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批判性思維視角下大學英語改革的理論與實踐

        2018-03-05 19:11:24曹冬金
        關鍵詞:批判性思維大學英語教學改革

        曹冬金

        摘 要:在“大眾創(chuàng)業(yè)”“萬眾創(chuàng)新”時代,培養(yǎng)具有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大學生已成為高校人才培養(yǎng)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依據(jù)對任教班級所做的批判性思維傾向測試結果,發(fā)現(xiàn)學生令人不樂觀的現(xiàn)狀,指出應該將批判性思維訓練融入大學英語課堂。從目標一致、方法相通、認知需求等視角,闡述大學英語課堂引入批判性思維的可行性,進而提出以批判性問題來導入、以“問”促學、將批判性思維融入大學英語課堂的路徑。

        關鍵詞:批判性思維;大學英語;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1101(2017)06-0096-05

        Abstract: In the era of Mass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cultivating the college students ability in critical thinking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college education objectives. Based on the result of the test on students in Critical Thinking Dispositions, the author finds it urgent to introduce the training of critical thinking into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It is feasible to introduce such training into the cours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eaching objectives, methods, and cognitive needs. Finally, the approach to introduce critical thinking by asking “critical questions” is put forward.

        Key words:critical thinking;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reform

        大學英語作為一門語言課,其教學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使他們在今后學習、工作和社會交往中能用英語有效地進行交際,同時增強其自主學習能力,提高綜合文化素養(yǎng),以適應我國社會發(fā)展和國際交流的需要”。要想實現(xiàn)用英語進行有效交流的目標,不但要明白別人說什么,知道自己怎么說。同時,還要能判斷哪些信息是可信的,哪些是不可信的。也就是說,學生必須具備一定的批判性思維能力,才能實現(xiàn)交流的有效性。如果存在批判性思維的缺失,交流就有可能不成功,甚至造成誤解。

        我們正處在一個全球發(fā)展快速、傳媒發(fā)達、信息繁多且魚目混雜的時代,培養(yǎng)具有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大學生顯得重要。以課程內(nèi)容為依托,大學英語教師在課堂上通過語言學習,對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進行訓練。同時,以批判性思維訓練反哺英語語言學習,促進學生對所學內(nèi)容進行質疑、反思,激發(fā)學生對英語學習內(nèi)容的興趣進而增強其自主學習的能力,將是雙贏的教學。

        一、大學英語課堂引入批判性思維的必要性

        (一)時代對創(chuàng)新的呼喚

        批判是創(chuàng)新的基礎,而創(chuàng)新以批判為前提。隨著上世紀80年代批判性思維的理念引入我國,批判性思維已經(jīng)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在當下倡導“大眾創(chuàng)業(yè)”、“萬眾創(chuàng)新”的時代,培養(yǎng)具有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大學生,已成為高校的共識,很多大學已將其列入人才培養(yǎng)目標。外語教育界也把對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納入外語教學改革中,掀起了一股探索的熱潮。文秋芳早在2008年就帶領團隊,開啟了全國范圍的、面向多數(shù)大學的實證研究,并提出了構建我國外語類大學生思辨能力量具的層級理論模型[1]。隨后,外語界對批判性思維與教學相結合的關注度越來越高,尤其是在近幾年,相關的研究層出不窮。如,田丹《非英語專業(yè)學生的外語寫作任務之行動研究》[2], 黃芳《基于商務英語教學的行動研究》[3],劉曉明《論大學英語教學思辨能力培養(yǎng)模式構建》[4],楊艷霞、任靜生《我國外語批判性思維可視化分析與反思》[5] 等??梢?,外語界對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已經(jīng)是高度重視并在積極進行培養(yǎng)路徑的探索。

        (二)倦怠的大學英語課堂

        隨著電子信息的發(fā)展、媒介傳播的不斷便利化,課堂對學生的吸引力越來越弱。大學英語課堂也難逃“滿堂盡是低頭族”的厄運,尤其是合班、大班上課的課堂,更是令老師難以掌控。學生在英語課上鴉雀無聲、有口不語的厭學狀態(tài),加劇了啞巴英語的現(xiàn)象。這一現(xiàn)象,除了證明傳媒的強大吸引力之外,與語言課只強調語言的單向度教學、只教授乏味的語言知識而忽視批判性思維培養(yǎng)不無關系。

