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玉
摘要:2002年,日本文部科學省發(fā)布《利益沖突工作組報告書》,促進大學等高等教育機構以之為據(jù),結合自身產學合作實際,不斷加強產學合作活動中的利益沖突管理制度建設。日本高等教育產學合作利益沖突管理制度重點對利益沖突組織管理機構及其職能,機構利益沖突,尤其是個人利益沖突不當影響的事前預防與規(guī)范進行了規(guī)定。該制度體系具有相對完整性和層次性,重視事前預防功能,利益沖突管理透明、客觀公正的特點。“三位一體”的制度設計及其價值取向、產學合作利益沖突的差別化管理模式,對我國高等教育產學合作利益沖突管理制度的完善具有啟示作用。
關鍵詞:日本高等教育;產學合作;利益沖突管理制度;啟示
高等教育產學合作中的“利益沖突”(conflict of interest)與各種法律上的“利益沖突”,在利益沖突的復雜性、沖突方法和判定上有很多不同。從狹義上看,高等教育產學合作中的“利益沖突”包括個人利益沖突和大學等機構利益沖突,即教師或者大學等在產學合作活動過程中得到的利益,如費用收入、兼職報酬、股份等,與大學等高等教育機構的教育研究責任發(fā)生沖突的情況;廣義上的利益沖突還包括責任沖突,是指教師在企業(yè)等履行兼職職務責任時,和大學應該履行的職務責任,即教育、研究和社會服務等主要職能的履行以及交易的客觀性、公平性發(fā)生沖突的情況。[1]
一、日本高等教育產學合作利益沖突管理制度概述
(一)日本高等教育產學合作利益沖突管理制度的產生與發(fā)展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后半葉,日本高等教育產學合作明顯表現(xiàn)為“政府誘導型”特點。在科學技術基本計劃框架中,管轄“產”的經(jīng)濟產業(yè)省和管轄“學”的文部科學省從“產”和“學”結合的切入點開始,共同推動產學合作活動管理制度建設,產學合作機會不斷增加。在產學合作活動中,企業(yè)以追求“保密、專有、盈利”為原則,高等教育機構以追求“公開、共享、非營利”為原則,高校和教師在從特定企業(yè)等得到正當利益的同時,也對其承擔一定范圍的職責。由于二者存在性質上的差異,不可避免會產生利益沖突。國立大學等法人化以后,產學合作活動活躍化、多樣化和國際化,利益沖突案例隨之增多。為規(guī)避高等教育產學合作活動中發(fā)生利益沖突的風險,日本文部科學省以國家基本法律制度為依據(jù),從2002年5月至10月通過研討會形式對利益沖突管理問題進行研討,最終形成《利益沖突工作組報告書》。不同類型高等教育機構以此為據(jù),結合該機構產學合作情況及其辦學特色,適當調整已有的產學合作利益沖突管理體制。2016年文部科學省發(fā)布《關于大學等推進產學官合作活動伴隨的風險管理的研討方向》,分析了日本高等教育產學合作風險管理中的利益沖突管理現(xiàn)狀,并對不同類型高等教育機構的校長,根據(jù)大學等的理想和特色進一步完善校內利益沖突管理體制,加速推進產學合作活動指明了方向。
日本高等教育機構根據(jù)其性質和產學合作類型分類建設產學合作利益沖突管理制度。以獨立行政法人國立高等專門學校機構(簡稱“國立高專機構”)為例,該機構建立于2004年,2006年制定了產學活動的基本方針,作為國立高專機構建設產學合作利益沖突管理制度的準則。2009年制定并實施《獨立行政法人國立高等專門學校機構利益沖突管理政策》(2011年7月1日修訂),該制度具體規(guī)定了利益沖突的基本方針、對象及其基準,利益沖突審查委員會的設置,利益沖突管理程序,情況公開,高專機構關系者的啟蒙教育方針。[2]規(guī)范引導國立高專機構和以中小企業(yè)為中心的地方產業(yè)界、地方公共團體之間展開產學合作活動。2011年7月制定并實施《利益沖突顧問實施要項》,完善產學合作利益沖突管理程序。此外,國立高專機構針對產學合作研究活動的四種形式,即和民間企業(yè)等的共同研究、委托研究與實驗、捐贈金、科學研究費補助金,制定了具體的利益沖突管理制度。