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語文是一門人文學科,情感教育在語文教學中有著重要的意義。情感教學是語文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尤其是對語文知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義。本文就此展開了深入研究。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情感教育;對策
一、 前言
小學教育是教育的起始階段,此階段是孩子行為習慣、學習習慣以及情感態(tài)度培養(yǎng)的重要時期。小學語文教材中收錄著許多情感豐富的文章,因此小學語文教學的方式與教學模式就顯得尤為重要。對小學生實施情感教育應從小學生內(nèi)心出發(fā),充分進行學生的心理活動以及心態(tài)的了解,然后在情感方面進行積極正確的引導及有效的培養(yǎng)感染,使得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僅能夠獲得語文知識,并且從中獲得情感教育。
二、 語文情感教育的內(nèi)涵
語文情感教育是指在語文教師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充分發(fā)揮情感因素的作用,從而促進教學目標的有效達成。通過實施情感教育的語文課堂,相較于傳統(tǒng)的語文課堂其教學效果有著明顯的提升。情感教育教學策略的實施,使學生的智商、情商都得到了很好的鍛煉與培養(yǎng)。同時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融入情感教育,對學生健全人格的培養(yǎng),自身道德素養(yǎng)的提升都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當前情感教育存在以下幾種特征,首先,情感教育相較于其他教學模式有著濃烈的情感性,將情感教育應用于語文教學中能夠很好地鍛煉學生的審美意識及審美能力,進而對美以及美好的事物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此外,情感教育有著極強的形象性。在與散文教學中應用情感教育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的思維能力,進而在學生的腦海中形成形象思維,從而使得學生的思維更加活躍。
三、 小學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實施策略
(一) 深入挖掘教學內(nèi)容的情感
小學語文教學的教材大多是一些淺顯易懂的文章,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深入的挖掘文章中的情感內(nèi)涵,引導學生在掌握語文基礎知識的同時了解文章的思想內(nèi)涵。教師首先要對小學教材進行深度分析,把握教材中所傳達的深刻情感,并努力實現(xiàn)小學生情感與語文知識的共鳴,使小學生能夠親身體會文章所傳遞的真實情感,最終達到情感教育的目的。
例如在學習《賣火柴的小女孩》這篇文章時,通過小女孩的凄慘境況,可以深刻地體會到當時社會的黑暗,同時也會深刻的體會到美好生活的來之不易,對小學生的情感有一定的啟發(fā)作用。
(二) 重視對語文教材的分析研究
教學是一種具有創(chuàng)造性的行為,因此,需要語文教師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不斷地對語文教材進行分析和研究,不斷的調(diào)整自己的教學方法,不斷地豐富自己的教學內(nèi)容。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小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同時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思想情感。
例如在學習《丑小鴨》這篇童話時,可以拓展學習其他的童話,使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童話所傳遞的思想情感,獲得真、善、美的情感共鳴,最終實現(xiàn)對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的教育。
(三) 不斷提高教師的語言技能
語言是帶有情感特色的聲音,語言可以通過聲調(diào)的高低,語速的快慢來傳遞情感。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重視自己的語言技能,通過提高自身的語言技能,在課堂教學中傳遞深厚的情感,以情感感染學生,從而達到情感教育的目的。如果教師的語氣態(tài)度生硬,那么就無法渲染文章中的情感,學生也無法產(chǎn)生情感的共鳴,這樣的課堂教學只是傳遞刻板的語文知識,失去了語文教育的意義。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當承擔起情感教育的責任,在提高自身語言技能的前提下,增加課程的藝術性,提升學生的情感體驗,引導學生體會文章的情感內(nèi)涵。
(四) 改變教師的教學方式,創(chuàng)建新式課堂
現(xiàn)在小學語文教育中教育方式比較傳統(tǒng),采用老舊的教學理念,對于學生綜合能力培養(yǎng)的重視程度不足。很多語文老師不夠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老師在上面一味地用書本講課,學生在下面似懂非懂的聽,沒有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熱情,而且每個學生的想法都存在差異。這樣的教學不利于學生思維的發(fā)展,使得學生實際應用能力、語言積累等得不到充分發(fā)展,并逐漸失去對語文學習的興趣與積極性。還有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大多以課本為主,依賴性強,將語文教育局限于課本之中,而且有部分脫離現(xiàn)實生活。語文知識來源于生活,所以在上課之前老師應該提前備課,選擇性教育,剔除不符合現(xiàn)實意義的內(nèi)容,選擇貼切生活的教學內(nèi)容,彌補教材的局限性。使得教學內(nèi)容不枯燥,引起學生學習興趣。學習興趣與情感緊密相連,學生身心得到了愉悅,學習興趣自然就會得到提高。師生之間,同學之間感情互幫互助,整個集體學習氛圍濃厚,必定產(chǎn)生良好影響帶動學生養(yǎng)成良好學習習慣和學習興趣。
(五) 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需要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只有師生直接密切的互動和交流才能形成良好的師生關系,才能有效的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進而提高學習的效率。師生之間的交流和溝通需要建立在互相尊重的基礎上,一方面,教師要尊重學生,尊重學生的個性,尊重學生的人格。另一方面,學生要尊重教師,尊重教師的行為,尊重教師的人格。同時,要注意師生之間的尊重既要體現(xiàn)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又要體現(xiàn)在日常生活中。教師要通過構(gòu)建情感性的課堂氛圍,尊重學生的主體性,促進學生的情感體驗。
(六) 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激發(fā)學生情感
生活是學生了解、認識世界的主要途徑,同時也是教師進行教學的源泉。語文知識的學習離不開生活,所以,在實際教學中要將語文教學與生活結(jié)合起來,讓學生在熟知的生活情境中學習。
例如,在學習《菜園里》時,教師就可以這樣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上課前先準備一些新鮮蔬菜,將其擺放在講臺上,并在每一個蔬菜的旁邊標注上其名稱。上課后將6人分成一組,每組學生按次序走上講臺上看一看、摸一摸這些真實的蔬菜,對蔬菜進行認知。教師直接將教學情境生活化,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很好地認知并探究到生活(認識蔬菜),并且能夠讀準這些蔬菜名。將語文課堂與現(xiàn)實生活建立起緊密的聯(lián)系,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實踐(現(xiàn)場觀察)和努力(生字認知)認識這些蔬菜。在這一過程中,不僅增長了學生的知識,同時也將他們熱愛生活、熱愛學習的情感充分激發(fā)出來。
四、 結(jié)束語
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加強情感教育策略的研究,進而在語文教學中有效的進行應用,從而促進小學語文教學質(zhì)量有效提升的同時,樹立學生正確的情感態(tài)度,實現(xiàn)學生情操的陶冶,進而有效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臧以霞.試析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理念及實踐[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15,(5).
[2]金紅霞.淺析小學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應用策略[J].中國校外教與,2016,(23).
作者簡介:
余潤東,安徽省六安市,安徽省金寨縣關廟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