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社會不斷發(fā)展,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也各種各樣,學校也要培養(yǎng)出各式各樣的人才,幫助學生們?nèi)姘l(fā)展。朗讀是初中語文課堂中的一部分,朗讀是可以調(diào)動情感的一門藝術,在初中教育階段對學生進行朗讀教學,可以幫助學生培養(yǎng)語感,又可以幫助學生更加了解文字背后的含義。本文探究了初中語文朗讀的策略,讓學生掌握朗讀方法,以提高教學效果。
關鍵詞:初中語文;朗讀教學;策略
一、 前言
朗讀可以讓學生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更加了解作者想要表達的含義,并且將自己的情感融入文章朗讀中去,與文章產(chǎn)生共鳴,感受文章的美感。學生可以通過朗讀,在朗讀中感受作者的中心思想。教師要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掌握朗讀的方法,在有限的課堂里如何進行高效的朗讀。
二、 以學生為主體
從前在課堂中,最主要的就是教師以及教學內(nèi)容,學生大部分處在比較被動的狀態(tài),課堂氛圍也是毫無生氣。隨著新課改的推行,教學模式逐漸發(fā)生改變,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將學生放在主體位置,教師應該是作為主導者的形象對學生進行引導,讓學生自主地進行課文的學習以及朗讀,而不是教師賦予學生權利去“讀”。
比如,在課文教學中,學生常常因為對課文的內(nèi)容以及情感比較陌生,所以無法想象課文的場景,在朗讀時更是無法融入自己的情感。因此,教師應該根據(jù)課文的內(nèi)容選擇不一樣的教學方法,循循誘導,讓學生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對課文所展示的內(nèi)容進行想象,激發(fā)學生對學習的興趣,調(diào)動學生對課文的情感,讓學生可以在課堂中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以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三、 從眾教學
語音是聽覺形象的最表層,在漢語中所有的語言符號都與概念以及聽覺形象密不可分,不僅如此,語言符號還具備了情感意義以及理念上的內(nèi)容。在課堂中,當教師讓學生進行散文朗讀時,學生常常會起哄,或者害羞、輕聲細語、扭扭捏捏的,隨便讀一下就了事,學生們普遍不愿意讀書,更不用提帶有感情的朗讀。若在散文的教學中,無法進行朗讀,那散文就失去了意義。若要學生進行朗讀,首先要讓學生們愿意開口讀,教師可以根據(jù)中學生的心理特點,對學生進行心理突破,從眾心理就很符合中學生的特性。
比如,在課堂教學時,雖然教師在對學生教學作者表達的思想時,不可以只是生硬地讓學生了解這個含義,而是應該將學生們帶入課文的情境中去,讓學生們進行體會。教師可以利用分組的形式進行朗讀,然后進行對抗賽,分別將不同的小組設定為不同的角色,讓學生們表達出不同角色的特點。初中的學生普遍好勝心較強,而且從眾性也比較強,這樣的形式可以讓學生們愿意放聲朗讀,而且在群體中也需要各個成員的不斷磨合與體會,需要對文章的反復朗讀達到小組每位成員認可的層次。這種游戲的形式,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好奇心,增加了課堂的有趣性,還可以讓學生愿意開口讀書,并且可以在聆聽以及朗讀中感受到作者的真情,更理解課文的含義。
四、 通過人物了解課文
