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潔
摘 要:主題旋律是作曲家在創(chuàng)作構思過程中,為塑造主要音樂形象或表達作曲家本人的主要感受而設計的,也就是作曲家創(chuàng)作的動機原型,它是形成音樂形象的基礎。因此,音樂主題旋律往往在樂曲中反復出現(xiàn)或變化出現(xiàn),或作各種發(fā)展,在欣賞教學中,如何有效對主題旋律進行記憶,也成為一堂音樂欣賞課能否成功的關鍵。
關鍵詞:音樂主題;欣賞;有效記憶
著名音樂家艾倫·科普蘭說:“你要理解音樂,再沒有比傾聽音樂更重要了”。要讓學生深入有效地理解音樂,需要我們音樂老師精妙的設計,如果沒有好的設計方法,孩子在聽音樂時會沒有目標,顯得無所事事,不夠投入,繼而出現(xiàn)開小差的情況。這種問題的出現(xiàn),往往是由于在聽賞過程中,教師沒有采取有效的手段,讓學生對于音樂主題有深刻的印象和記憶。
音樂主題是一首音樂做品中的最主要的樂思,即音樂的核心部分。優(yōu)秀的音樂主題是一首音樂作品的靈魂。而我們音樂老師的任務,就是幫助你學生更好地記憶主題旋律,理解主題的節(jié)奏、旋律特點和音樂風格,這也是音樂欣賞教學中最重要的一環(huán)。
一、唱一唱——主題旋律填詞演唱加深記憶
通過對主題旋律的二次加工,填上歌詞進行演唱,是記憶與熟悉音樂主題的有效方法之一,主要用于旋律優(yōu)美、富有歌唱性的主題。文字的表述比音樂更加直觀和具體,將作品的主題音樂填上朗朗上口的歌詞,使學生樂于演唱,同時,歌詞能夠充分描繪音樂表現(xiàn)的畫面,讓學生在參與演唱的過程中更有效地感受音樂所描繪的畫面,讓音樂欣賞過程變得更加直觀,降低了欣賞的難度。
《春節(jié)序曲》第二樂段是一首典型的陜北民歌曲調,為了記憶這段旋律,教師給這段音樂配上了這樣的歌詞:“瑞雪飄飄燈結彩,鞭炮好像紅梅開,歡呼勝利豐收年,新春秧歌鬧起來。”在學唱過程中不僅熟悉了歌曲的旋律,而且歌詞描繪了陜北人民歡天喜地迎接新春到來的場面,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在能熟練演唱的基礎上,再完整聽賞歌曲第二樂段,邊聽邊唱,“主旋律在樂段中出現(xiàn)了幾次,每一次有何不同”這樣的問題,對于學生來說就非常簡單了。
二、動一動——通過聲勢律動感受旋律特點
聲勢律動能培養(yǎng)學生的節(jié)奏感,在欣賞教學通過聲勢律動是引導學生參與音樂的一種有效形式,融身體、音樂、情感為一體,當學生參與到聲勢律動中時,會沉浸在一種快樂和良好的自我感覺氣氛中,在輕松的律動中引導學生理解音樂語言。
《獅王進行曲》是小學低年級的欣賞課,為了讓學生理解音樂特點和音樂形象,教師配合音樂中的低音,引導學生模仿獅王莊嚴、神氣的腳步。而在音階部分,學生不太理解其表現(xiàn)的形象,教師適時引導學生模仿獅子的吼叫,通過簡單的兩個動作,孩子們充分理解了音樂表現(xiàn)的形象,孩子們在音樂中自由的律動,就像一只只可愛的小獅子。
《春節(jié)序曲》第一樂段由三個主題旋律構成,層層遞進,不斷反復,學生欣賞起來比較困難。如何分辨三個主題呢?教師利用相同的場景——新年美麗的煙花,設計了三種不同的煙花綻放的方式:第一種,煙花一拍綻放一次,動作幅度較??;第二種,煙花一個樂句綻放一次,幅度中等;第三種,煙花在音樂重音中綻放,動作幅度最大,熟悉了三種動作及對應的音樂后,再請學生邊聽音樂邊律動,音樂的層次就變得分明了,學生也加深了主題音樂的記憶。
三、畫一畫——利用圖譜感受旋律的結構
音樂圖譜是音樂教學中常用的便于讓學生欣賞音樂的方法。在音樂教學中也要提高學生閱讀圖形譜的能力。圖形譜能夠分析出樂曲甚至是每一個樂句的結構,它可以把音樂材料簡單化、形象化,以最直觀可視的方式來表現(xiàn)音樂,降低學生理解音樂結構的難度。
《微笑波爾卡》是一首情緒歡快活潑的手風琴獨奏曲。全曲采用“快板”速度,第一主題輕快、跳躍;第二主題流暢、舒展。為了體現(xiàn)這兩種不同的旋律類型,教師在第一主題時用密集的、連續(xù)的曲線,表現(xiàn)連續(xù)的十六分節(jié)奏,短小的點代表跳躍的音符,它們隨著音樂的起伏上下跳動,畫出了第一主題每一個樂句的結構。在第二主題部分,線條變成了柔和的連貫的曲線,畫出了旋律的起伏。在隨著圖譜再次欣賞時,樂曲的結構變得直觀而清晰,學生自然而然地記住了音樂的特點。
四、奏一奏——依靠聲勢節(jié)奏參與音樂
聲勢律動使得肢體與音樂相融合,在欣賞音樂作品時抓住音樂要素,學生可以借助自己所熟悉的肢體在已有的音樂基礎上進行節(jié)奏的訓練,利用多姿多樣的律動方式來體驗音樂速度、力度以及情感的變化,從而增強學生欣賞音樂的能力。
《春節(jié)序曲》的引子部分可以說是音樂讓人印象最深刻的地方,這一樂段氣氛熱烈,兩個具有對比性質的音樂主題組成了序曲的引子,強烈的節(jié)奏、力度的對比,提示了洋溢于全曲中的歡快情緒。為了讓學生感受這種氛圍,教師讓學生用跺腳模仿鼓聲,拍手模仿鑼聲,在鑼鼓聲的烘托下,音樂變得更加熱烈歡快。在第二主題部分,音樂模仿陜北秧歌,奏出一唱一和的感覺,學生模仿鼓聲,與音樂進行一唱一和的游戲,增加了趣味性,同時感受音樂逐漸緊縮的特點,了解音樂如何漸漸走向高潮的。
在新授課中突出主旋律的地位,讓學生深刻感受體驗主旋律,就是回歸了音樂本體。主旋律突出了,音樂本體就在了。主旋律關注了,音樂課堂有效性就提高了。其實上好一堂欣賞課不難,以怎么樣的方式呈現(xiàn)主旋律,在一個較好的切入點。為了提高音樂課堂的有效性,我們音樂教師應該去熟悉樂曲的主旋律,去提煉主旋律,去呈現(xiàn)主旋律,去表現(xiàn)主旋律讓音樂主題旋律這道菜更加“秀色可餐”,讓學生更加容易消化。
參考文獻:
華潔.探究音樂主題記憶 突破器樂欣賞難點[J].中國音樂教育,2015(3).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