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舒蘭市開原鎮(zhèn)中心小學校 吉林舒蘭 132600)
語文是一門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學科,寄托了我國的的傳統(tǒng)文化和基本素養(yǎng),蘊含了幾千年的精髓,在發(fā)展和傳承的過程中寄托和傳遞了美好的思想寄托。在我們的學習中,小學語文的占有重要地位,是學習其他學科的基礎,也對小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具有重要指導意義,班主任作為小學生價值觀形成的掌舵者,有義務和責任在語文教學中充分發(fā)揮帶頭作用,逐步滲透良好的品德教育,全面提高學生的科學文化素養(yǎng)和思想文化素養(yǎng)。[1]
品德,是指一個人在社會道德標準下對他人和周圍事物的行為規(guī)范。品德是一個人立足于社會的重要基礎,是一個人生存和發(fā)展的核心。品德教育的內容實際上就是道德教育,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主要表現為人們的行為規(guī)范。學生良好的品德行為離不開家庭,學校和社會三個方面的共同影響,而且三方面都具有比較規(guī)范的教育系統(tǒng),讓他們從中了解到那些事情符合我們的規(guī)范,那些事情是堅決制止的,同時要求他們投身于社會實踐,讓他們從小事做起,避免大錯誤的出現,在生活中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自覺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2]
在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要求下,德育占有相當的比重,也是我國教育中不可缺少的,對于學生形成學生良好的綜合素質有重要意義。在三字經中寫到“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的經典語錄,這也就說明了教育和環(huán)境的重要意義。一個人的行為習慣對一個人的性格形成有非常重要作用,一個人的性格也決定了一個人的命運。小學階段作為我們養(yǎng)成正確三觀的重要階段,在這個時期,學生的心智不成熟,思想比較單純,對一切事物都充滿了好奇心,在生活中呃呃任何一件事情都有可能對他們的價值觀有一定的導向作用,改變他們的思想觀念。因此,要讓學生形成健全完整的人格和正確的價值導向,小學的德育教學不容忽視,同時需要社會各界人士的支持,為我國培養(yǎng)高素人才做好鋪墊。因此,學校作為學生的主要學習場所,要求班主任采取科學合理的辦法對小學生進行良好的教育,促進學生除了科學文化素養(yǎng)以外的發(fā)展。[3]
學校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場所,尤其班主任的言行舉止對于小學生的影響意義更深,良好的行為表率對學生的成長和發(fā)展具有一定的帶頭作用。
在語文這門具有特色的課堂中,說教的形式已經遠遠跟不上學生的步伐,要求班主任在將科學知識的時候對品德行為進行有效滲透,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下吸收課本知識,并且有效的應用在社會生活中。這對于教師有非常高的要求,老師不僅需要有扎實的科學文化知識和良好的道德品質,還需要有開朗大方,積極樂觀的性格特點和比較強的人際交往能力,與師生建立良好的關系,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狀況,并且做出有效措施,做好學生的帶頭人,從而提高語文的教學能力和學生綜合素質。
在小學語文的教材中,以優(yōu)美短文和具有教育意義的寓言故事為主,在上課過程中,老師首先會讓學生查找資料對作者進行介紹,然后會讓學生通讀課文,并且勾出自己喜歡的語句進行賞析,在賞析過程中,老師從字詞句為重點,對學生進行評價,最后對有教育意義的成語和優(yōu)美語句進行理解背誦,讓學生在了解作者的情況下自主賞析全文,并且答出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在學習過程中陶冶情操,用潛移默化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有效教育,達到語文教學的最終目標。
小學生處于思想和感情比較單純的階段,也是扎實科學文化知識積累和良好的思想道德修養(yǎng)的萌芽階段,在此階段形成的道德修養(yǎng)是根深蒂固的,在小學語文課本中的編制中,專家挑選出具有啟蒙意義的課文,比如有崇高的思想道德和正能量的文章,當然愛國主義作為我國的核心內容,在課本的編制中也是必不可少的,而語文學習的主要方法就在于朗讀和理解,在班主任的正確指導下,加深對知識的體會和和更深層次的思考,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和道德修養(yǎng)。
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合理的實踐活動可以開拓學生的眼界,拓展學生的思維,并且可以有效的將科學文化知識應用于社會生活中達到學習的最終目標。當然社會實踐是學生課外學習的一種方式。課外活動也是一種不可或缺的教育方式,它不僅局限于課本知識和課外閱讀,還包括朗誦,辯論等多種形式。班主任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推薦合適的課外閱讀資料,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積極組織即興演講比賽等,在學習的同時豐富學生的生活。當然道德修養(yǎng)不止是這些,還有平時的行為,老師可以和家長想配合,組織一些公益活動,如獻愛心,清潔街道衛(wèi)生等活動,提高學生的責任意識。
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人口眾多具有深厚文化底蘊和思想修養(yǎng)的發(fā)展中國家,小學生是祖國的希望和接班人,不僅要有更高的科學文化素養(yǎng),還需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養(yǎng)。因此小學語文的教學中,老師需要通過理論知識和課外活動相結合的方式對小學生進行教育,逐步培養(yǎng)他們的責任意識和愛國意識,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和健全人格。
我國是一個具有優(yōu)良的思想品德及崇高的道德的民族,小學生是祖國的花朵、未來和接班人,培養(yǎng)小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是每個家庭及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作為領頭者的班主任要高度重視學生的品德培養(yǎng),通過語言文字訓練和賞析,通過朗讀及課外活動或實踐培養(yǎng)學生的品德.從而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