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有關初中語文教學有效性的探討是一個經久不衰的話題。隨著新一波教育改革浪潮的掀起,初中課堂教學活動的變化也隨之而起,在這個過程中,對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探討再次被擺到臺前,引發(fā)新一輪熱議。
關鍵詞:初中語文;有效性;策略;提問;閱讀;寫作
語言文化的相傳從古至今一直是教育界常談不衰、歷久彌新的話題。初中生正處于人生階段的叛逆期,關于初中生的教育一直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尤其是現在的初中生思想開放,追求自我的個性尊重,老一套的教學方法早已不能適應新時代初中生的欲望訴求。鑒于此,筆者從語文角度出發(fā),針對新形勢下如何保證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展開了探究。
一、 課堂提問要“顧慮全局”
無論初中生的心理訴求如何變化,本質上都是作為“人”而存在,脫離不了人類的思維活動,基于質疑的求知欲根植于人類思維的核心深處。而初中生不僅是個體的人,還扮演著重要的學生角色。在這種情況下,開展有效的課堂提問不僅符合初中生求知思維的訴求,還是新形勢下教育實踐的結果。而初中生由于心性、對事物的接受能力、興趣導向等的不同,直接表現在語文學習上的差距。語文課堂活動不是尖子生的“獨舞”,而是要求學生整體表現的“群舞”。教師在開展語文教學活動中安排要合理,不僅要關注尖子生,更要兼顧好其他學生,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展開不同的提問,將學生游散的注意力吸引過去。
譬如,在學習《沁園春·雪》這篇課文時,筆者對“學困生”“中等生”和“尖子生”分別提出了諸如“這篇文章是毛澤東在什么樣的背景下寫出來的?”“這篇文章表現了作者什么樣的精神品質?”“這篇文章給了我們什么樣的啟發(fā)?”“你知道有哪些文章的風格與這篇課文類似?請至少列舉5個例子。”“請試著從不同角度分析毛澤東是一個什么樣的人?”等由易到難的問題。這不僅兼顧了各個學習層次的學生,增強了學生的參與感,還能讓學生獲得一種情感上的享受。
二、 閱讀課程要“明通變化”
語文教學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學會閱讀,在增加知識內涵的同時獲得情感享受。閱讀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占了絕大部分比例,但傳統(tǒng)的語文閱讀教學基本上是教師的“個人秀”,整個課程下來,大半的時間都是教師在講臺上滔滔不絕,學生在下面聽得昏昏欲睡。這種教學方法不僅呆板無趣,與吸引力法則相悖,嚴重時還會對學生產生反效果。因此,在新環(huán)境下,如何提高語文閱讀課程的有效性,滿足現代初中生在語文閱讀課程學習中的心理訴求成為一項時代要求。鑒于此,筆者個人認為,語文課堂有效性的提高重點在閱讀教學方式的革故鼎新。語文閱讀課堂教學要摒棄以往的“一人講道眾人聽”的風格,重視學生的主觀需要,不斷創(chuàng)新語文閱讀教學活動,以豐富多彩的形式為媒介,創(chuàng)造靈活多變的教學風格,打造特色閱讀課堂。
例如,在學習《鄒忌諷齊王納諫》《曹劌論戰(zhàn)》《賈蕓謀差》和《李逵見宋江》等古典名篇時,筆者讓學生以排演話劇的形式,進行相關文篇的學習,在話劇表演之前,學生們自發(fā)地積極準備,除了原有課文外,還查找了與其有關的時代特色等資料,一起分析了人物的性格特點和其中傳達的情感變化,剖析文章的布局謀篇,從準備到表演再到終場,整個過程下來,不僅有利于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內容,明確其內涵主旨,還有助于引起讀者的情感共鳴,感受到古代文學的道律神韻,推動學生更加主動地投入到古代文學名著的學習當中。
三、 寫作活動要“趁勢而動”
運用是語言學習的最終目標,而寫作是最能體現個人文化修養(yǎng)高低和語言功底深淺的檢測器。初中生不僅要學會閱讀,更要學會將根植于內的語言文化切實運用到實處,目前最直觀的體現便是寫作程度的高低。古語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但筆者認為,寫作除了必要的原始積累外,還要學會“揭竿而起,趁勢而動?!?/p>
俗話說:“不見兔子不撒鷹?!惫P者認為寫作也是一樣的道理,兩者一個是客觀層面,一個已經升華到主觀意識。如果說寫作若魚,學生思想內核中的語言文化積累就是寫作游弋的水澤,靈感則是誘魚兒的餌,只有在魚咬鉤后“揭竿而起,趁勢而動”,學生才能寫出優(yōu)秀的文篇。如在學習《假如生活欺騙了你》和《假如生活重新開頭》兩篇現代詩的賞析時,趁著學生心有感觸,筆者緊隨著就讓學生就文章中的任意角度寫一篇文章,文體不限。這不僅讓學生有話可說、有物可寫,還能讓學生將學到的寫作技巧或者創(chuàng)作手法即興運用到自己的文章中,有利于學生寫出精彩的文章。
語文教育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初中語文教師在教學實踐活動中的探索也注定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語文教學模式是否符合初中生心理需求是能否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癥結所在,這不僅需要初中語文教師的長期努力,也需要社會各界的通力合作。
參考文獻:
[1]李顯飛.初中語文課堂有效教學的策略[J].科海故事博覽:科技探索,2013.
[2]朱敏.初中語文課堂有效教學策略探究——朱自清《背影》一文為例[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4(1).
[3]周海蘭.初中語文課堂有效提問之探究[J].語文教學與研究:綜合天地,2010(8).
作者簡介:
王健,甘肅省白銀市,白銀市會寧縣甘溝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