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春花
摘 要:在小學教育體系中,品德與生活課程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今后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與思想道德素質(zhì)的提升有著重要的作用。品德源于生活,歸于生活,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將教學內(nèi)容與社會生活聯(lián)系起來,這樣才能夠使學生內(nèi)化自己的行為。主要圍繞小學品德教學生活化策略進行探析。
關鍵詞:品德與生活;生活化;教學策略
在品德與社會(生活)課程中,生活性是該課程的基本屬性,這就要求教師的教學要與社會生活聯(lián)系起來。通過開展生活化的教學策略來引導學生,使他們學會生活、學會做人?;诖?,圍繞品德教學的生活化策略進行研究具有一定的現(xiàn)實意義。
一、當前小學品德教學的現(xiàn)狀
1.品德教學學科的受重視程度較低
雖然我國早已實行了新課程改革,提倡素質(zhì)教育的實施,倡導學生的全面的發(fā)展。但是,由于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大部分學校以及家長對學生的文化成績要更加的重視,這就導致品德教學受到了較大的影響。在許多學校中,品德教學的課時非常少,甚至有可能被其他學科的老師占用。在這種背景下,品德教學對學生思想道德素質(zhì)提升的作用就未能得到有效的發(fā)揮。
2.教師的教學方式較為單一
在品德教學中,有一些教師的教學方式較為單一,他們主要通過說教式的方式來讓學生了解什么事情該做,而什么事情不該做,這樣就會引起學生的反感。此外,這種教學方式較為單一,忽視了與學生的實際生活聯(lián)系起來,所以很難讓學生理解品德教學的真實意義。這樣一來,課堂的教學效率也因此受到影響,不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
二、品德教學生活化策略的分析
1.實現(xiàn)教學內(nèi)容的生活化
有相關研究表明,學生的學習內(nèi)容與他們的生活實際相聯(lián)系,那么他們的認知程度就越高。所以,在品德與生活教學中,如果教師能夠?qū)崿F(xiàn)教學的生活化,勢必能夠取得良好的教學效率。而要實現(xiàn)這一點,首先就需要教師實現(xiàn)教學內(nèi)容的生活化,引導學生從自己的生活實際出發(fā),通過多種感官去體驗社會、感悟社會,這樣學生就能夠?qū)ι鐣兄由钊氲恼J識。因此,教師需要加強對生活的觀察,以便捕捉生活中的一些具有教學意義的內(nèi)容,然后將這些案例與教材內(nèi)容聯(lián)系起來,這樣才更能夠被學生所接受。例如,在《平安回家》一課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從學生容易被路上的有趣事物吸引進而不按時回家的這一特點著手,讓學生說說自己在放學之后是否有人來接?如果沒有家人來接你,你又該怎么辦?這樣一來,學生通過聯(lián)系自身情況就會知道,在放學之后要及時回家,以免父母擔心。通過教學與學生實際生活聯(lián)系起來,就能夠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點的理解。
2.實現(xiàn)教學方式的生活化
品德與社會這門課程源于生活,歸于生活,這就要求教師要采用生活化的教學策略。為此,教師要豐富自己的教學方式,要盡可能地實現(xiàn)教學方式的生活化,這樣才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1)游戲
小學生年齡較小,他們大多對游戲都非常的熱愛,所以教師如果引入游戲勢必能夠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他們需要愛》一課教學中,為了讓學生學會尊重殘疾人,讓他們體會到殘疾人的艱辛,教師可以通過體驗游戲,讓一些學生分別扮演盲人或者腿腳不便的人,然后讓這些學生合作走完一段路。當活動結(jié)束之后,讓學生發(fā)表自己的感受。那么在這個游戲活動中,學生就會深刻地體會到盲人的不便,從而激發(fā)了學生助人為樂的良好品質(zhì),使他們的行為得到規(guī)范。
(2)模仿
當兒童處于7~12歲這一階段,他們的模仿能力最強,并且他們道德行為的形成,也主要是依靠模仿而形成的。所以為了讓學生養(yǎng)成一個良好的行為習慣,教師可以利用學生模仿能力較強的這一特點,引導學生認真看圖,然后讓他們分析圖中人物的做法,并模仿人物的道德行為。例如,在《家里來了客》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對圖中人物“盼盼”進行觀察,看看人家是如何接待來的客人。然后讓學生進行討論,在討論之后再讓學生進行模擬,使他們爭做文明人。
綜上所述,小學品德教學對于學生良好行為形成有著重要的影響,對學生思想道德素質(zhì)的提升意義重大,因此要高度重視小學品德教學。但是,在當前的品德教學中,還存在著較多的問題,如課程的受重視程度較低,教師的教學未能與學生的實際生活聯(lián)系,這不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提升。基于此,在今后的課堂教學中,教師要認識到品德教學源于生活,歸于生活,要實現(xiàn)品德教學的生活化。而要實現(xiàn)這一點,教師需要實現(xiàn)教學內(nèi)容的生活化;還需要實現(xiàn)教學方式的生活化。如此,才能夠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應玨麗.源于生活歸于生活:小學品德教學生活化策略的研究淺探[J].中國農(nóng)村教育,2017(Z1):115-117.
[2]吳濟慧,蔡琴.小學品德與社會(生活)課程教學的“生活化”策略:基于教學案例的剖析[J].江蘇技術(shù)師范學院學報,2012:160-162.
編輯 馮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