2004年制定了《獨立行政法人國立高等專門學校機構共同研究處理規(guī)則》(簡稱“共同研究處理規(guī)則”),并于2009年、2012年修訂。這是國立高專機構與機構以外的人員共同研究的指導性方針。該法第2條規(guī)定國立高專產學合作共同研究合同的內容,包括共同研究的問題與內容、研究人員、實施的場地和方法、實施時間及其解除、費用分擔、成果認證、成果的知識產權歸屬、成果的處理、保密義務及其他事項。此外,該法還對共同研究接受審查機構、費用及其支付時間與辦法、研究人員的派遣、共同研究的中止、研究成果的認定、知識產權的歸屬、技術的指定、研究成果的實施、對第三方的實施許可、研究發(fā)表、操作要領進行了規(guī)定。[3]同年,該機構還制定了《獨立行政法人國立高等專門學校機構捐贈金操作規(guī)則》(簡稱“捐贈金操作規(guī)則”)、《獨立行政法人國立高等專門學校機構委托研究實施規(guī)則》(簡稱“委托研究實施規(guī)則”)。這兩個制度賦予國立高專機構通過委托研究、接受捐贈金方式從外部引進研究資金的權力,并明確了避免和應對委托研究、捐贈中的產學合作利益沖突管理規(guī)則?!拔醒芯繉嵤┮?guī)則”分別于2009年、2012年進行了部分修訂,2013年4月1日起正式實施。它對國立高專機構產學合作中的委托研究的目的、接受委托研究等的審查機構、委托合同的制定、委托研究等的費用、研究等的中止、知識產權的歸屬與轉讓、技術的指定、研究成果的實施、對第三方的實施許可、研究發(fā)表、處理要領與負責等進行詳細規(guī)定。[4]“捐贈金操作規(guī)則”分別于2008年、2011年、2014年進行了部分修訂,2014年7月1日開始實施,明確允許國立高專機構接受企業(yè)等機構和慈善家的捐贈,主要包括機構支持的獎學金,教育、研究及管理運營相關事務的捐贈金,以充實高校學術研究和教育,促進該項業(yè)務的自主運營。該規(guī)則對促進捐贈金的組織管理機構及其職責、捐贈的申請、接受審查機構、接受審查的決定、接受審查的限制、接受審查的通知、接受審查、用途變更、教師接受捐款的處理事宜進行規(guī)定。[5]
(二)高等教育產學合作利益沖突管理制度內容
1.產學合作利益沖突管理組織機構及其職能
一是國家管理機構及其職能。2017年3月文部科學省科學技術學術審議會設置產業(yè)合作地區(qū)支援部會,負責促進研究開發(fā)成果的普及應用和產學官合作的推進,審議地區(qū)科學技術振興的支援重要事項。按照《科學技術學術審議會產業(yè)合作地區(qū)支援部會管理規(guī)則》的規(guī)定,2017年4月該部會下設三個委員會:第一個是地區(qū)科學技術革新推進委員會,主要負責掌握地區(qū)技術革新生態(tài)系統(tǒng)創(chuàng)造和實現(xiàn)的現(xiàn)狀和問題,研討解決對策的方向和戰(zhàn)略;第二個是增強競爭力的大學知識產權管理研究委員會,在大學校長的領導下與外部機構合作,研究有效利用經(jīng)營資源(研究開發(fā)投資的資金來源、知識產權等的資產、研究人才等)增強其效果的戰(zhàn)略;第三個是大學等產學官合作風險管理研究委員會,研究大學等機構在推進產學官合作中可能會出現(xiàn)的研究經(jīng)營風險,以及適切的應對方案等問題??茖W技術學術審議會的技術基礎部會下設利益沖突工作組,從2002年開始負責研究產學官合作推進過程中所產生的利益沖突應對問題,促進各大學等制定利益沖突管理制度。
二是地方產學合作管理機構及學校設置的利益沖突管理組織,負責具體的利益沖突事務管理。參照《利益沖突工作組報告書》對個人利益沖突管理校內體制調整提出的建議,各大學等根據(jù)自身實際構建以公開教職員錢財信息和校內利益沖突委員會為主要內容的管理系統(tǒng),慎重對待醫(yī)學特別是臨床醫(yī)學領域的利益沖突管理。高校設置了利益沖突委員會,有權利和責任決定個案的應對策略,制定利益沖突管理政策等利益沖突應對方案,設置適切反映利益沖突委員會審議的校外人士和專家意見的反饋機制,對相關人士持續(xù)開展啟蒙教育活動。[6]除這些共同性管理組織機構外,一些高校又設置了其他利益沖突管理組織。例如,國立高專機構設置了地區(qū)創(chuàng)新推進本部產學合作知識產權推進室,通過講習會形式,介紹高專機構的知識產權管理、利用和合同的具體事例,加深產學雙方對知識產權義務的理解和相互交流。各學校內部設置的知識產權委員會和機構設置的知識產權本部負責專利申請,履行專利的新穎性、市場性及其歸屬、權利化的審查程序。國立高專機構內外部調查委員會組建公共研究費用等不正當使用的預備調查委員會,對公共研究費用等不正當使用進行調查,并給予關系者停職等處分。