        筆者就所任教班級(XX學院15級學生)作了一次批判性思維傾向的測試。試題采用《加利福尼亞批判性思維傾向測試》(CCTDI2000),含有7個單項量表,分別為:尋找真理、開放思想、分析能力、系統(tǒng)化能力、批判性思維的自信心、求知欲和認知成熟度。每個單項分別有10個小題,每個小題提供6個選項,總分為420,得分分為三個段。成績高于350分者,為批判性思維傾向全面強;介于210-280分者,為批判性思維傾向處于矛盾狀態(tài);低于210分者,其思維傾向與批判性思維嚴重對立。從單項量表看,當一個量表上得分高于50分時,表明被試者在該單項上的批判性思維傾向為強;低于40分時,為弱;處于30-40分區(qū)間時,則為矛盾狀態(tài)。

        測試結果(見表1)是,各班的平均分分別是263.6、264.0和267.3,結果是出奇地相似,都介于210-280分。這表明: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傾向都處于矛盾狀態(tài);與批判性思維嚴重對立的人占比很低;全面都強的為零。從單項成績來看,學生在尋找真理、開放思想和認知成熟度方面相對較好;而在分析能力、系統(tǒng)化能力、批判性思維的自信心以及求知欲等方面表現(xiàn)為缺乏。所以,這就是學生在課堂上幾乎不提問題、即使有被提問到,互動愿望也不強烈的主要原因。在這種情形下,在大學英語課堂融入批判性思維訓練很有必要,訓練既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又能帶動他們積極思考、參與到課程的互動中來。endprint

        二、大學英語課堂融入批判性思維訓練的可行性

        (一)目標一致

        批判性思維,源于杜威提出的“反省思維”(Reflective Thinking),即對某個問題進行反復、嚴肅、持續(xù)不斷地深思[6]。后來,理查德·保羅和琳達·埃爾德把它定義為“建立在良好判斷基礎上,使用恰當?shù)脑u估標準對事物的真實價值進行判斷和思考。”[7] 1987年,在特爾斐項目(The Delphi Project)(APA1990) 報告中,Peter Facione綜合相關專家的討論結果形成了相對權威的定義:“批判性思維是有目的的、自我調節(jié)的判斷。”[8] 簡而言之,批判性思維就是“在確定相信什么或做什么時,所進行的合理而成熟的思考”[9]。

        從以上定義可以得出,批判性思維是對某一問題或某個事實的價值所進行的積極的、建設性的思考與判斷,包括“提出一系列相關問題的意識,以及在適當?shù)臅r機提出并回答問題的能力和意愿?!盵10] 這與大學英語課程目標是一致的,因為無論是“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還是實現(xiàn)“用英語進行有效交際”,其實質都是要培養(yǎng)學生對英語學習持有積極的態(tài)度和建設性的方法,培養(yǎng)他們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更要有“合理而成熟的思考”。因此,大學英語課堂為批判性思維的融入,提供了教學目標方面的前提條件。

        (二)方法相通

        語言與思維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思維主導語言,促使語言的發(fā)展和演變;語言又反過來影響思維,是思維的媒介”[11],兩者相輔相成。所以,把批判性思維融入大學英語課堂完全可能,而且會相得益彰。

        學習語言知識,就是為了運用語言,實現(xiàn)交流效用。語言運用講究表達技巧,要求做到概念明確、條理清晰,字詞句通順、篇章符合邏輯。批判性思維訓練,正是在學習和掌握語言的同時,對學習的內(nèi)容進行質疑,意在幫助學習者拋開個人情感和價值判斷,找尋到最恰當?shù)拇鸢福纬伞疤越鹗健钡?、“備擇的思維風格”。因而,語言學習是批判性思維的基礎,而批判性思維又能使語言學習得以延伸。

