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思齊
摘 要:本文開篇論述了學習信息技術的重要性,爾后解讀了教師教學的基本要求,接著分析了學生學習的基本要求,最后以詮釋教師備課要求結尾。教學淺見,一紙管窺,分享同仁,旨在促進自身不斷地提升。
關鍵詞:信息技術;教學;心得體會;教學要求;備課
一、 學習信息技術的重要性
隨著信息技術知識的高速普及,電腦早飛入尋常百姓家,成為每一個家庭必備的電器設備,電腦的使用變得越來越簡單,越來越人性化,學生們無師自通地學會了上網、聊天、打游戲、查資料,這一切對他們來說“so easy”,那么做為信息技術教師,我們能做些什么?
通過一個活生生的具體事例:在2008年的3月份,某市的一家名為TOP的網吧里,四名犯罪嫌疑人甲、乙、丙、丁使用黑客軟件先后對某網絡公司的數據信息系統(tǒng)進行了兩次非法入侵,并盜取了該公司開發(fā)的中文網絡游戲《魔域》中的“魔石”。而該“魔石”市價根據《魔域》游戲充值平臺上公布的售賣價格來算,總價值高達1756700元。該犯罪事件發(fā)生之后,4名犯罪嫌疑人在“5173”的網絡平臺上進行低價出售,并各自從差價中非法獲利共計4萬余元。案發(fā)后,該網絡公司立即展開追查并對711個賬號里的“魔石”限制其使用,總價值約達649550元。受理法院經審理認為,4名被告人的行為均已構成盜竊罪,盜竊數額特別巨大,遂分別判萬元罰款。讓他們明白我們每一個人必須對自己的言行負責,而且要有甄別事非的能力,不轉播他人的非法言論,每一個人都做好自己,做一個合法、守法、懂法的小網民,保持網絡的純潔干凈。保護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學生們的興趣是很脆弱的,是需要作為老師的我們保護、培育,學生們的取向很簡單,他們會主動做他們感興趣的事,學他們感興趣的知識。信息技術是一門實踐性很強、極富創(chuàng)造性的課程,絕對不能照搬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要建立一套具有我國特色的教學體系。
二、 教師教學任務的基本要求
1. 要明確教學任務與目的,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遵循學生個性化發(fā)展的規(guī)律,著重培養(yǎng)學生對于信息技術學科的應用能力,牢牢掌握基礎知識,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的主動探究的能力。
2. 對教學課程要做到科學、合理的安排,教學內容也應該是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地進行講解,而且有針對性地對重難點知識進行詳細講解,突出學科的技能性、知識性、實踐性、創(chuàng)造性、科學性等特點。
3. 教師要提高自身的教學素養(yǎng),語態(tài)親和自然,語言要生動、簡練、準確、嚴謹、有邏輯性,嚴格執(zhí)行直觀性的教學原則,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借助現代化的教育理念與先進的教學手段,積極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從而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習的效率與積極性。
三、 學生學習的基本要求
1. 確立信息技術學科的重要意義以及教學目的。
2. 提高自身對學科的學習興趣以及樹立積極健康的學習態(tài)度,養(yǎng)成運用信息技術的良好習慣,提高信息數據處理能力。
3. 上課專心聽講,遵守課堂紀律,按時完成教師布置的課堂任務。
4. 嚴格遵守機房的規(guī)章制度,聽從教師以及實驗指導員的安排,上機課不做與課堂任務無關的事情,不隨意上網干擾課堂秩序。
5. 注意將理論與實際結合起來,做到對所學知識的靈活運用。
四、 教師備課的基本要求
備課是教師展開有效授課的先決條件,是提高教學質量與效率的前提。備課要根據《教學指導綱要》中實施要求與辦法,結合信息技術學科的特點,按照教學的進度與計劃進行設計。備課基本內容主要包括:教材內容、教學目的、教學方案、教學課件、教學演示方法、教學操作設備。
1. 明確教學目標
教師應該掌握教材內容架構,梳理知識脈絡,建立完整的知識體系,明確各章節(jié)的地位與內在聯(lián)系。并經常對學科知識進行充電學習,及時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與教方式,緊跟信息化時代的發(fā)展,結合學生的發(fā)展規(guī)律,合理安排教學進度與難度。并豐富教學手段,利用多媒體工具,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盡快掌握上級操作的技能與操作步驟。從一次次的實踐活動中,鍛煉學生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力,開發(fā)學生智力與創(chuàng)造力,學會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
2. 探究教學方法
教師在對學生進行信息技術傳授時,應該建立與相關學科的內在聯(lián)系,使學生更容易吸收鞏固。而教學方法應該做到與教學內容相適應,適應學生的接受知識的能力,保持學生對學科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與應用能力。幫助學生樹立信息技術的法制意識與求真務實的精神,從而提高對上機課堂的管理效率。
3. 設計精良的教學課程
精良的教學課程能夠提高學生的感知與發(fā)散思維的能力,符合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建立以學生為主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對學科知識進行主動探究與創(chuàng)新。
4. 超前備課
(1)演示內容超前準備
比如凡是需要學生進行獨立上機操作的內容,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電腦演示一遍,先讓學生大體了解操作流程,再通過之后的實際操作,找出自己遇到的難點,然后及時反饋給教師。
(2)課件超前制作
信息技術的演示課件是傳遞信息的有效載體,它可以將知識更加直觀、形象地展示給學生,來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程度,從而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感知能力以及記憶能力。
(3)操作素材超前準備
教師可以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來準備與之相匹配的文字、動畫、聲音、圖片等素材。
5. 參與集體備課
除了教師自身的認真?zhèn)湔n以外,還可以積極參與集體備課,通過集體討論與探究,相互借鑒備課經驗,取長補短,從而提升個人的備課質量。
6. 寫好教案
關于教案的填寫要條理清晰,教學目標明確。教案可以分為簡案與詳案。教案的填寫內容主要包含教學內容、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案、教學手段、學生學習成果反饋、注意事項、板書設計、考查內容等。值得注意的是教師要不斷總結經驗,開展反思性教學工作。
綜上所述,有效開展信息技術教學,需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與發(fā)散思維能力,激發(fā)他們學習的興趣。只有這樣信息技術課堂才會生機勃勃,教學效率一定會更上層樓。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