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文鵬??
摘要:在當前高中物理教學中,對學生解題能力的培養(yǎng)過程顯得艱巨而漫長,原因主要是這門學科涉及的知識覆蓋面廣,對學生個人的邏輯思維能力要求較高。由于高中物理中的力學、電磁學、熱學、光學以及原子物理等知識作為高等教育的鋪墊,對學生進入大學乃至步入社會有著重要意義,而對于學生解題能力、分析能力的培養(yǎng)顯得至關重要,也是高中物理教師所要面對的難題。
關鍵詞:高中物理;解題能力;培養(yǎng)
一、 分析高中物理學習方法與特點
(一) 高中物理課程的特點
高中物理學科相對于其他學科而言,具有較強的系統(tǒng)性和邏輯性,也需要學生對客觀物理世界的規(guī)律有一定了解,所以對于學生的解題能力有著較高的要求。當代高中物理教學依然沿襲著傳統(tǒng)教育的模式,教材的范疇也依舊是經典物理學基礎內容,其中又以物理概念、物理規(guī)律為主要知識點,與學生之前接觸到的初中物理大為不同,沒有起到承前的作用。而高中物理教學要求學生有很強的邏輯思維方式,這就直接導致了部分原本在初中物理成績很好的學生到了高中有明顯下滑,同時對高中物理有了心理排斥。所以針對性培養(yǎng)學生的物理解題能力是當前物理教學任務的重中之重,不僅要讓學生掌握基本理論知識,更要讓學生建立對基本理論的理解能力。
(二) 運用物理解題方法
因高中物理試題的邏輯性很強,很多學生在聽課的過程中雖然能夠聽懂老師所講,但真正到了做題的時候卻又發(fā)現(xiàn)無從下手。主要原因是學生對基礎理論知識的掌握不牢固,不懂物理試題的解題規(guī)律所造成的。在此教學過程中,首先應培養(yǎng)學生科學的解題習慣,不能只是反復的列出公式,將教材所述生搬硬套等等。第二,應要求學生熟記物理概念、物理規(guī)律和定律,以備在解題過程中可以對基本知識點信手拈來。第三,在記的基礎之上,要對學生的逆向思維、發(fā)散思維、整體思維等多種思維方式加以培養(yǎng)。傳統(tǒng)的題海戰(zhàn)術已經不能夠適應當前課改的要求,出題方應注意試題的質量,避免重復性和單一性,事實證明,具有啟發(fā)性和靈活性的試題更能讓學生在解題過程中得到鍛煉,不同的試題要學會用不同的解題思路,能夠舉一反三。
二、 高中物理解題能力的培養(yǎng)
(一) 培養(yǎng)學生對物理的興趣
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迸d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就有了前進的動力,才能尋求學習的方法和技巧,只有具備內在的動力,學習的行為才能夠高效地持續(xù)下去。高中物理因其涉及知識點多、知識面廣,綜合性較強,加上高中生自我約束、自我控制能力不強,如果忽視這些特點,利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便會使得學生對學習缺乏興趣。這就要求高中物理教學能夠為學生創(chuàng)造出一個有趣味的環(huán)境,學生是否能夠勇于思考,善于思考,決定著學生對物理知識的掌握和運用程度。在此過程中,積極引導學生大膽的去嘗試用不同的思維來解不同的試題,根據(jù)每節(jié)課不同的教學目標,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讓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夠得到培養(yǎng),同時學生的解題能力也能得到同步發(fā)展。興趣直接影響學生的個人能力,制約著物理學習的成效,激發(fā)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培養(yǎng)學習能力是物理教學成敗的關鍵。
(二) 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方式
前言提到,高中物理具有很強的邏輯性,學生能否有效的解答物理試題,取決于學生個人的思維能力。當代的課堂應是一個開放的動態(tài)生成的課堂,教師應給學生拓寬思維渠道,讓學生能夠有展示自我的機會,利用小組探討、自主思考等形式都可以對學生的思維進行有效地鍛煉。例如教師在講述“物體的內能”這一理論知識時,通過自我思考:物體的內能和機械能有何區(qū)別?可以通過什么方式來改變內能?在班級提出自己的構想,同眾人探討,通過實驗進行研究,最終得出什么樣的結論。許多學生受傳統(tǒng)教學影響,思維方式有所局限,教師應發(fā)揚教學民主,給學生一個展示思維的過程,對有不同看法的學生加以鼓勵,引導學生改善自己的思維,允許每一位學生從不同的角度來看待物理問題,用不同的思維方式解決物理問題。只有讓學生在解決問題時經歷一個自主探究的過程,才更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
三、 正確掌握解題方式
掌握科學思維方法能夠靈活解決物理問題,高中物理課題中的解題方法并非是由題目中的內容直接表述出來,而是通過分析其正確性以及技巧性反映出來,糾錯成為解決問題的關鍵所在,學生應給予錯題足夠的重視,能夠解決一道錯題比重新做一道新題所體現(xiàn)的價值更有用的多。無論是老試題還是新試題,其實并沒有本質上的區(qū)別,都是在改變其中一點,或者是考量學生用不同的思維來解題,最終的目的還是意在考查學生對基本知識的掌握。近年來,新課改要求學生能夠運用數(shù)學知識來解答物理問題,同時也是高考的重點考查之一,學生應重視物理知識與數(shù)學知識的聯(lián)系,對物理概念和規(guī)律內涵的理解應倍加重視。
物理試題中的難點主要集中在實驗題上,如果課本中的實驗沒有掌握好,是很難應付花樣百出的新試題,學生應加強對教材實驗的思考,不應舍本求末,找各種新試題做,更應側重解題過程,對教材中的實驗加以練習,力爭把課本中的實驗思路加以挖掘拓展,必要時還需重溫實驗目的、步驟和結論,進一步提高自主能力。
總而言之,在高中物理教學過程中,應重視學生掌握知識結構,對其進行歸納和總結,從而形成有層次的知識體系。解題是一個綜合應用的過程,更是一個思維過程,培養(yǎng)學生掌握正確的解題方式非常重要,此過程可通過打好基礎、引導思維、訓練方法這三個方面來完成。多讓學生在解題中糾正自己的錯誤,為學生練習提供積極反饋,不斷完善物理教學方式,真正實現(xiàn)高素質教育,達到新課改目標。
參考文獻:
[1]潘明東.淺談高中物理教學中學生解題能力的培養(yǎng)[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5,12(27):23-23.
[2]張曉楓.淺析高中物理教學中解題能力的培養(yǎng)[J].數(shù)理化學習(教育理論版),2016,56(5):78-78.
[3]楊琳琳.高中物理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解題能力的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6,67(30):78-78.
[4]許勇.高中物理力學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解題能力[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6,10(23):45-45.
作者簡介:
蘇文鵬,福建省泉州市德化第一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