        (三)認知需求

        教育學家本杰明·布魯姆將認知發(fā)展由低到高分為6個階段,從低往高依次是記憶(Remembering)、理解(Understanding)、運用(Applying)、分析(Analyzing)、評估(Evaluating)、創(chuàng)造(Creating)。從最基礎的“記憶”到最高級的“創(chuàng)造”,可以看出,語言學習之路的盡頭,一定是指向思維方式的轉變和思維能力的提升。位于更高層級的“分析”、“評估”、“創(chuàng)造”三個階段,就是批判性思維能力的發(fā)展階段。因此,通過有意識地將英語語言學習跟批判性思維訓練直接融合,可以使學生更快發(fā)展到“創(chuàng)造性”運用知識的階段。而且,“語言教學的效果依賴教學內(nèi)容,而非語言本身”,“教學內(nèi)容能使學生認識到其內(nèi)容是對原有思維邊界的有目的和有關聯(lián)的擴展”[12]。大學英語是面向不同學科、專業(yè)學生的基礎性課程,為了滿足廣大學習者的需求,其知識內(nèi)容所涉及的學科門類眾多,包含天文地理和生活瑣事方面的話題。這些話題為批判性思維的訓練,提供了豐富多樣的素材,能使學生知識面發(fā)展得更為廣闊和完整。

        三、批判性思維融入大學英語課堂的路徑

        批判性思維訓練融入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主要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內(nèi)容,二是方法。羅伯特·恩尼斯在談如何將批判性思維融入學科教學時,提出了三個原則,即:反思(Reflection)、推理(Reason)和替代 (Alternative)。反思是指學生對理論和知識要先去想一想,思考它是否有根據(jù)再確定是否接受,這是理性的習慣。推理,是要讓學生看看依據(jù)是否可靠充分。替代,就是開放,尋找不同的觀念、思路、解釋、論證。這三個原則,能夠訓練學生的理性和開放性的習慣和能力。

        按照這些原則,大學英語教學的內(nèi)容可以這樣安排。比如,在學習知識時,學生要了解知識的根據(jù)和來源,真正理解其運用范圍。運用知識解決問題時,學生要清楚相應的原理,并且了解變換條件時會有什么不同,從而獲得知識和相關的推理能力。當然,這些原則也必然要求教師使用啟發(fā)性、探究性和實證性的教學方法,促進學生自主、理性、開放地思考問題,使學生掌握分析、推理、評估和判斷問題的能力。符合批判性思維的教學方法包括,蘇格拉底問答法、討論法、合作式學習法、研究學習法等。

        筆者針對任教學校的大學英語學生的批判性思維現(xiàn)狀做的調查結果,借鑒《學會提問——批判性思維指南》(下文簡稱《指南》)一書的“以‘問促學”理念,提出以下批判性思維培養(yǎng)路徑。

        (一)“問”、“答”并舉,雙管齊下

        在課堂的批判性思維訓練中,“問”與“答”應并駕齊驅,提出好的問題與尋找到好的答案同等重要。因為“問”能促“思”,“問”可以促“學”,“問”還能促進交流與互動,使學生的英語語言能力在應用中得到提升。所以,教師要一改傳統(tǒng)“師問生答”的課堂教學,放手讓學生互問互答,使學生成為“問”與“答”的主角,老師則退居為“a guide on the side”。為了鼓勵學生大膽質疑,真正做到“勤學好問”,讓“好問”變成一種習慣,老師要把學生課堂上的“問”與“答”都納入他們形成性評價。

        另一方面,討論問題并不僅僅是為了得到正確的答案,況且很多問題并沒有所謂的正確答案,重要的是討論的過程。由于每個學生受限于個體自身的認知,不同的學生對同一個問題可能會有不同的看法,所以討論過程本身就是學習的過程、“淘金”的過程。教師對不同認知水平的學生,首先要看到的是個體自身的進步,多給予肯定;而不是突出“好生”與“差生”之間的距離,挫傷他們的自信心。然后,才根據(jù)批判性思維的原則,點出哪些答案更為合理,并說明為什么更合理。

