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體育教學是小學素質(zhì)教育的重要內(nèi)容,小學體育教學能讓小學生進行體育鍛煉,提升小學生的身體素質(zhì),為完成以后繁重的學業(yè)奠定堅實的基礎。加強和重視對小學生對體育課興趣的培養(yǎng)和疏導可以有效地引導學生加強體育鍛煉,對體育教學的順利開展具有良好的推動作用。因此,本文立足小學生對體育的興趣,談論如何更好地進行興趣的培養(yǎng)與疏導。
關鍵詞:小學體育教學;興趣;培養(yǎng);疏導
目前,有調(diào)查研究顯示,我國的小學教育越來越受到社會和家長的關注,但學校卻過多地把精力投入到了小學生的理論知識培訓及課程作業(yè)中,從而忽略了對小學生養(yǎng)成良好體育習慣及興趣的培養(yǎng),眾多的體育鍛煉場地及器材成為擺設,這顯然與他們的綜合素質(zhì)要求是不相符的,呼吁小學生對體育的興趣應運而生,那么談及興趣,先對小學生的心理特點進行分析則尤為必要。
一、 小學生的心理特點
在小學生的成長歷程中,其思想能力的發(fā)展,獨立自主性的逐步發(fā)展,判斷能力的初步發(fā)展都是建立在思維形象的發(fā)展基礎之上的。小學生理解事物主要基于事物的表面記憶,其往往傾向于根據(jù)自己的偏好選擇事物或參與各種行動,有很強的依賴性,但意志力相對較弱。相關研究表明,伴隨著小學生的年齡增長,往往會對新奇的事物表現(xiàn)出濃厚的興趣,并積極參與到其中。因此,小學體育教學應該充分激發(fā)小學生的學習熱情,加強對小學生感興趣的運動形式及內(nèi)容的建設,引導他們形成正確的興趣、拓寬他們的視野,使其愿意參與體育活動,從而有效避免學生過度沉溺于在線游戲及視頻游戲,這同時也對學生形成良好的體育鍛煉和終身的體育意識奠定了基礎。
此外,小學生的年齡一般為7~12歲,這一時期他們正處于身體發(fā)育和骨骼生長的早期階段,也是身體發(fā)育的黃金階段。學校和教師在開展體育教學的過程中要結合小學生的身體特征,運用新的體育教學思想和教學方法,而不是按照固有的模式及經(jīng)驗主義去教育學生,小學生體育教學的目的在于培養(yǎng)學生在運動中實現(xiàn)體育鍛煉的目的,提高學生的雙重素質(zhì),為身體健康提供良好的基礎。
二、 培養(yǎng)與疏導興趣的方式
1. 營造良好的教育教學氛圍,構建和諧師生關系
教師在開展體育教學的過程中,要在一定程度上改變原有的教學方式,注重改善師生之間的關系,在為學生提供必要的設備及硬件保障的前提下,注重良好學習氛圍的培養(yǎng),加強教師與學生的興趣。
在教學中,良好的師生關系可以引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果教師太過嚴肅,那么學生也一定會恐懼教師所教的課程。因此,體育教師一定要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首先,教師可以從語言上體現(xiàn)親和力。例如,在進行立定跳遠的教學時,有的學生始終掌握不好動作,如果教師批評學生說:“這么簡單的動作你怎么就掌握不了呢?”,那么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肯定被打消了一大部分,但是如果教師能夠以這樣的語言“沒事別著急,我再給你示范一遍,你看看老師是怎么做的”來溫柔對待學生的話,那么學生的積極性肯定會更高一些;其次,教師可以通過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來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教師在教學時多去詢問學生的意見,看看學生更喜歡哪種教學形式或者更喜歡學習什么項目,這樣能幫助教師建立一個良好的印象,激發(fā)學生對體育學習的興趣。因此,教師可以從這兩方面來激發(fā)學生對體育知識的學習興趣。
2. 游戲化教學,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
小學階段的學生對枯燥的課堂學習并沒有什么興趣,但是他們對各類的游戲充滿了好奇心。因此,教師可以采取游戲化教學模式來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舉例而言,在體育教學開始之前,教師往往會讓學生先圍繞操場跑兩圈來熱身,學生對這種枯燥的模式并沒有什么興趣,甚至有的學生為了避免這個環(huán)節(jié)經(jīng)常會以各種理由請假。因此,教師可以改良這個環(huán)節(jié),開展一個“我愛跑步”的游戲,教師隨機發(fā)出口令讓學生按照自己的口令進行跑步,看誰的反應最快,例如,教師說:“慢跑”,學生就要以很慢的速度來跑步,緊接著教師說:“慢跑轉快跑”,看看哪個學生能夠最先反應過來。這種形式既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同時也能使課前熱身運動更有效果。
3. 比賽式教學,激發(fā)學生的參與興趣
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決定了他們都具有很強的好勝心。因此,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利用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盡可能多地組織一些比賽,讓學生在比賽中掌握更多體育知識與體育技能。為贏得比賽,小學生在比賽中一般都情緒興奮、思維靈活,能充分調(diào)動一切積極因素以提升自身運動能力。
因此,教師可以每節(jié)課抽出五到十分鐘的時間來開展“乒乓球比賽”“羽毛球比賽”“踢毽子比賽”等等,引導學生平時多進行鍛煉,可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得學生興趣滿滿地參與教學活動,最終取得高效教學效率。并且,在體育比賽中,有很多需要學生共同合作才能完成的環(huán)節(jié),因此還可提升學生的團隊精神及合作能力。比如,在籃球項目的課堂教學中,教師也可借助比賽形式組織教學活動。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隨機將學生分成人數(shù)相同的多個小組,讓學生以小組形式開展投籃比賽,借助學生感興趣的比賽形式開展教學活動,可有效激發(fā)學生投籃訓練的積極性。通過比賽形式組織教學活動,不僅能提高學生的投籃水平,而且能讓學生在比賽中享受勝利的喜悅,從而激發(fā)學生以更濃厚的興趣投入體育教學活動,最終強化教學效果。
4. 創(chuàng)新教育教學,提升教學的有效性
教師應當根據(jù)學生的基本特點,活潑好動、容易激動,易于接受新事物,不喜歡機械刻板的教學方法,在備課過程中要考慮動作的科學性、合理性,在保證動作規(guī)范的前提下,設計藝術娛樂的成分,讓學生在鍛煉的同時,娛樂與藝術同在;增加一些理論灌輸課程,讓學生明白體育鍛煉的重要性,從內(nèi)心重視起來。體育教學不單單有育體的作用,還應該育心、育人,通過體育鍛煉學生的意志,讓學生的思想升華。課堂教學中加入動手動腦的內(nèi)容,這樣的課堂才具有趣味性。
三、 結束語
體育教學是小學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效果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學生未來的身心健康及發(fā)展方向,對此,為了更好地加強體育教育,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學習興趣,廣大教育工作者必須加強培養(yǎng)和疏導,幫助小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為以后的生活和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陳圣福.小學體育教學中興趣的培養(yǎng)與疏導策略[J].新校園(閱讀),2015,(08).
作者簡介:
楊如松,四川省樂山市,馬邊彝族自治縣民建鎮(zhèn)光明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