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輝 徐四元 李兵 馬森 劉陽名
摘 要:人體解剖學是醫(yī)學專業(yè)中的一門重要基礎課程,具有較多的專業(yè)名詞,知識體系較為煩瑣,在教學過程中面臨巨大的困難,學生在無法理解專業(yè)知識的情況下,會對人體解剖學的學習失去興趣。而學案導學法便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其認識到人體解剖學的重要性。因此,文章對學案導學法在人體解剖學中的具體應用效果進行分析,希望能促進人體解剖學教學的積極開展。
關鍵詞:人體解剖學;學案導學法;案例
一、人體解剖教學中學案導學法的設計
1.課前準備
為促進學案導學法的順利實施,教師應重視課前準備的重要性,對教學案例進行細致的搜集與制作,同時教師應在參照教學大綱的基礎上,根據教學大綱精選經典的教學案例。此外,教師在制作教學資料的過程中,應注重圖文并茂的特點,并能讓其顯示出教學中的具體內容。這樣才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對解剖學具有深刻的了解,使教學效果得到顯著提高。
2.課堂引入案例
教師應遵循相應的案例教學流程,運用合適的討論方式,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積極融入課堂討論中。在引入教學案例的時候,教師應采用合適的方式向學生提問,再讓學生進行自主的討論,進而使學生具有自主學習的能力,并且逐漸增強學生的記憶能力。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讓學生對知識點能夠有較全面的了解度,促進課堂教學質量的顯著提升。此外,學生在進行小組討論時,應推選出小組代表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評述,從而能夠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使學生對人體解剖學知識具有合理的理解度,促進教學的合理開展。
3.課后總結
課后總結是教學過程中的重要階段,在教師結束課堂講授時,應對具體的知識進行全面總結,如教師在講授“肝門靜脈”知識點的時候,便可以播放早期肝癌患者口服化療藥物的教學視頻[1],并向學生提出具體問題,在結合教學案例的過程中,便能夠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從而讓學生對各種知識點能夠有基本的了解,有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臨床思維,促進課堂教學的積極實施。此外,教師在逐步進行課后總結的基礎上,還能夠與學生間具有融洽的相處氛圍,達到積極的教學效果,促進課程的順利開展,使學生具有較高的學習興趣。
二、人體解剖學教學中學案導學法的應用
在人體解剖學教學中應用學案導學法,能夠使學生具有主動思考問題的能力,學生的疑惑知識點也會逐步減少。同時,教師在提出問題的時候,學生間會進行充分討論,從而學生便能對相關知識點有全面的了解,并且能不斷地去發(fā)現問題與解決問題。此外,教師應注重合理選擇案例的重要性,選擇出一些與教學內容相匹配的案例,并且案例應具有較多的故事性與目的性,從而在視頻教學與教學內容相結合的基礎上,便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對整節(jié)課的知識點具有充分的認識[2]。對于一些學生并未發(fā)現的問題,教師應主動提出,并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從而使后續(xù)的教學過程具有積極的發(fā)展趨勢,促進教學的順利開展。教師應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對各種教學資料進行充分的收集與匯總,使學生分別表達自己的意見,學生的大腦高速運轉,能充分表達自己對問題的看法。
教師在進行人體解剖學教學的過程中,學案導學法具有較多的優(yōu)勢,能使學生對知識點進行全面的認識,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傳統教學法具有諸多的缺點,如教師并未認識到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性,僅注重理論知識的講授,并未將理論知識與臨床教學相結合。由此,教學效果便十分不佳,教學效率也會逐漸下降,而教師在運用學案導學法的基礎上,便能有效提升教學效果,促進學生思想意識的不斷開拓。
參考文獻:
[1]曲懷剛,田映紅,汪華僑.在解剖教學中使用雙語教學的體會[J].四川解剖學雜志,2003(1).
[2]汪亞晴.解剖教學中加強學生能力培養(yǎng)的幾點措施和體會[J].解剖科學進展,2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