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以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為基礎的信息技術已逐步滲透到社會的各個領域,社會信息化是大勢所趨,因此,初中信息技術課的教師要承擔起責任,教好這門課,使初中生熟練掌握和應用信息技術,為學生適應現(xiàn)代社會的高速發(fā)展奠定一定的基礎。以前我們都把不識字的人稱為文盲,恐怕現(xiàn)在那些不會玩電腦、不懂信息技術的人才是新時代的“文盲”了。
關鍵詞:初中信息技術;有效;教學方法
當今社會發(fā)展之迅,未來社會要求之高。新的社會發(fā)展目標要求每一個人都應該掌握基本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否則將會被這個每時每刻都在發(fā)生變化的社會所淘汰。想必現(xiàn)在社會的每個人都能體會到信息技術已經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而且這種改變仍在永無止境地繼續(xù)。初中信息技術課教師要教好信息技術這門學科顯得十分必要,接下來我將談談幾種行之有效的初中信息技術課教學方法。
一、 創(chuàng)設愉快的教學環(huán)境
信息技術課的主旨在于培養(yǎng)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和意識,讓學生在愉快的學習中了解和掌握信息技術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如果課堂氣氛沉悶,教學內容枯燥乏味,學生的學習熱情會大大降低,學習效率也不高,達不到老師所期盼的教學目標,這是每個老師都不愿意看到的。創(chuàng)設愉快的教學環(huán)境可以營造和諧活躍的課堂氣氛,對促進學生熱愛信息技術有很大幫助。老師要研究和揣摩初中生的心理特點,根據(jù)初中生目前的年齡特性,合理地創(chuàng)設愉快的教學環(huán)境。
比如,打字教學是一項機械、枯燥的教學內容,學生第一次練習還充滿著新鮮感,時間久了,那份新鮮感就會消耗殆盡,隨之帶來的就是乏味、無聊,學生也不愿花時間反復練習,這時老師可以在每臺電腦上安裝打字游戲軟件,讓學生在游戲中認識鍵盤,進行指法訓練,并且能夠較好地提升打字速度。一節(jié)課有45分鐘,如果一直讓學生馬不停蹄地做文檔、做表格,學生會感到疲勞,漸漸地心不在焉、昏昏欲睡,一節(jié)課的好多時間都被荒廢,做出來的文檔和表格效果更不會好。針對這種情況,老師可以充分利用計算機教室便利的資源,在課上到一半的時候,給學生放一兩首放松心情的歌曲,或者放映一個簡短的學生感興趣的小視頻,這樣不僅可以緩解學生的疲勞,而且會提高學生學習信息技術課的興趣,期待著再去上信息技術課。
二、 讓學生多動手實踐,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信息技術課是一門實踐性很強、極富創(chuàng)造性具有明顯的時代發(fā)展特點的課程。它不同于語數(shù)外等這些靠理解、靠記憶的學科,它考驗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用自己的雙手去創(chuàng)造出一個“作品”。目前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完整地為學生演示一遍,告訴學生怎樣插入圖片、設置邊框底紋、設置頁眉頁腳、怎樣設置圖表、怎樣用公式進行簡單的計算……老師講解的非常透徹,學生只要照著“葫蘆畫瓢”就能順利地完成任務。但是這樣的教學模式過于死板,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學習效果并不好,它禁錮了學生的想象和創(chuàng)造能力,不利于學生更長遠的學習和發(fā)展。老師應該少講,讓學生多動手,在實際操作中發(fā)現(xiàn)、提出、分析和解決問題,老師給予思路,鼓勵學生大膽嘗試,多讓學生用鼠標點一點、試一試、動腦想一想。老師大致地講述給學生word和Excel頁面的大致布局和功能選項,以及一些常用的設置方法,其他的讓學生大膽的去進行探索,怎樣設置文本框、怎樣在文檔中插入日期、怎樣插入鏈接……這些都可以讓學生自主的去完成,從而培養(yǎng)出學生獨立探索、勇于開拓進取的自學能力,也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三、 巧妙分組,優(yōu)生幫助差生共同進步
老師要認識到不同學生間的差異,每個人生而不同,下發(fā)一項任務,學生完成的情況參差不齊,有的學生十幾分鐘或者幾分鐘就完成了,但對某些計算機基礎差的學生來說就比較困難,當學生有問題都請教老師時,老師肯定不能照顧到全班所有的學生,這時老師可以把班級里的學生進行分組,一個優(yōu)秀生帶兩個差生,優(yōu)秀生把任務完成后接著去輔導和幫助兩個基礎差的學生,優(yōu)秀生帶動差生,差生促進優(yōu)秀生。這樣可以減輕教師逐個輔導學生的壓力,也使那些學得好的同學得到鍛煉,使他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時還消除了部分學生因怕問老師問題而舉步不前的現(xiàn)象,使所有學生各得其所。同學之間也相互增進了感情,更重要的是,他們會認識到合作交流的重要性,接著把合作交流應用到其他學科上,對他們的成長很有幫助。
四、 多鼓勵學生,讓學生在競爭、競賽中進步
合作是很重要的,但競爭對學生同樣重要,合作使人進步,競爭使人進取。初中生的好勝心都比較強,在學習方面喜歡與別的同學進行競爭,老師可以“利用”他們這一特點,在信息技術課上多舉辦一些競賽,比一比誰做任務做得快、做得好,老師要注意觀察那些能夠順利完成任務的學生,給予他們的成績一種肯定,因為初中生對老師的評價尤其在意,然后利用多媒體教學網把較好的作品展示給全班學生,同時加以表揚鼓勵,這不僅對該生有良好的促進作用,還會激勵其他學生去進步和進取,在這樣的競賽環(huán)境下,學生的學習會由被動變主動。
總之,初中信息技術老師要緊跟時代的發(fā)展,積極關注和探索有效的教學方法,并應用到自己的課堂上,來提高初中生利用信息技術的能力,使其能夠在社會上更好地立足。
參考文獻:
[1]馮希偉.初談初中信息技術教學[J].中華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3(10).
[2]奚彥.談信息技術的有效教學[J].學周刊,2011(50).
作者簡介:
馬麗芬,寧夏回族自治區(qū)石嘴山市,平羅縣第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