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太原市尖草坪區(qū)迎新街小學 吳玉紅
在新課程改革的大形勢下,《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提出了“立足過程,促進發(fā)展” 教學課程評價體系,它的出現可以說是教學改革上的一次飛躍。作為一名老教師,通過多年的課改實驗與摸索,我在“學生評價”方面作了一些大膽的探索和嘗試,并且創(chuàng)造了師評、自評、互評、小組評的各種量表,實實在在的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下面我談談具體做法:
以“健康第一”為主線,遵循課標精神,評價過程民主性、開放性,結果科學性、多元化。促進學生身體、心理、社會適應的整體提高,使學生形成終身體育的習慣,并具有積極進取、樂觀開朗的學習態(tài)度。
評價是為了對課堂教學情況進行反饋和分析,及時改進教學方法,有效地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一種手段。所以評價是教學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一種直接影響著學生的發(fā)展的“過程性評價”,在課堂上評價作為師生之間交流的一種及時、有效的方式而貫穿于體育課堂教學的始終。首先,重點關注學生是否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教學活動,是否能與其他同學合作探討互幫互助練習,是否獨立思考并提出與他人不同的見解等;及時、準確、積極、有效的“即時評價”方式,不僅對體育課堂教學起著重要的導向和激勵作用,同時也對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起著良好的促進作用,更能高效地促進學生的發(fā)展。不僅如此,課堂中良好的“即時評價”也增添許多情感和人文因素,它可以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1.發(fā)展性原則
2.自主性原則
3.激勵性原則
4.公正性原則
小學1-6年級學生
自評、互評、小組評、師評
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人格,關注個體差異,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創(chuàng)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體育活動,激發(fā)學生的體育興趣,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fā)展。針對學生的“個體差異”,我們要了解不同的學生發(fā)展水平情況,對學生的要求不應強求一致,而應分類施教,保護他們的自尊心,關心他們,愛護他們,激發(fā)他們的求知欲和學習熱情,以達到全面提高的目的。態(tài)度決定一切,學習使我們謙虛、自信,而良好的學習態(tài)度,使我們走向謙虛、自信,良好的學習態(tài)度,如同發(fā)現美的眼睛,總能使學習者,從學習對象哪里找到值得注意的東西。良好的學習態(tài)度的養(yǎng)成,應該從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開始。無論是初學者,還是學有所成者,都應該有一個良好的學習態(tài)度,都應該有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
每一個單元學習結束,根據學習態(tài)度、對技能的掌握等進行一個評價,發(fā)現不足,制定努力方向,同時也讓家長對孩子的學習情況以及身體發(fā)展有所了解。學生自我評價是發(fā)展性學生評價的核心,學生通過自我認識,進行自我分析,從而達到自我提高的過程。
自我評價:
他的創(chuàng)作表現手法不拘一格,文體不拘常例,故事不拘常格,嘗試各種體式和結構進行創(chuàng)作,成為現代文學史上不可多得的“文體作家”。
評價內容:
1.學習態(tài)度認真、端正,有非常高的學習積極性
2.有能力獨立完成練習內容及動作
3.能夠克服學習中遇到的困難
4.能夠積極主動地進行練習
5.掌握動作要領較快較好
自我評價:優(yōu)、良、中、需努力
互評是培養(yǎng)學生協(xié)作能力和合作精神的重要途徑?;ピu的過程,實質上是小組成員思想觀念碰撞,價值在評價中,學生學會尊重,理解他人,學會協(xié)作與寬容,加深對同伴的了解和認識,可以了解評價是如何進行的,自己是如何被他人評價的同時,小組成員對同伴的發(fā)展狀況作出判斷,則要對評價的進程和質量承擔責任,為自己負責和對他人負責,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意識。
學生互評、教師評:
評價內容:1.學習態(tài)度認真、端正,有非常高的學習積極性
2.有能力獨立完成練習內容及動作
3.能夠克服學習中遇到的困難
4.能夠積極主動地進行練習
5.掌握動作要領較快較好
小組評價:優(yōu)、良、中、需努力教師評價:優(yōu)、良、中、需努力
為了提高體育課堂的效率,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積極性,每節(jié)課學習結束后,讓學生對自己有一個正確、客觀的評價 ,再讓同伴與教師對自己的課堂情表現進行評價,在同伴與教師的的評價中去發(fā)現不足,希望下一次課自己能有所改變,有所提高,這樣的課堂一定是一個積極向上,越來越好的好勢頭。
近來幾年我在學生評價的方法上已經由單一的終結性評價,逐漸傾斜到過程性評價或者是二者均衡評價。學生身體的差異性很大,如果我們單單使用終結性評價來判斷一個學生的身體素質的好壞決定成績很不公平。
如在發(fā)展跳躍能力“ 助跑摸高”訓練中評價中,考核中,可以設立“五個不同高度”評價標準,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身高、彈跳、以及對動作技能掌握情況來選擇挑戰(zhàn)的高度進行測試,教師重點以鼓勵、表揚等積極的評價為主,采用激勵性的評語,盡量從正面加以引導。對于身體素質比較突出的學生,自己可以選擇或加大難度用頭觸選擇的高度物體(軟排),教師可根據學生身體條件的高低以及課堂的表現(努力程度)分層進行評價,在學生的不同差異中、區(qū)別對待每一個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在最適合自己的學習環(huán)境中求得最好的發(fā)展,使人人都有“成功感”。
小學生非常需要教師以賞識、激勵性的語言評價。而教師的這種賞識、激勵性的評價,不但要針對體育成績優(yōu)秀的學生,更應該給予那些自信心不強、體育活動中困難較大的后進生,他們更需要教師在精神、心理上的安慰和鼓勵。當然,這樣的鼓勵,還應該注意實事求是、因材施教,一定要適合每一個學生的實際情況、個性特征。如果每個教育工作者都能用一種賞識、激勵性的語言來客觀、公正地評價每一位學生,都能發(fā)自內心地給予學生贊美和鼓勵,那么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將會變成“聚光燈”,照亮他們的成才之路。
總之,評價既是一種評估,也應是一種激勵。通過我們的評價,應該使學生體驗到成功的歡愉,從而促使每一個學生的發(fā)展,同時也讓學生明確良好的意志品質是一個人成才的必備素質,在教學中加強砥礪學生意志的教學力度,使學生具有高尚的學習目的,在求知中勝不驕,敗不餒,知難而進,百折不撓,不達目的決不罷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