2.產學合作中的個人利益沖突和機構利益沖突“不當影響”的事前預防與規(guī)范
產學合作利益沖突主要包括個人利益沖突和機構利益沖突。個人利益沖突有財務性利益沖突也有非財務性的,即金錢利益、勞務、名譽、兼職等。為規(guī)范財務性利益沖突中的知識產權管理,國立高專機構規(guī)定,機構內的教育研究,作為產學合作結果的發(fā)明,知識產權歸屬機構,機構組織有取得和運用的權利。在知識產權的獲得和運用時,社會可優(yōu)先使用知識產權,其帶來的收入回饋發(fā)明者,也適當回饋給學校,幫助創(chuàng)造新的知識產權。以企業(yè)等和高校的規(guī)范為基礎,產學雙方建構高透明度的平等關系。高校培養(yǎng)具有豐富的領先進行技術調查、發(fā)明評價、申請等實際經(jīng)驗的教師,充實學生的知識產權教育和創(chuàng)造性教育。[7]除知識產權的相關規(guī)定外,目前有380所以上的大學等機構(含高等專門學校)依據(jù)2015年修訂的《特許法》完善了職務發(fā)明規(guī)則。[8]大學等適當利益除經(jīng)濟利益(不包含精神上的表彰等)外,還包括留學機會、股票期權、職務晉升、帶薪休假、職務發(fā)明特許權的設定或一般實施權的許可等,大學等通過確定基準方案的協(xié)議、基準的公示、聽取意見確定相當利益后,給付職務發(fā)明員工以適當利益。[9]
個人非財務性的利益沖突產生的根源是角色沖突,即教職員履行高校的職務責任和執(zhí)行外部業(yè)務活動的責任所發(fā)生的沖突,常見的是教師兼職時間分配等問題。1997年以后,隨著國立大學教師兼職制度的放寬,教師在咨詢業(yè)兼職獲得報酬常態(tài)化。2000年修正《人事院規(guī)則》,允許國立大學行政管理人員等兼職。2004年國立大學法人法實施后,各國立大學等法人制定倫理規(guī)程,如國立高專機構制定《獨立行政法人國立高等專門學校教師就業(yè)規(guī)則》、《獨立行政法人國立高等專門學校機構教師懲戒規(guī)則》,據(jù)此規(guī)范教師在產學合作中的不正當行為。2016年起,文部科學省要求各學校從制度上明確教師履行大學職務的內容和產學合作活動的關系,基于大學的理念將大學的職務履行職責和產學合作活動掛鉤并適切規(guī)則化,不僅是兼職許可的規(guī)則化,也包括事后的查證。
機構利益沖突管理制度旨在避免和處理學校從產學合作中獲取的財務利益與其專業(yè)或學術義務規(guī)范產生沖突。《大學技術轉移促進法》規(guī)定大學等有取得適當經(jīng)濟回報,充實科研經(jīng)費的權利。[10]《特定大學技術轉移項目實施方針》規(guī)定,實施技術轉移項目,以尊重研究人員的自主性和大學的主體性為原則,不應對學校的教育和學術研究帶來消極影響。“特定大學”(大學、高等專門學校以及大學共同利用機構)對企業(yè)化可能性很高的特定研究成果具有發(fā)現(xiàn)、評價和選擇的責任,在提供信息時,堅持企業(yè)會員優(yōu)先,避免對特定民間企業(yè)不當?shù)牟顒e性對待。為避免因發(fā)明等新穎性喪失,關于專利申請等申請公開前提供信息時,應特別注意對內容進行保密。有進行專利權的民間企業(yè)的實施許可、實施費用等收益的回流等義務。特定研究成果向民間企業(yè)轉讓后,不僅研究人員可獲得收益,而且根據(jù)捐贈等辦法給予大學一定比例的收益,學校廣泛公開研究人員以及大學的收益分配及回流辦法。[11]《關于大學等利用政府資金作為本金的研究開發(fā)所產生的知識產權的研究許可證的相關方針》更詳細的規(guī)定了大學等和政府合作的研究規(guī)范。