余映潮先生曾經(jīng)說過“朗讀,是一門用心來揣摩、用情來表達的聲情并茂的藝術,是欣賞詞句的藝術,是調(diào)動情感的藝術,是撥動心弦的藝術”。雖然余映潮先生對于朗讀的見解不僅如此,但是在朗讀中調(diào)動情感,對文章進行揣摩,并有感情進行朗讀確實是朗讀的真諦。教師要在課堂中掌握合適的時機,讓學生可以表現(xiàn)自我,讓學生可以成為課文中的角色,而不僅僅只是課文的一個旁觀者。讓學生融入課文中,可以有效地加深學生對于課文的學習,這種教學模式在對小說以及戲劇的教學中效果更加顯著。
比如,在對課文的學習時,課文的內(nèi)容常常并不難,學生們可以一讀就明白,學生常常會失去興趣,不愿意詳細地去讀。但是在課文中,對于人物的刻畫常常是很出彩的,如果教師想讓學生可以在課堂中領略到課文的魅力,需要進一步的努力。課文中的角色大多個性鮮明,不應該讓這些鮮明的角色只是存在于課文當中,而是應該讓學生成為課文中的角色,讓學生們感受課文角色的喜怒哀樂,并且加入自己的想象,填補文字的空白,讓學生可以在角色當中感受課文的魅力所在,從而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加深對情感的熏陶。
五、 激發(fā)學生的朗讀興趣
朗讀是語文教學重要的一個部分,是奠基石。教師們應該在課堂教育中激發(fā)學生對學習的欲望,可以慢慢與學生一起學習,利用多元化的教學模式提升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在朗讀的教學中也是一樣的,教師可以通過有情感的語言,激發(fā)學生對朗讀的激情,讓學生產(chǎn)生對朗讀的欲望,激勵學生通過朗讀克服自身的缺點,將心中的包袱放下。讓學生可以保持純真,對文字表達的情感才能了解得更加透徹,讀出作者的心聲,了解作者內(nèi)心要表達的完美以及缺憾。教師可以對學生參與課文、揣摩課文并且產(chǎn)生共鳴的時候做出評價,評價學生對字詞句段的朗讀,以及評價學生在朗讀中投入的情感。這種評價應該是幽默、中肯且寬容的,主要是對學生起到誘導以及激勵的作用,讓孩子們增加對朗讀的信心,對朗讀產(chǎn)生更大的興趣。
六、 結束語
語文教材中有著許多的課文,每一篇課文的寫作背景都是不一樣的,作者也有自己想要表達的情感以及獨特的寫作目的,是作者內(nèi)心情感的表達。因此,在課堂中教師不應該只是一味地讓學生學會讀,而沒有真正地進行品味,對學生進行“填鴨式”的教學,將知識強加給學生,學生并沒有自己去真正地感悟,那說明這個課堂是失敗的。朗讀是語文教學中重要的一個部分,學生可以利用朗讀感悟作者的心聲,領會課文的含義。教師應該在課堂中保持引導者的身份,不斷嘗試新的朗讀模式,對朗讀進行創(chuàng)新,調(diào)動學生對課文的情感體驗。朗讀是一個從字里行間感覺聲音節(jié)奏,在聲音節(jié)奏中領會作者氣勢以及神韻的方式。朗讀有許多的策略,教師可以在傳統(tǒng)的基礎上加上自己的創(chuàng)新,讓學生對朗讀的興趣更高,只有可以在朗讀中讀出真情,有真正的感悟,才能真正達到朗讀的主要目的,讓學生的心靈更加敞亮,讓教學效果事半功倍,學生也打心眼里真正地喜歡上朗讀。
參考文獻:
[1] 彭艷.書聲瑯瑯,激情飛揚——初中語文朗讀教學邊緣化及應對策略的探究[J].考試周刊,2015,11(17):42-45.
[2] 姜楠.書聲瑯瑯 激情飛揚——如何優(yōu)化小學語文朗讀教學[J].小學時代:教育研究,2014,9(6):66-66.
[3] 徐嬋美.朗讀讓高三課堂激情飛揚[J].語文教學與研究,2015(32):38-38.
[4] 黃昕馳.農(nóng)村初中語文朗讀教學“邊緣化”趨勢的思考[J].赤峰學院學報:作文教學研究,2015(6):195-197.
作者簡介:
金彩霞,貴州省六盤水市,貴州省水城縣發(fā)箐鄉(xiāng)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