        為了配合課堂的“問”、“答”討論,評價機制也得完善和改進。傳統(tǒng)的考試方式為了體現(xiàn)公平性,考試內(nèi)容里往往客觀題多于主觀題,選項題多于自由表述題。這種考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禁錮了學生的想象和創(chuàng)新,與批判性思維的培養(yǎng)目標相悖。為了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潛力,鼓勵批判性思維,除了把課堂的“問”與“答”列入學生形成性評價之外,終結性評價也應該多設置一些開放性試題,提高主觀表達題的占比,激勵學生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能力的發(fā)揮,助力他們養(yǎng)成批判性思維的習慣。endprint

        (二)深入文本,超越文本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不同的民族有著不同的文化歷史、社會制度、宗教信仰、風俗習慣、價值觀、科學技術等等。這些無不體現(xiàn)在語言之中,影響本民族的思維習慣。因此,無論是英語語言學習還是培養(yǎng)批判性思維,都不能忽略語言中隱藏的文化現(xiàn)象。只有深入文本,了解其文化內(nèi)涵,才能排除文化沖突,促進思維訓練和語言學習。

        大學英語教學應該以此為亮點,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尤其是一些有代表性的東西,課前教師應提醒學生注意,讓他們查詢相關的資料深入文本,切身感受異國文化,分析文本的深層意義,體驗探究的艱辛與驚喜,消除學習的倦怠。比如:在新世紀大學英語系列教材(第二版)《綜合教程4》中的Technology and Happiness一文,提到了兩個特殊的年份“1946”和“1970s”,可以向學生提問“What had happened in American in 1946 and 1970s?” “Why was the percentage of American people who say they are ‘very happy lower in the early 1970s than that in1946?” 1946年二戰(zhàn)剛結束,1970s美國深陷于越戰(zhàn)的陰影中。雖然二戰(zhàn)戰(zhàn)場不在美國本土,但美國參與了二戰(zhàn),而且在美國人心目中二戰(zhàn)是正義之戰(zhàn);越戰(zhàn)是非正義之戰(zhàn)。結果,學生在討論時,卻討論出了一個與科技無關、但影響美國人幸福感的原因,即:對正義的追求。這樣,可以從另一個側面說明科技的發(fā)展,并不能決定民眾的幸福感?!耙粋€人所說和所想是與一定的背景相聯(lián)系的,它們在轉換成文本時,背景信息常會丟失,在對文本進行解釋和分析時,必須考慮這類背景的作用?!盵13]

        批判性思維的目的,在于質疑和創(chuàng)新。在文本中發(fā)掘金子、在推理中完善認知、在批判中認識世界、在反思中逐漸成長。因此,深入文本的意義在于,超越文本。在對文本作充分解讀之后,學生需要有一個自我反省、自我完善的過程,最終形成帶有個性的、獨到的見解。這獨到之處,便是超越之處,創(chuàng)新之處。

        (三)質疑性閱讀,思辨性寫作

        質疑性閱讀,是一種可以使學生積極參與文本的策略,它不是從文本中閱讀和獲取信息,而是鼓勵學生向作者和文本提出問題,通過形成問題,學生將更多地了解文本。這種學生深度參與閱讀模式,不但有助于鞏固學生對文本的理解,還可以教會他們賞析和評判作者的寫作。這方法尤其適用于閱讀一些觀點性強的具有思辨性的文章。

        在質疑性閱讀的基礎上,進行思辨性寫作。思辨性寫作可以分為分析性寫作或者學術寫作,它不是一個簡單的命題,它的目的是讓我們反思或者反饋我們的閱讀所得。把閱讀中想到的、分析過的、論證過的東西,通過寫作把它固定下來,這個過程極為重要,文字表達恰恰是讓我們思想走向清晰,走向邏輯,走向批判性的最好路徑。

