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素質(zhì)教育的浪潮下,當前的教育行業(yè)不斷地在改革,對學生的要求不再局限于成績的好壞,更加注重的是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水平的高低。理論學習固然重要,但是僅僅依靠成績高低來評論學生的能力是不全面的,因此在素質(zhì)教育的要求下,引導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在滿足學生的學習要求外,同時滿足素質(zhì)教育改革下的要求。
關鍵詞:兒童繪本;小學美術教學;作用;影響
一、 引言
小學生由于年紀小,社會經(jīng)歷少,對于新奇事物的好奇心遠遠要比成人來的重。而小學美術教學的意義便是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鼓勵學生擁有自己的想法,站在小學生的角度上為學生思考,通過模仿、學習獲取美術學習的靈感和思維思考方向,提升學生的審美觀、綜合素養(yǎng)水平,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二、 從繪本、顏色入手,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
如果在教學過程中直接給小學生灌輸關于美術學習的基本理論知識,大部分的學生都是無法接受的,而且因為小學生年紀小,僅僅是理論知識的講解學生也是無法理解的。
所以針對小學生的美術教學可以先從兒童繪本開始,從顏色、圖形結構等方面逐漸培養(yǎng)學生對美術學習的興趣。當然在選擇學生學習的繪本時,教師要注重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考慮到小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方便他們學習和理解的兒童繪本,在繪本上盡量選擇顏色對比性比較強、繪本內(nèi)容比較鮮明,這樣才能夠讓大部分的學生感受到美術繪畫和其他的理論課程之間的差異,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學習的興趣。
比如在《瘋狂星期二》的美術繪本中,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自己去看,《瘋狂星期二》是一本無字的美術繪本,源于學生在小學學習階段,對于文字的認識也并非是非常多,而運用無字的美術繪本,學生會依靠自己所看到的畫面去猜測畫面內(nèi)容,豐富學生的想象力。同時,學生對美術繪本中的內(nèi)容去進行猜測繪本中畫面的故事內(nèi)容和情節(jié),可以根據(jù)教師的導讀,根據(jù)自己腦海中的印象,呈現(xiàn)出繪本中的畫面,長此以往,能夠培養(yǎng)學生腦海中的視覺想象能力,根據(jù)自己的想法和理解,借助兒童繪本中的內(nèi)容,豐富學生的想象題材。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根據(jù)自己的好奇心和興趣,將自己所想象的內(nèi)容講述出來,讓其他同學參與互動,這樣也是一種間接的鼓勵方式,并讓學生養(yǎng)成習慣,提升學生的學習激情。
三、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增強與學生之間的課堂互動,引導學生敢于表達自己的看法
課堂上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已經(jīng)成為素質(zhì)教育下的標配。在課堂上如果教師和學生都只專注于自己的想法,在課堂上很少互動,教師只注重講課,以完成自己的講課內(nèi)容為目標,而學生在課堂上只專注于自己感興趣的學科,對教師的講課內(nèi)容根本沒有進行學習吸收,這樣的課堂將會被淘汰掉,而這樣的學習方式和教學方法也是素質(zhì)教育改革下不被推崇的方式。
因此在小學美術教學課堂上,教師在教課的過程中要增強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在對于教師所講的課程中有自己的想法盡管提出來,避免教師與學生在課堂上各做各的事。而隨著教師教學過程的不斷深入,利用課堂之間的互動、教師自身的觀點表達增強學生對于小學美術教學課堂的興趣,提升學生的藝術素養(yǎng)和對美術的認知水平。
就好比在李歐·李奧尼的《小藍和小黃》繪本中,整部作品采用的是色彩明亮的黃跟藍,方便學生的學習和認知,并且運用的是圓形的形狀,是屬于學生比較容易接受和喜歡的形狀。而且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這兩個顏色也能夠更好地辨別,在整部作品中都是一些色彩比較鮮明的色塊在頻繁地出現(xiàn),而這在小學生的眼里更是他們學習美術的興趣,他們覺得這些是好看的,他們能夠接受的,他們能夠感受到畫面中小藍和小黃的喜怒哀樂。而教師如果在學生理解了畫面內(nèi)容后,讓他們用這樣色彩滾動來講解一則故事,或者是他們從中看出了什么,學生定然會激動地表達自己的看法,而教師在學生表達自己看法的過程中要積極、耐心地聆聽,讓學生們覺得老師是認可他們的看法的,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拉近學生與教師之間的距離。
四、 教師要跟進時代的發(fā)展,尋找出適合當代學生的教學方式
傳統(tǒng)的美術教學課堂通常都是先進行理論知識的講解,等待學生接受并理解理論知識和關于小學美術的概念之后,再讓學生從基礎上進行美術繪畫的學習,而這樣的一系列過程,就會影響學生對于美術學習的積極性和學習興趣,盡管在后續(xù)學生參與到美術的繪畫中去,學生的積極性也不會太高。
而小學美術是學生接觸到的最基礎的美術學習,兒童繪本的運用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教師在課堂上進行理論知識的傳輸,教師可以在學生學習和查看兒童繪本的過程中將理論知識代入到繪本中,盡量讓學生自然而然地去接受關于小學美術的基礎知識。再者就是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針對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要敢于質(zhì)疑,學會從傳統(tǒng)的方式中找到屬于自己的教學方式,并且根據(jù)學生的需求不斷地去改進,發(fā)掘出適合學生的教學方式,然后敢于去嘗試和更新教學方式,將情景創(chuàng)設、及時評價、實踐操作等教學方式運用到當前的教學課堂上。
五、 結束語
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水平是素質(zhì)教育改革下的新浪潮,在教育改革下,培養(yǎng)學生對于藝術學習的興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養(yǎng)成學習自覺的習慣,不管是理論知識抑或者是實踐操作,都需要教師的指導,學生的配合,而小學美術學習更是如此。因此,教師在教學之余也要不斷地充實自己,讓自己能夠成為學生學習的榜樣。
參考文獻:
[1]孫帆.小微見著,開闊眼界——淺談兒童繪本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應用[J].高考,2016(30):178.
[2]丁照堂.淺談“兒童繪本”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應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6(35):187-188.
作者簡介:
吳夢蝶,江蘇省蘇州市,蘇州市姑蘇區(qū)金閶實驗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