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瑋薇
摘?要: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應該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度,讓學生能夠更專注于教師的講授內容,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
關鍵詞:反思;激發(fā);信息技術;興趣
中圖分類號:G633.67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8)23-124-1
成功的信息技術教師應該要重視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激勵他們保持學習的最佳狀態(tài),這樣才能夠確保信息技術教學效率,才能夠讓學生想學習、會學習和愛學習。我們信息技術教師要不斷反思教學行為,不斷創(chuàng)新信息技術教學方式,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來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提升信息技術學習效率。
一、讓枯燥變趣味
初中生在接受一段時間信息技術的學習后,獲知了一些計算機操作初步技能,他們僅對趣味性的知識興致較濃,而對缺乏趣味性的知識興致索然。在最初開設《Flash動畫設計與制作》課時,我以知識傳授為主,一步一步教學生如何去制作,講得嚴謹也用心,但發(fā)現(xiàn)課堂氣氛比較冷清。對此,我進行了認真的反思:Flash制作對學生應當有吸引力,也應當感興趣,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樣冷清的課堂?后來我根據(jù)這一年齡段學生的心理特點,調整了授課方案,把教材中的內容拆分成一個一個小的影片剪輯來教,開始手把手耐心地給他們講解Flash制作的有關操作方法。經(jīng)過一段時間學習,學生們對Flash這個軟件有好感了,從最簡單的繪制圖形、逐幀動畫、動畫補間動畫、形狀補間動畫、引導線動畫、遮罩動畫……以此引導他們從這種單一形式的動畫開始學起,讓學生通過初步學習也能做出成品,以引發(fā)和調動學生學習Flash的興趣,寓教于樂。教案調整后,符合了本階段學生年齡的認知結構,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同時使學生處于一種愉悅的學習環(huán)境之中,自然地接受新知識,從而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及創(chuàng)新發(fā)展能力。
二、讓抽象變生動
在教學《Photoshop圖片合成》時,剛開始我的教學設計只是讓學生跟著我講的范例做,要求就是要完成我所演示的三個例子。一節(jié)課下來,覺得教學效果不好,雖然學生一直在動手實踐,但是他們只是照著我講的操作步驟一步步完成練習,無法激起學生的學習激情,創(chuàng)新精神根本也無從體現(xiàn),頂多也就是一次計算機操作技能訓練而已。
課后我進行了反思,為什么不把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探索呢?這樣不是更能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性嗎?于是我重新規(guī)劃了此節(jié)課,要去認真實現(xiàn)教學立體三維目標:知識、能力、情感。在教法設計上,改變教師管教、學生管學的機械式的教學模式,而是帶著學生去一步步走向知識世界。首先,我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一個主動探究、積極進取、自主學習的良好氛圍,這是發(fā)揮學生主體性的基礎。有了良好氛圍,原本單調的學習過程變成了一個充滿樂趣、充滿想象、不斷創(chuàng)新的過程,一個科學的、有計劃的動手實踐過程。其次,設計的任務具有很大的想象空間,讓學生們勇于獨立思考,敞開腦洞想象,并通過實踐探索實現(xiàn)自己的想法,這為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提供了展示的舞臺。簡要教學過程如下:1.全班學生自愿組成若干個學習小組,每組4~5人。教師引入話題——制作“我的廣場我做主”。學生在已經(jīng)掌握如何使用圖層的基礎上,自主探究如何將老師提供的圖片合成在一起,圍繞“我的廣場我做主”這一主題,將“一張白紙”的廣場與天空、樹木、雕塑、水池、健身器材、散步的人群……合成在一起,讓廣場“靈動、鮮活、熱鬧”起來。在自主探究后,教師借機教授“小技巧”,對圖層、副本、垃圾桶、色相、色彩平衡等技能相互運用進行小結。完成作品后,進行成果展示,每組派一名代表解說作品的構思、意境等,并詳細說明所用的工具及方法,其它小組學生可進行評價。2.碰到問題,鼓勵學生自行解決,或小組內、小組間共同協(xié)作解決。3.鼓勵學生創(chuàng)造與眾不同的意境來表現(xiàn)作品的主題。如此一來,發(fā)現(xiàn)原本拘謹?shù)膶W習環(huán)境變得寬松了、民主了,師生間有了融洽的溝通、啟發(fā)、互動,整個教學過程成為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fā)展的過程。
三、讓復雜變簡單
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盡管老師采取了多種行之有效的教法,努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爭取比較理想的效果,但十個指頭都有長短,成績參差不齊現(xiàn)象仍然存在。所以我在教學中使用評價的手段來了解他們對課堂內容的掌握程度,對他們采取分層次教授的方法。VB程序設計這部分內容,難度相對而言比較大,每一節(jié)課都很重要,前面的課程聽懂了,后面教的才會做?!禫B選擇結構——if語句》這節(jié)課是選擇結構的第一節(jié)課,在新課之前首先對順序結構進行了復習,利用具體的程序進行鞏固。順序結構雖然簡單,但是它是之后選擇結構和循環(huán)結構的基礎,必須牢牢掌握,這樣才能對后面的學習內容有很好的理解。而新課部分的引入,我利用“VB程序是可視化程序嗎”這個問題,既引出了本節(jié)課主題,又復習了前面學過的內容,溫故而知新。之后又從功能、結構、流程圖幾個方面對if語句進行了簡單明了的介紹,并通過程序寫結果,將程序補充完整,從易到難,從簡單到復雜的順序進行練習。在布置每個任務之前,我都會告訴學生,為什么布置這個任務?完成任務的目的是什么?需要掌握什么?讓學生不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當學生知道這些之后,就會針對性地進行練習。在操作過程中,同組任務做得“流暢”的同學可以幫助同組有點“卡”住的同學,讓學有余力的同學充當一下“小老師”,讓他們嘗試角色的轉換,同時增進學生間的友情,這樣就能讓每一個學生在不同的層次上都能得到一定的發(fā)展。
人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信息技術教師應以“新課程標準”為指導,認真領會課程改革的精神和實質,并在實踐中不斷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信息技術課成為學生培養(yǎng)興趣的樂園、獲取新知的橋梁和開發(fā)潛能的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