素質的鍛煉作為基礎而展開的。所以,在進行少兒武術教學與訓練中,要不斷加強思想教育,增強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樹立正確的訓練動機,培養(yǎng)他們高尚的武德、優(yōu)良的作風和堅強的意志品質,促進少兒身心全面健康的發(fā)展和成長。
[1]張東世.對兒童游泳運動員基本技術訓練的體會[J].游泳季刊,2009(1).
[2]王保成.少年兒童田徑運動訓練特點(上)[J].田徑,2003(4).
[3]翟士偉.少年兒童力量訓練的特點[J].科技信息,2009(27).
[4]楊維華.談談速滑訓練的幾點體會[J].價值工程,2011(3).
[5]徐會軍.早期訓練與體育游戲[J].文理導航(上旬刊),2010(7).
[6]高家興,高家旺.淺談少兒武術教學與訓練應注意的問題[J].新西部(下半月刊),2008(10).
[7]張 龍.淺析接發(fā)球技術教學與訓練[J].才智,2010(6).
[8]陳 晶,付劍鵬.談體育教學與運動訓練[J].宜春學院學報,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