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文先導式”教學就是指結合學生興趣為教學起點,用作文或者說文作為語文教學的重要載體,用學生的交流和表達作為平臺,呈現(xiàn)價值取向的整體性和綜合性。“作文先導式”教學模式的最主要的出發(fā)點就是要不斷訓練和提高小學生的寫作能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作文先導式;內(nèi)涵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語文是我國基礎教育的重點科目,承擔著重要的教學任務。小學語文是學生進一步深入學習的基礎,它囊括了識字、閱讀和寫作等內(nèi)容。“作文先導式”教學模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是一種創(chuàng)新性的突破。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學生能夠在這種模式下學會和同學之間溝通,更好地閱讀和寫作,拓展了學生的思維,提升了語文教學質量。
一、 “作文先導式”教學模式內(nèi)涵
“作文先導式”教學就是指結合學生興趣為教學起點,用作文或者說文作為語文教學的重要載體,用學生的交流和表達作為平臺,呈現(xiàn)價值取向的整體性和綜合性?!白魑南葘健苯虒W是一種全新的語文教學模式,是一次小學語文的整體性改革,重視學生的自主體驗,從而提高小學語文的教學效率?!白魑南葘健苯虒W的常規(guī)做法就是做到了原有的小學語文的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程序,在營造一定的情境中,激勵小學生自主合作、自主活動,引導學生更好地交流,通過作文的載體,激發(fā)學生產(chǎn)生對識字、閱讀和提高表達能力的需求。在“作文先導式”教學過程中,語文老師要結合活動的實際需求,合理有機地組織教育教學活動,讓學生更加自由自在地參與到學習的體驗過程中去。
小學語文“作文先導式”教學模式打破了傳統(tǒng)的以課本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按照學生的需求和興趣作為基點,將學生自己的體驗作為模式的基礎,通過作文作為模式的載體,讓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教學中識字、閱讀和作文教學實現(xiàn)了有機地整合。在這一整合過程中,更加關注小學生的獨特體驗和感悟,從而提高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效率,不斷增強小學生的語文課堂中的自信心和自覺性,激發(fā)小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夯實小學生的語文組織和運用的能力,為學生進入初中的語文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 “作文先導式”教學模式的實施策略
1. 加強學生的寫作訓練
“作文先導式”教學模式的最主要的出發(fā)點就是要不斷訓練和提高小學生的寫作能力。其中訓練寫作的主要內(nèi)容有讓學生編寫小故事、體驗式寫作、學寫觀察日記、看圖寫話以及模仿學寫詩歌。語文老師可以布置小學生背誦積累一定的名言名句、詩歌、成語等來增加學生的寫作素材。與此同時,語文老師還可以通過學生的閱讀朗誦來不斷增強小學生的語言感知能力和文化底蘊,因為通過放聲朗讀,學生的背誦和積累會變得更加輕松,學生的想象力也在大聲朗讀中不斷提高。小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優(yōu)秀的文本能夠凈化小學生的心靈,久而久之,為他們積累了寶貴的作文素材。語文老師還要注意打破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注重學生的興趣點,在作文教學中隨機穿插識字教學、老師和學生的交流、范文教學等,老師和學生要注意隨時隨地進行思想和成果的交流,從而讓學生在作文中更加完整地表達出來。
2. 營造學生的寫作情境
求知是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教學的基本點,不管之后對能力培養(yǎng)的要求是否增加,但大部分語文老師仍然只重視知識為基礎,特別是重視系統(tǒng)性的文本基礎知識。這種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只是注重傳遞知識的效率,注重語文課堂創(chuàng)設目標的實現(xiàn),絕大部分教學模式是程序化,具有可控性。然而重要的教學模式只會使得語文老師機械化地去尋找標準的、整齊劃一的答案,很少去設身處地地考慮具體的情境,去探尋自我內(nèi)心最為真實的感悟和理解?!白魑南葘健苯虒W需要小學語文老師營造適合作文的教學情境,在特定的情境的布置和推進的過程中,提高學生的參與度,調(diào)動學生寫作的積極性,學生通過參與情境,形成自己內(nèi)心獨特的體驗和感悟,從而轉化為作文傳遞出來。例如,在寫《護士的一天》這一篇作文的時候,老師要求學生先了解護士的工作特性,同時創(chuàng)設一些可能發(fā)生的問題,讓學生自由聯(lián)想。之后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上表演護士上班的情境,一部分同學扮演病人,一部分扮演護士,在學生的交流合作后,也可以讓學生自由地去創(chuàng)設各種情境,更加靈活地表演出來。學生通過情境更加清晰地了解了作文的題目,通過體驗能夠將自己最真實的想法和感悟描述出來,從而作文更具生活化,作文的水平也隨之提高。
3. 創(chuàng)設學生的寫作活動
在傳統(tǒng)的低年級的語文教學中也有不少的活動的成分,但大部分活動的目的是為了傳授和鞏固老師所教的知識,這一范疇通常屬于工具性活動。與之不同的,“作文先導式”小學語文教學會充分結合低學段學生的年齡和身心的特點,在語文教學中把游戲和活動引進語文課堂上,更加注重小學生獨特的體驗?!白魑南葘健苯虒W中,語文老師所設計的活動要符合小學生內(nèi)心的獨特的心理需求,這是基于學生內(nèi)在的目的,所以這一活動是一種本源性的活動。在教學活動中,老師要注意兩個基本點:第一,老師備課的重點不是課文的知識點,而是要策劃好活動和活動的整個過程。語文老師不能預設好這堂課教授哪些字詞、閱讀哪些內(nèi)容等,而要充分認識到學生在創(chuàng)設的活動中會自然生成豐富的體驗和表達的需求,從活動中會自主產(chǎn)生對于識字、寫作、閱讀的需求。這樣的需求是具有生成性、情境性、多樣化,老師不能強行預設好。第二,語文老師要轉變傳統(tǒng)觀念,不能按照傳統(tǒng)的語文的規(guī)范的訓練,匆忙糾正學生在活動中出現(xiàn)的錯誤,要打破傳統(tǒng)作文的固定的格式,更加注重學生在活動中獨特的體驗和表達。在活動中,學生的興趣和表達應該是最為重要的,要忽略活動的結果和形式。例如,教學中可以用聽故事、講故事作為“作文先導式”教學活動的主線,讓學生自由地表達和體驗;還可以用“畫一畫、說一說、寫一寫”為活動的基本程序。通過創(chuàng)設活動,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提高寫作的效率。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作文先導式”教學模式調(diào)整了老師的角色,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教學相長的境界。語文老師要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不斷創(chuàng)造,讓“作文先導式”教學為語文教學增添色彩。
參考文獻:
[1]馮起德.現(xiàn)行語文教學大綱若干說法再推敲[J].語文學習,1994(7).
[2]劉鐵芳,鄭平.淺談小學語文教育人文陶冶[J].當代教育論壇,2002(12).
作者簡介:崔艷紅,江蘇省邳州市四戶鎮(zhèn)中心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