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爽 楊柳
摘 要:近些年,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迅猛發(fā)展,利用信息技術輔助課堂的教學漸漸成為了一種必然的趨勢,而信息技術也以自身全面、綜合的教學表現形式,在推動各個階段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過程中發(fā)揮出了其強大的優(yōu)勢。以高中歷史的教學為例,對如何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進而提高歷史學科的教學有效性作如下的闡述。
關鍵詞:信息技術;高中歷史;教學有效性
現代信息技術是一種具有豐富表現力的科技手段,它集合了聲音、圖像、動畫、視頻等多種先進技術特色于一體,極大地拓展并擴大了課堂的教學資源和信息的輸出形式。在歷史教學中,信息技術的上述技術優(yōu)勢和特色,也正好契合和彌補了歷史學科時間感、空間感等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所不易體現的教學難題,對于激發(fā)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突破歷史課堂教學重難點,以及增強學生對歷史知識體系的情感體驗都有著莫大的幫助和促進作用,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有效性的重要途徑之一。
一、聲畫結合,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對于大多數學生來說,學習歷史知識是枯燥無味的,而學生一旦對所學知識失去了興趣和熱情,將會對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產生極大的負面影響。針對此種情況,我們首先可以利用信息技術聲畫結合的技術特點,結合教材相關內容,以生動活潑的形式將歷史知識展現在課堂當中,活躍課堂學習氛圍,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為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提供良好的前提。
例如:在教學“太平天國運動”一節(jié)相關內容時,由于本節(jié)部分內容是對《天朝田畝制度》和《資政新篇》的內容及意義的講解,形式上較為枯燥,很難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我便利用多媒體技術對如:《天朝田畝制度》中試圖創(chuàng)造出的“有田同耕……無人不飽暖”的理想社會的藍圖進行了聲畫結合的呈現,從而使死板的文字解說生動地展現在學生面前,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學習其內容的熱情和好奇心,為課堂的進一步教學做出了良好的鋪墊。
二、直觀演示,突破課堂教學難點
歷史的知識體系,有著時間和空間兩大較為抽象的特征,由于年代久遠或空間概念強,有些知識點在課堂中很難用語言進行詳盡的敘述講解,因此造成了許多課堂的教學和學習難點。基于這一教學現狀,我們可以利用信息技術清晰、直觀地演示教學方式,將時間和空間二維化,變抽象虛無為形象具體,從而幫助學生建立起一個基于歷史史實的直觀世界,促使學生更好地學習和理解相關知識點,有效地突破以往課堂中難以逾越的教學瓶頸。
例如:在教學“物質生活與習俗的變遷”一節(jié)相關內容時,本節(jié)對近代中國人們的物質生活變化,以及一些風俗習慣的進步都一一進行了詳盡的介紹和講解。然而,由于年代的阻隔,現代的學生通過學習本節(jié)知識后往往僅能做到“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對當時時代演變中的新中國的新生活、新風尚沒有充分直觀的認識,很難形成良好的歷史思維。因此,我便利用信息技術直觀演示功能,將近代的“斷發(fā)易服、廢止纏足、菜籃子工程、安居工程”等歷史階段的影響和人們的精神風貌一步一步分階段的展示出來,并同時對每一個階段的歷史事件發(fā)生的起因和結果都相應的呈現出來,從而極大地幫助學生認識并理解了課堂的知識難點,加深了對課堂知識的記憶程度。
三、創(chuàng)設情境,增強學生情感體驗
高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一個情感和思維豐富的時期,很容易被外界的行為所感染和帶動。因此,我們應當充分地利用高中生的這一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通過運用信息技術手段豐富的表現力,結合歷史教材的教學內容為學生在課堂中創(chuàng)設出相關的歷史情境,從而促使學生在情境的引導和感染下,加深對歷史的切身體驗,從而增強學生更深一層的感悟和理解,使歷史課堂在信息技術的輔助下得到大大的提升。
例如:在教學“第一次工業(yè)革命”一節(jié)相關內容時,本節(jié)對英國工業(yè)革命的條件、進程以及其在海外殖民擴張與工業(yè)革命之間的關系等進行了教學,并通過這一系列內容說明了工業(yè)革命對推動世界市場的形成和格局變化的直接影響。工業(yè)革命是人類社會歷史發(fā)展的重要里程碑,為了幫助學生更加真切地體驗“工業(yè)革命”對我們現代社會生活的影響和作用,感悟工業(yè)文明在人類歷史發(fā)展中的歷史地位,我便運用信息技術為學生在課堂中情景再現了工業(yè)革命之前,人們在交通方面的社會現狀,幫助學生深刻體驗在那個沒有火車的年代出行的種種不便,促使學生們在這樣的對比情境下,情感體驗更加真實,對分析工業(yè)革命在人類文明發(fā)展過程中的作用更加深入和客觀的理解。
總而言之,現代信息技術在歷史課堂中的運用,對提高課堂的教學有效性起到了非常巨大的作用。而我們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一定要擺正其與包括歷史在內的所有學科之間的適當的教學關系,善于從學生和學科的實際情況出發(fā),恰當地選擇和運用信息技術手段,不過度依賴,如此,才能使其與課堂教學的結合發(fā)揮出最佳的效果,從而在實質上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潘家瑭.教育信息技術如何促進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中國校外教育,2015(10).
[2]袁桂香.利用信息技術 提高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