二、日本高等教育產學合作利益沖突管理制度的特點
(一)具有相對完整性和層次性
日本政府以《科學技術基本法》為基礎,制定《科學技術基本計劃》,以國立大學法人化為契機,統(tǒng)籌推進高等教育產學合作措施具體化,利益沖突管理制度作為產學合作風險管理制度建設的重要一維得以不斷完善。該制度從制度設計權限上分為統(tǒng)一利益沖突管理制度和高等教育機構內部利益沖突制度,現(xiàn)行制度多對個人利益沖突的規(guī)范,機構利益沖突規(guī)范少,具有相對完整性。統(tǒng)一利益沖突管理制度包括《反不正當競爭法》、《大學等技術轉移促進法(TOL法)》、《中小企業(yè)技術革新制度》(日本版SBIR)、《產業(yè)活力再生特別措施法》(日本版的《拜杜法案》)、《國立大學法人法》、《知識產權基本法》、《教育基本法》、《產業(yè)競爭力強化法》等國家基本法律制度。以之為基礎,2002年文部科學省發(fā)布《利益沖突工作組報告書》,這是日本教育官方機構規(guī)范化管理高等教育機構,建立健全利益沖突管理制度的標志性文件。此后,文部科學省、厚生勞動省出臺了一些醫(yī)學利益沖突管理政策。除該領域外,為確保厚生勞動科學研究的公平、信賴性,2008年勞動厚生省發(fā)布《厚生勞動科學研究的利益沖突(Conflict of Interest:COI)管理指針》(2015年修訂),要求各機構進行利益沖突管理。2015年、2016年文部科學省發(fā)布了《關于研究活動中的不正當行為應對的方針》、《關于大學等推進產學官合作活動伴隨的風險管理的研討方向》。上述這些利益沖突管理具體制度主要對研究人員的“不正當行為”,大學等的風險管理責任及應對舉措,利益沖突管理等風險管理的現(xiàn)狀及未來研究方向進行規(guī)定。由國家宏觀層次的基本制度和高校微觀層次的具體制度構成利益沖突管理制度體系,既避免了制度設計中內容的重復、交叉、撞車等現(xiàn)象,又利于形成產學合作利益沖突的“互賴式治理”模式。
(二)利益沖突管理制度重在預防功能
利益沖突管理制度重在事前預防而不是懲治,意在保護研究人員的名譽、社會信譽度,激發(fā)產學合作主體的自主性和大學等的主體性,公正高效地推動產學合作?!蛾P于大學等推進產學官合作活動伴隨的風險管理的研討方向》明確規(guī)定大學等利益沖突管理等產學合作風險管理的目的,不是為了抑制產學官合作和國際交流活動,而是為了防止利益沖突風險對產學官合作產生消極影響。[12]《獨立行政法人國立高等專門學校機構利益沖突管理政策》進一步明確了國立高專機構利益沖突管理制度的功能,產學合作既不限制學校和教師的創(chuàng)新活動。同時也使學校贏得社會信賴,為產學合作活動創(chuàng)造良好的環(huán)境。[13]
為實現(xiàn)預防功能的制度管理目標,《利益沖突工作組報告書》中對“利益沖突”、“個人利益沖突”、“機構利益沖突”、“職務沖突”等概念進行了解釋,對高校、教職員進行初步啟蒙教育。[14]高等教育機構為實現(xiàn)產學合作利益沖突管理的預防功能,有針對性地開展了相關的啟蒙教育活動。如國立高專機構地區(qū)用技術革新推進本部負責舉辦產學合作教師知識產權培訓會,并制作知識產權手冊,通過工業(yè)所有權信息、研討?zhàn)^、發(fā)明協(xié)會等支援知識產權教育,提高教師的知識產權能力,充實學生的知識產權等教育。文部科學省《關于研究活動中的不正當行為對應的方針》要求大學等教育研究機構建立有助于實施研究倫理教育的責任體制,采取事前預防研究人員不正當行為的措施,確定研究倫理教育課程,對包括學生的研究人員定期進行研究倫理教育。[15]
(三)利益沖突管理透明、客觀公正
