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松萍
摘 要:德育教學是小學階段素質教育的主要內容之一,其對于學生價值觀、人生觀的塑造以及個人思想品質的培養(yǎng)具有重要意義。從新時期小學德育教學失效的現實出發(fā),探究德育失效的主要原因以及相關的解決對策,以期對學生思想品德的全面發(fā)展有所助益。
關鍵詞:小學生;德育;有效性;教學策略
一、小學德育失效的主要原因
目前德育教學失效的問題普遍存在,而造成這一問題的原因可以從主客觀兩個方面進行分析。
1.教師的客觀原因
教師是教學實踐的主導者,德育教師的綜合素質以及教學方法等因素會對學生的思想道德培養(yǎng)產生直接的影響,目前一些教師的德育素質不高,在實踐中無法以身作則,難以對學生的思想培養(yǎng)和行為規(guī)范起到示范引導作用;對于德育教學的忽視,將德育教學當作可有可無的課程,只有在考試的時候為學生劃定考查內容,并要求死記硬背,使學生完全體會不到德育的樂趣;教學內容單一,在課堂教學中,按部就班地根據教材內容照本宣科,不能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年齡特點豐富德育素材,使學生將思維局限在教材中,而難以用所學知識實現對自身行為的指導;教學方法呆板,在小學德育教學中,灌輸教學是教師習慣用的一種方法,這種整齊劃一的內容灌輸,忽視了學生的個性差異,也難以真正解決學生個體在思想品德形成中面臨的問題。
2.學生的主觀原因
小學生的思維發(fā)展尚不完善,缺乏主動學習的態(tài)度,如德育培養(yǎng)中,如果沒有教師的主動引導,就難以自覺形成對自我思想、行為的反思;缺乏自律,多數小學生的行為習慣都是在教師、家長的被動約束下形成的,一旦失去外界的壓力,就會變得自由散漫、懶惰拖延;心理素質相對脆弱,一些學生心理素質較差,極容易受到外界環(huán)境的影響,一旦外界環(huán)境出現變化,就會陷入矛盾,產生心理障礙,同時小學生缺乏自我調節(jié)的意識和能力,如果任其發(fā)展,只能在心理健康問題中越陷越深。
二、新時期小學德育教學的有效性教學策略
1.激發(fā)興趣,深入研究授課藝術
在小學德育教學實踐中,教師應該摒棄傳統(tǒng)教學的弊端,不斷探索教學藝術,優(yōu)化德育教學方法,例如教師應該注重教學中的情感滲透,在開展教學之前,應該利用細心的情感溝通方法,讓學生放下與教師之間的身份隔閡,讓學生逐漸信任教師,這樣才能達到“親其師,信其道”的目的;采用案例教學,根據教材中的德育目標,為學生收集相關的德育案例,并為學生提供自主思考的空間,從而用案例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思想道德教學內容。
2.掌握學生思想特點,落實個性化教學
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教師習慣于利用統(tǒng)一化的教學目標為學生確定德育教學內容。小學德育教學內容只是從普遍意義上對學生可能存在的思想道德誤區(qū)進行引導,而實際上每一個個體的生活經歷、性格特點不同,其理解問題的角度也不盡相同,所面臨的思想道德問題也有所差異,如有的學生由于學習成績不理想而郁郁寡歡,有的學生由于家庭環(huán)境而自卑膽怯,有的學生由于家長溺愛而以自我為中心等。對于這些不同的情況,如果一味地采用統(tǒng)一的教學標準則不僅無法對癥下藥,還會激起學生的逆反心理?;诖?,在小學德育教學實踐中,教師應該重視學生的差異性,利用個性化的教學引導,為學生提供針對性教育。
3.聯系生活實際,樹立行為規(guī)范
在傳統(tǒng)教學中,許多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yǎng)只是停留在課堂上或者口頭上,而沒有滲透在實踐中,如教師在課堂中反復強調為人要誠信,但是在考試中作弊、抄襲的情況卻依然得不到遏制。而造成這種言行不一的問題主要就在于教師的德育教學缺乏與現實的聯系,小學生難以將課堂的德育內容延伸到實際生活中來。針對此,教師在開展德育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善于利用生活中的常見例子幫助學生分析其中存在的德育因素,并激發(fā)學生反思生活中德育缺失的行為,進而在教師的悉心引導下,逐漸糾正思想、行為中的錯誤,提高思想道德修養(yǎng)。
4.構建相互評價、相互監(jiān)督的教學環(huán)境
在德育培養(yǎng)中,學生由于身份的隔閡難以對教師敞開心扉,但是對于同齡人,卻有著天然的信任與依賴,而教師在德育中可以利用這一點,在班級中組織互助小組,即根據德育培養(yǎng)目標,將學生劃分成不同的互助小組,在小組內學生之間相互交流、相互評價、相互監(jiān)督,如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利用教學任務,讓小組集思廣益共同解決問題,讓學生在思想碰撞中,實現思想情感溝通;在課下,教師也可以發(fā)揮互助小組的監(jiān)督作用,讓學生之間相互約束,并逐漸建立行為規(guī)范。
5.完善的德育教學評價體系
學校、教師應該基于學生的發(fā)展規(guī)律,建立和健全與素質教育相配套的考核制度,成立專門機構,并任用專門的考核人員,對學生的德育情況進行觀察與評價。在實踐中,相關機構一方面要完善德育評價目標,設計具體、可操作的評價標準;另一方面要打破學習成績對思想道德評價的絕對影響,采取多樣化評價方法,以體現公平、公正原則。
參考文獻:
[1]李方艷.新時期小學德育教學的有效性教學策略[J].學周刊,2016(6):76.
[2]李小玲.淺談新時期如何貼近和加強小學的德育工作[J].亞太教育,2016(14):119.
編輯 高 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