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婷
【內容摘要】蘇州大市提出構建“蘇式課堂”的基本要求,就語文學科而言,蘇式課堂的指導方向是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而不僅僅是語文分數(shù),而語文素養(yǎng)的核心在于閱讀和寫作,淺析如何進行蘇式的閱讀以及蘇式的作文教學。
【關鍵詞】蘇式課堂 高中語文 語文素養(yǎng)
在我的教學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一件奇怪的事:在應試教育的指揮棒下,一個語文成績優(yōu)秀的學生,他的作文卻平淡無奇,他的優(yōu)秀僅限于背了很多知識點,記住了很多答題套路,由此讓我們產生錯覺:語文成績的優(yōu)秀靠的是多做題。這不禁讓我無奈又心痛,在我心中,語文從來是一個有關素養(yǎng)的學科。
那么,怎樣去判斷一個學生是否具有良好的語文素養(yǎng)呢?有語文素養(yǎng)的學生,一定是會閱讀、會寫作的學生。如同作文,光靠模式套路寫出的作文必然干癟乏味,沒有靈氣,而平時有閱讀積累的學生寫出的文章才會言之有物。所以蘇式語文課堂教學的重點就在于閱讀和寫作,閱讀與寫作可以說是“花開兩朵,各表一枝”,如同雙生花一樣。
一、開放的課堂模式 靈動的生命氣象
蘇式課堂是學生自由的天堂,每個學生可以獨立思考、自由發(fā)揮、勇敢嘗試,同時,蘇式課堂也是教師的生命之旅,《禮記》中說:“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
語文教師首先要創(chuàng)造一個靈活自由的課堂,鼓勵學生隨時說出自己疑惑,討論閱讀中的問題,在思考中共同解決。比如教學魯迅的《藥》時,可以采用多角度品讀的形式,引導學生深度思考。此外,教師還可以天馬行空一點,比如由文中某個詞想到一個故事或者聯(lián)想到當今時事,都可以隨意發(fā)揮,最后學生能從中理解更多知識,知道什么是“社會的異化”,了解儒道的區(qū)別。這樣的語文課堂學生如何會不愛上?學生將這種對閱讀的愛從課堂延續(xù)到課后,這就是我們課堂教學的奮斗目標。
在這種蘇式閱讀課堂中,學生提高的才算是語文素養(yǎng)。語文是這樣一個東西,當你刻板無趣的去積累那些古文知識、文學常識,抱著厭煩心態(tài)去死記硬背答題技巧,結果往往不盡如人意,而當你真正的愛上思考,愛上閱讀時,高分卻會自己找到你。比如,魯迅《藥》中,文章開頭的環(huán)境描寫非常經(jīng)典。若我們一看到“環(huán)境描寫作用”就想到“環(huán)境的作用題”的答題套路,能得到一部分分數(shù),但絕對不會很高。如果我們的閱讀能力上升到一定層次,即可以找出文章的“道”,即文章的中心思想,不論是環(huán)境描寫,還是塑造華老栓等人物形象,都是為了烘托歌頌革命烈士夏瑜的形象,表達對愚昧民眾的憤怒,對革命的期待。你清楚寫作目的后,就可以理出環(huán)境描寫的作用——暗示社會背景、揭露反動派嘴臉、突出群眾的愚昧與麻木、為后文情節(jié)發(fā)展做鋪墊、對革命勝利的渴望。
由此可見,精致、靈動、開放的氣象是蘇式課堂的風格寫照,它教會學生如何閱讀,如何思考,如何判斷,如何做人,絕不僅僅是如何得分。
二、尊重的教學態(tài)度 精致的藝術氣韻
在蘇州,隨處可以找到一個具有千年歷史的水鄉(xiāng)古鎮(zhèn),一條具有千年文化積淀的歷史老街。在這樣的獨特地域背景下,崇尚的作文教學也如小橋流水一般,緩緩流淌出江南氣質的靈動飄逸,寫作即是書寫內心,我以我筆寫我心。
語言,是為了表達,是為了表達愛、表達精神、表達美、表達希望。那學生怎么樣才敢去大膽表達自我的情感和觀點呢?我想老師的支持、尊重、交流是極為重要的。我平時教學中習慣布置一項隨筆作業(yè),意為隨便你寫你想寫的,大概每天300字左右。在批閱過程中發(fā)現(xiàn)有個孩子很有文學天賦,可她也同那個年齡的孩子一樣自詡文學青年,有著很多“秀才”的毛病:“為賦新詞強說愁”。他隨筆里一個個的“孤獨”、一句句的“莫名的傷感”,我并沒有去嘲諷和指責,而是耐心與之溝通,引導他“文以載道”的寫作思想,隨筆成了我與他之間溝通的橋梁。久而久之,她變得很樂意寫東西,尤其是和我探討新學會的或看來的寫作技法,和我交流她的思想,慢慢地,她的文章被越來越多的同學欣賞,她開始相信自己在寫作上的天賦,當我以她的隨筆為范文讀給大家聽后,越來越多的學生開始抱著好奇心去嘗試寫作,學會觀察生活,體悟沉淀。
閱讀與寫作密不可分,經(jīng)典的作品為寫作提供了模仿范本。所以對于高中寫作,“蘇式作文”啟示我們六個字:多品、多仿、多練。因為在看了各種各樣的文化精品后,對寫作就會有一點信手拈來的感覺,一篇精品給人的感悟足可以寫出一篇讓人拍案叫絕的好文章,哪怕借鑒精品的寫作手法也無可厚非。這種閱讀中的模仿我鼓勵學生去嘗試,任何一個你喜歡的作家,可以學他的寫作風格。比如在作文中學習一些諾貝爾文學獎獲獎者的風格,還有錢鐘書、林語堂、張愛玲、三毛、村上春樹……還可以自己寫古詩詞、現(xiàn)代詩,甚至今文古寫,當年的滿分作文《赤兔之死》如何讓閱卷老師贊嘆不已,正是那嫻熟的古文駕馭能力。
仿寫是第一階段,邊學習那些個性鮮明的作家,邊慢慢摸索自己的風格。當別人不再覺得你的作文像誰之后,你的風格也正在形成之中,這時你就進入寫作的下一個階段,獨立創(chuàng)作。而這中間的路,是由每天的勤奮練習鋪就的。我希望他們熱愛寫作,因此十分鼓勵學生投稿,不論是給網(wǎng)站、給報紙、給???,還是給期刊,我想當自己的文字變成印刷體,這對任何人來說都是一種自豪。
由此可見,在新時代要求下,蘇式語文課堂更看重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多讀書多寫作,這才是真正學語文,才透露出精致的中國韻味。所以蘇式語文課堂的味道,應該是一種淡淡的書香。
(作者單位:昆山市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