        (四)變換角度,換位思考

        培養(yǎng)學生多維度、多角度思考問題,培養(yǎng)批判性思維和決策能力。教導學生,事情并不總是有對與錯之分。對于同樣的情況,站在不同的角度,總會有不同的觀點。鼓勵學生提出多種不同的想法,讓持有不同想法的學生進行對話,用自己所持的觀點說服對方。經(jīng)過一輪之后,然后再讓學生交換立場,用剛才對方的觀點進行說服。這種合作活動,鼓勵學生考慮不同觀點,不僅與那些具有相同意見的人,而且和不同觀點的人進行對話,讓學生通過不同的角度進行有意識的換位思考,培養(yǎng)多角度思考問題,進而提升批判性思維能力。

        (五)科學安排,環(huán)環(huán)相扣

        鑒于批判性思維訓練是一個完整的訓練過程,從解構篇章到重構篇章,整個過程所要考慮的因素和環(huán)節(jié)很多,不可能一下子就訓練到位。這就要求教學安排上要有一個縱觀長遠、循序漸進的計劃,避免急于求成。另一方面,大學英語課程自身又有其語言教學的進度要求,因此批判性思維訓練與融入的步驟,要與大學英語課程學習任務和學習進度相協(xié)調,應該分學年、分學期進行,并最終完成批判性思維的完整訓練。比如,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的大學英語系列教材《綜合教程》課程,每冊有八個單元。如果按照每一個單元訓練《指南》中的一個問題的進度安排,這樣也需要兩個學期來完成所有訓練程序。而且《指南》中所涉及的各個批判性問題更適用于說理性文章,而《綜合教程》中的課文有很大一部分屬于敘事類型的。為了充分利用每一篇文章,可以把論說文作為輸入性的范文來講解,而把敘事類文章作為輸出性的寫作題材加以訓練,以達到課程學習和思維訓練兼顧的目的。筆者認為,為了更好地在大學英語課程目標中實施批判性思維的訓練任務,訓練應該包括三個環(huán)節(jié):準備問題、探討問題、以及強化訓練。

        為了充分利用課堂的互動訓練時間,學生的課前準備是必不可少的。課前準備的任務,就是要求學生通讀文本,提出問題,并列出問題清單,意在培養(yǎng)問題意識。課前準備是為了服務課堂,有限的課堂時間是學習的關鍵。為了踐行以“問”促學、打破課堂沉默、讓學生成為課堂主角的理念,首先要明確每個學生的課堂職責,人人分配任務,確保人人參與,各盡其職。課堂討論可以從課前篩選出的典型、與批判性思維訓練關系密切的問題來入手。這些問題的答案具有不確定性,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想象,鍛煉他們分析與創(chuàng)新的能力。課后練習,是為了鞏固和強化課堂所學,形式應該多樣、內(nèi)容不限。只要有助于語言交流與批判性思維訓練的活動都行。課后練習盡可能生活化、接地氣。強化練習的終極目的在于,使英語學習和批判性思維成為一種習慣,成為常態(tài)。

        四、結語

        根據(jù)對任教班級作的批判性思維傾向測試結果,發(fā)現(xiàn)學生的批判性思維的現(xiàn)狀。并從“問答并舉,雙管齊下”、“深入文本,超越文本”、“質疑性閱讀、思辨性寫作”、“變換角度、換位思考”以及“科學安排、環(huán)環(huán)相扣”等五個方面闡釋了把批判性思維融入大學英語課堂的路徑。

        把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融入大學英語課程,既迎合時代發(fā)展的需要,又能調動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在這個知識經(jīng)濟時代,掌握一定的語言知識不再是大學英語課程學習的唯一目標,還應學會思考,具備批判性思維能力。在課程教學中,融入分辨真假、培養(yǎng)批判與創(chuàng)新能力的訓練,才能為實現(xiàn)“用英語進行有效交流”的大學英語課程目標保駕護航,使學生具備更好的自主學習、終身學習的能力。因此,批判性思維能力培養(yǎng)與大學英語課程相融合不僅可行,而且必要。endprint

        參考文獻:

        [1] 文秋芳, 王建卿, 趙彩然,等. 構建我國外語類大學生思辨能力量具的理論框架[J]. 外語界, 2009 (1) : 37-42.

        [2] 田丹. 大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培養(yǎng)方式探究——一項基于南昌大學非英語專業(yè)學生的外語寫作任務之行動研究[D]. 上海:上海外國語大學博士學位論文, 2012.