《利益沖突工作組報告書》明確要求大學等教育研究機構利益管理要公開透明?!丢毩⑿姓ㄈ说刃畔⒐_法》規(guī)定,公開除隱私以外的教師信息,以提高機構的透明度。[16]高校為了提高利益沖突管理的透明性和客觀公正性,一方面吸納外部人士參與校內利益沖突管理。利益沖突委員會由一些直接或間接參與高等教育機構利益沖突管理的理事、教師和外部人士構成,顧問委員會由外部人士構成。利益沖突委員會審查教師的利益沖突自我申報情況,確認報酬、資產等自我申報內容時,注意保護教師的隱私;另一方面利益沖突問題處理客觀公正。利益沖突管理的程序包括申報公開、回避、審查、處罰。利益沖突委員會對利益沖突案件有監(jiān)督、受理審查、判斷權利。利益沖突顧問委員會負責利益沖突問題的咨詢,并對該審查結果的客觀公正性進行監(jiān)督,不服審查委員會對教師不服從審查結果進行重審。教師有不服從審議決議的,向該委員會提出再審議。處罰等實際執(zhí)行權力由大學等的法人依據(jù)本部門規(guī)定去執(zhí)行,超出教育行政管理權限的利益沖突案件依照法律程序解決。
三、日本高等教育產學合作利益沖突管理制度的問題與未來發(fā)展趨勢
(一)問題
目前,日本多數(shù)中等規(guī)模以上的大學設置了利益沖突管理體制,多數(shù)高等教育機構設立了利益沖突委員會。規(guī)模較大的大學中,利用外部人士完善校內利益沖突管理體制,能夠大體把握利益沖突情況。雖然利益沖突管理有了進展,但多為個人利益沖突管理,機構利益沖突管理弱化。此外,還存在現(xiàn)行利益沖突管理加重管理負擔,部分研究者不理解利益沖突,研究人員啟蒙教育不完善等情況。[17]
(二)未來趨勢
其一,不斷完善差別化利益沖突管理模式。文部科學省提出要研究符合大學等教育研究機構,如綜合大學、單科大學、私立大學、有無醫(yī)學部等產學合作實際的利益沖突管理模式,如人力、體制、系統(tǒng)等。通過調查掌握大學等組織的利益沖突情況,適當進行彈性管理,制定校內的方針策略,特別要采取舉措增強大學經(jīng)營層(校長、理事等)、研究人員、大眾媒介、社會的理解、合作和參與。其二,對研究人員普及啟蒙教育,深化研究人員、校長對產學合作風險管理的理解。研究通過校內培養(yǎng)、校外招聘與外包等方式確保校內風險管理專業(yè)人才。文部科學省將利益沖突的內容納入研究人員倫理教育中,并不斷完善。其三,教師和教育行政人員等負責校內日常咨詢,利用專項研修項目等培養(yǎng)風險管理人才等方法,減輕管理負擔,提高效率。[18]
四、完善我國高等教育產學合作利益沖突管理制度建設的舉措
(一)系統(tǒng)構建政府、高等教育機構和協(xié)會與學術團體“三位一體”的互賴式利益沖突管理模式
我國高等教育產學合作從粗放式自由發(fā)展階段轉型到規(guī)范化、人本化管理階段,需要以產學合作管理制度建設為先導,通過制度管理促進形成產學合作技術革新生態(tài)系統(tǒng)。首先,健全國家利益沖突管理基本法律制度;其次,國家完善利益沖突等風險管理組織機構建設,明確其職能要求。第三,利益沖突管理差別化。國家教育主管部門通過研究、調查活動對大學等教育研究機構的利益沖突管理制度等產學合作風險管理制度體系進行頂層設計,引導、鼓勵不同類型高等教育機構依據(jù)其產學合作實際及其辦學特色,協(xié)同醫(yī)學等專業(yè)學會、協(xié)會組織協(xié)同建設內部利益沖突管理制度,有針對性地從制度內容上豐富個人利益沖突與機構利益沖突的預防和規(guī)范;第四,國家通過國內外調查研究不斷反饋制度運行的效果,并修訂完善高等教育產學合作利益沖突管理制度。
(二)從給予產學合作主體以保護性監(jiān)管角度完善利益沖突管理制度體系
為實現(xiàn)利益沖突管理制度重在預防功能的管理目標,國家需要給予產學合作主體以保護性監(jiān)管。首先,從制度內容上明確保護性監(jiān)管這一價值取向。其次,增強保護性監(jiān)管措施的可操作性。通過研討會、競爭性項目等形式,收集國內外高等教育產學合作利益沖突案例并進行分析,著重從組織管理體制、措施方面研究具體的保護性監(jiān)管措施。完善高校教師和學生的利益沖突等風險啟蒙教育內容,并納入高校教育和高校教師職前職后一體化培養(yǎng)體系落實實施。第三,將利益沖突管理納入高等教育產學合作績效評價體系。通過評價激勵、引導和規(guī)范不同類型高校根據(jù)產學合作實際自主構建利益沖突管理制度并嚴格落實。
參考文獻:
[1][6][14]日本科學技術·學術審議會·技術·研究基盤部會·産學官連攜推進委員會·利益相反ワーキング·グループ.利益相反ワーキング·グループ報告書[EB/OL].(2002-11-01)[2017-03-16].http://www.mext.go.jp/b_menu/shingi/gijyutu/gijyutu8/toushin/021102.htm.
[2][7][13][15]日本獨立行政法人國立高等専門學校機構.獨立行政法人國立高等専門學校機構利益相反マネジメントポリシー[EB/OL].(2011-07-01)[2017-05-09].http://www.kosen-k.go.jp/riekisohan.html.
[3]日本獨立行政法人國立高等専門學校機構.獨立行政法人國立高等専門學校機構共同研究実施規(guī)則[EB/OL].(2012-12-26)[2017-05-09].http://www2.tokuyama.ac.jp/Collabo/techcenter/kenkyuu/kikou-kyodokenkyu.pdf.
[4]日本獨立行政法人國立高等専門學校機構.獨立行政法人國立高等専門學校機構受託研究実施規(guī)則[EB/OL].(2012-12-26)[2017-05-09].http://www.miyakonojo-nct.ac.jp/~techcen/data/047_jyutakukenkyukisoku250401.pdf.
[5]日本獨立行政法人國立高等専門學校機構.獨立行政法人國立高等専門學校機構寄附金取扱規(guī)則[EB/OL].(2012-07-01)[2017-05-09].http://www.kure-nct.ac.jp/profile/pdf/kifu.pdf.
[8]日本獨立行政法人國立高等専門學校機構地域イノベーション推進本部.國立高等専門學校機構知的財産ポリシー[EB/OL].(2005-01-13)[2017-04-17].http://www.gifu-nct.ac.jp/techno/chizai-policy.pdf.
[9][12][18]日本科學技術·學術審議會産業(yè)連攜·地域支援部會大學等における産學官連攜リスクマネジメント検討委員會.大學等における産學官連攜活動の推進に伴うリスクマネジメントの在り方に関する検討の方向性について[EB/OL].(2015-10-26)[2017-06-10].http://www.mext.go.jp/component/b_menu/shingi/toushin/__icsFiles/afieldfile/2015/07/03/1359484_2_1.pdf.
[10]日本科學技術·學術審議會産業(yè)連攜·地域支援部會大學等における産學官連攜リスクマネジメント検討委員會.大學等における職務発明等の取扱いについて[EB/OL].(2016-03-31)[2017-03-16].http://www.mext.go.jp/b_menu/shingi/gijyutu/gijyutu16/007/houkoku/1369054.htm.
[11]日本文部科學省·経済産業(yè)省.特定大學技術移転事業(yè)の実施に関する指針[EB/OL].(2002-06-27)[2017-03-16].http://www.mext.go.jp/a_menu/shinkou/sangaku/020701c.htm.
[16]日本文部科學省.「研究活動における不正行為への対応等に関するガイドライン」適用[EB/OL].(2014-08-26)[2017-03-16].http://www.mext.go.jp/b_menu/houdou/26/08/1351568.htm.
[17]日本総務省.獨立行政法人等の保有する情報の公開に関する法律[EB/OL].(2016-11-28)[2017-07-08].http://elaws.e-gov.go.jp/search/elawsSearch/elaws_search/lsg0500/detail?lawId=413AC0000000140.
(責任編輯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