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指導學生多層次、多角度地反復朗讀課文。注意朗讀指導指令的清晰。調(diào)動起學生朗讀積極性。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通過教學卡片的使用、多媒體教學輔助以及多種感官的參與等手段激發(fā)學生反復朗讀的興趣。
關鍵詞:小學語文;朗讀教學;創(chuàng)新;興趣;激發(fā)
在重點篇目的教學過程中,為了促使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課文,進一步獲得個性化的見解和體會,小學語文老師往往會要求學生多層次、多角度地反復朗讀課文。可是在教學實際中,我們常常會發(fā)現(xiàn)學生朗讀的興趣不濃,大多時候是在聽到教師的朗讀指令后,應付了事地扯直喉嚨喊幾句就算了。特別是對于中低年級的小學生來說,因為他們興趣專注還較低,容易對朗讀的文本喪失新鮮感,感受不到反復朗讀的樂趣,更是對反復朗讀文本的指令有抵觸情緒。因為有這種不良的態(tài)度和行為的存在,導致課堂教學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得不到落實,使得語文教師的朗讀教學的效果得不到保證,影響了課堂教學效益的提高。
針對小學生不愿意反復朗讀文本的現(xiàn)象,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多多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一是要注意朗讀指導指令的清晰,要確保學生在每一次的閱讀過程中的目的明確,注意處理好閱讀先后過程的銜接與過渡,使得小學生能夠帶著不同的任務去閱讀,確保了朗讀的不斷深入。二是要從小學生的年齡階段特點出發(fā),注意通過巧妙的設計,想方設法地調(diào)動起他們朗讀的積極性,使得他們能夠感受到每一次朗讀的樂趣,保證了學生朗讀時思維的活躍。
那么,小學語文教師如何才能更好地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反復朗讀的興趣呢?
一、 教學卡片的使用
在小學階段的語文配套教材中,有著不少與課文相配套的掛圖或教學卡片。這些教學掛圖卡片印制精美、形象生動,確實是課文教學過程中化抽象思維為形象思維的良好輔助,對于加深小學生的直觀印象,幫助他們進一步理解文本起到重要的作用。可惜的是,有不少的語文老師沒能很好地利用這些教學資源,使得這些有效助學的好資源被閑置,沒有能充分發(fā)揮它們應有的作用。因此,小學語文老師應該充分考慮到小學生抽象思維相對較弱的特點,有針對性地使用相關的教學掛圖卡片,以增強學生形象思維,提升朗讀課文的興趣和朗讀質(zhì)量,促使他們更快更好地理解課文。
比如說人教版四年級下冊《觸摸春天》這一課。這是一篇短小精悍的文章,蘊含著深刻的生活哲理。對于四年級的孩子來說,可能在理解上要相對難一些。所以說,這篇課文歷來就是個難點,如果不是立足于學生多讀、自我感悟的話,相信有不少的學生是看不懂的。而與此同時,這篇課文又是一篇畫面感很強的文章。因此,只要小學語文老師懂得應用教學掛圖卡片,使得他們能夠形象地感受到盲眼女孩、花開浪漫、美麗蝴蝶這個富有深意的畫面,為他們的朗讀做了充分的情感蓄勢。這樣的話,相信他們很容易就能夠很好地領會文章的主旨。
二、 多媒體教學輔助
和教學掛圖卡片的作用一樣,多媒體輔助教學可以起到很好地幫助學生從抽象思維向形象思維轉(zhuǎn)變的功用。相比較而言,教學掛圖卡片只給予學生視覺的感受,方法上較單一,但是在感官上的沖擊較集中;而多媒體輔助教學很好地集合視覺、聽覺等多種感官,方法上較豐富多彩,對小學生的興趣集中效果上應該會更好。但是,是不是就可以說多媒體輔助教學就一定比教學掛圖卡片效果好呢?答案是否定的。一般情況下,我們選擇使用教學掛圖卡片或是多媒體輔助教學要以畫面的多少來定,做到根據(jù)不同的情況來選擇相應的教學輔助。比如說在畫面比較單一固定的時候,就應該盡量地選用教學掛圖卡。而在畫面復雜流動的時候,就應該盡量地選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四年級下冊《桂林山水》一課的時候。很明顯的,教學掛圖卡片所起到的教學輔助效果就不是很好。這個時候,我們應該選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可以播放有關桂林山水的音樂甚至是旅游短片(教學視頻),再配合一些文字、圖片,使得小學生能夠?qū)鹆值纳剿袀€整體的具體可感的印象。這樣的話,小學生才能由喜愛桂林山水并進而在良好的情感氛圍中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有感情朗讀的過程中激發(fā)起喜愛桂林山水并由此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美好情感來。
三、 多種感官的參與
在引導組織學生朗讀的過程中,我們通過教學掛圖卡片或是多媒體輔助教學等手段的目的就是為了調(diào)動他們多種感官的參與。正是因為有了這些輔助手段的運用,小學生們在朗讀過程中能夠盡可能地做到入情、入景,為他們深化閱讀,進一步感悟文本精神起到了很好的作用。除此之外,小學語文老師還應該多多考慮學生朗讀的方式,盡可能做到使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形式多樣,生動有趣,創(chuàng)新豐富朗讀的樣式,調(diào)動他們多感官的參與,以保證課堂朗讀的效果。針對小學生年齡階段的心理特點,小學語文老師應該盡可能地滿足他們活潑好動、熱愛游戲的天性,深入地去挖掘他們的豐富想象和創(chuàng)造精神,使得他們能夠在“做”中學,“玩”中學,達到個性朗讀的良好效果。
比如說在教學人教版四年級下冊《記金華的雙龍洞》一課的時候,我們就可以從調(diào)動學生積極參與的角度出發(fā),組織他們在反復朗讀的基礎上進行創(chuàng)造改編,引導他們以小導游的身份來介紹雙龍洞景點,比比看誰的導游更成功、更受游客歡迎。通過這樣的組織引導,小學生都熱情高漲,反復朗讀課文,深入理解課文,充分發(fā)揮了自己的創(chuàng)造力,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還比如說在教學《將相和》《晏子使楚》等戲劇性較強文章的時候,我們也可以引導學生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自編自導,把課文改編成課本劇,這樣的話,學生的學習(朗讀)積極性就會被很好地調(diào)動起來,學習效果也就會有保障。
參考文獻:
[1]吳海林.有效朗讀,語文課堂的主旋律.小學教學參考,2011.
[2]董秀妨.小學語文分學段朗讀教學方法探析.曲阜師范大學,2015.
[3]覃荔嘉.朗讀法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的有效運用策略研究.廣州大學,2015.
作者簡介:
許麗琴,福建省漳州市詔安縣第二實驗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