        [3] 黃芬. 大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培養(yǎng)方式實踐探索——一項基于商務英語教學的行動研究[D]. 上海:上海外國語大學博士學位論文, 2013.

        [4] 劉曉民. 論大學英語教學思辨能力培養(yǎng)模式構建[J]. 外語界, 2013, 22 (5) : 59-66.

        [5] 楊艷霞,任靜生. 我國外語批判性思維研究可視化分析與反思[J]. 外語界, 2016(3):50-56.

        [6] ENIS R H. Taxonomy of critical thinking dispositions and abilities[M]//BRONJ, STERNBERG R. Teaching thinking skills: theory and practice. New York: W. H Freeman,1987: 9-26.

        [7] 約翰·杜威. 我們怎樣思維·經(jīng)驗與教育[M].姜文閔, 譯.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1.

        [8] 理查德·保羅, 琳達·埃爾德. 批判性思維工具[M].侯玉波, 姜佟琳, 譯. 北京: 機械工業(yè)出版社, 2013:6.

        [9] Facione P A. The Delphi Report- Critical Thinking: A Statement of Expert Consensus for Purposes of Educational Assessment and Instruction[M]. Millbrae CA: The California Academic Press, 1990.

        [10] 尼爾·布朗, 斯圖爾特·基利. Asking the Right Questions: a Guide to Critical Thinking[M]. 趙玉芳, 向晉輝, 譯.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08: 4.

        [11] 齊秀坤, 周桂蘭. 語言與思維關系新探[J]. 北方論叢, 2002 (6): 136-137.

        [12] 鄭香義. 批判性思維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融入[J]. 新西部, 2009(6):136.

        [13] 羅清旭. 批判性思維理論及其測評技術研究[D]. 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2: 64.

        [責任編輯:吳曉紅]endprint

        猜你喜歡
        批判性思維大學英語教學改革
        論批判性思維與信息分析能力在高等教育中的培養(yǎng)
        培養(yǎng)學生批判性思維在美國高校英語課堂中的體現(xiàn)
        東方教育(2016年17期)2016-11-23 09:26:27
        將批判性思維融入英語專業(yè)閱讀課程的教與學
        批判性思維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培養(yǎng)及應用
        校園網(wǎng)絡背景下大學英語大班教學的缺陷探究
        考試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1:19:12
        情感教學法在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大學教育(2016年9期)2016-10-09 08:29:59
        基于人才培養(yǎng)的技工學校德育實效性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09:51:08
        現(xiàn)代信息技術在高職數(shù)學教學改革中的應用研究
        科技視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2:59:03
        非英語專業(yè)《大學英語》課程中語音教學現(xiàn)狀與重要性簡析
        科技視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2:20:03
        淺析支架式教學模式下大學英語教師的角色定位
        科技視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2:18:36
        影音先锋男人av鲁色资源网| av网址大全在线播放| 老司机在线免费视频亚洲| 一区二区精品国产亚洲| 久久精品国产视频在热| 黑人性受xxxx黑人xyx性爽| 亚洲一码二码在线观看| 丝袜美腿视频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最新地址| 曰韩无码无遮挡a级毛片|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天堂无码| 日韩亚洲欧美精品| av免费在线播放观看| 真实国产乱子伦精品视频| 亚洲人成人77777网站| 欧美亚洲国产丝袜在线| 中文字幕34一区二区| 疯狂的欧美乱大交| 亚洲天堂99| 国产91熟女高潮一曲区| 久久精品国产av一级二级三级| 毛片内射久久久一区| 亚洲欧美另类精品久久久| 在线观看高清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嫩交一区二区三区| 男人边吃奶边做好爽免费视频| 亚洲一区精品中文字幕| 午夜男女靠比视频免费| 肉体裸交137日本大胆摄影| 香蕉视频一级|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av无| 粉嫩小泬无遮挡久久久久久|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无码| 成人精品免费av不卡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综合| 内地老熟女老少配视频|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美女| 成a人片亚洲日本久久| 老色鬼在线精品视频| 五十路熟久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