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治國+梁艷
【摘要】 目的:觀察應(yīng)用恩替卡韋治療乙型肝炎肝硬化的臨床治療效果。方法:選取2016年筆者所在醫(yī)院10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50例。對照組患者采用拉米夫定治療,觀察組患者采用恩替卡韋治療,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HBV-DNA、HBV-DNA下降值、白蛋白(ALB)、總膽紅素(TBil)、谷丙轉(zhuǎn)氨酶(ALT)、谷草轉(zhuǎn)氨酶(AST)、凝血酶原活動度(PTA)、HBV-DNA轉(zhuǎn)陰率。結(jié)果:治療后,兩組患者的TBil、ALT、AST指標均明顯下降,觀察組患者HBV-DNA陰轉(zhuǎn)率與下降值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jié)論:恩替卡韋治療乙型肝炎肝硬化,有利于抑制患者的病毒復制,對肝功能的改善有顯著效果,值得臨床推廣。
【關(guān)鍵詞】 乙型肝炎; 肝硬化; 恩替卡韋; 治療效果
doi:10.14033/j.cnki.cfmr.2017.36.093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7)36-0181-02
乙型肝炎肝硬化是一種比較常見的臨床疾病,在我國有著比較高的發(fā)病率,其發(fā)病對患者的肝功能有較大的影響[1-2]。恩替卡韋在乙型肝炎肝硬化的臨床治療中運用比較廣泛,可以有效地抑制病毒復制,從而使病情不再進一步惡化,可通過循序漸進的方式對其進行治療[3-4]。本文通過對臨床實際病例進行分析,探究乙型肝炎肝硬化應(yīng)用恩替卡韋治療的具體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筆者所在醫(yī)院2016年共收治156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從中選取符合研究要求的10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1)符合乙型肝炎肝硬化診斷標準,且均有乙型肝炎家族史;(2)無藥物過敏史患者。排除標準:(1)單純性乙型肝炎患者;(2)妊娠期婦女;(3)伴有惡性臟器疾病患者。所有患者均同意本次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樣本選擇經(jīng)過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50例。對照組中,男24例,女26例,年齡26~68歲,平均(52.2±4.1)歲;觀察組中,男20例,女30例,年齡28~69歲,平均(48.2±1.3)歲。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基礎(chǔ)治療方法:兩組患者均給予抗感染治療、利尿治療、血漿治療、蛋白支持、合理飲食干預(yù)、保肝退黃等基礎(chǔ)治療方式。
對照組患者采用拉米夫定治療,患者口服拉米夫定(湖南千金湘江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03481),100 mg/次,1次/d,持續(xù)48周[5]。治療過程中注意檢測患者的血清HBV-DNA、白蛋白、血膽紅素等,在治療后期觀察患者HBV-DNA轉(zhuǎn)陰率及藥物不良反應(yīng),以及病毒的耐藥性等。
觀察組采用恩替卡韋治療,患者口服恩替卡韋(海南中和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00064),0.5 mg/次,1次/d,持續(xù)48周,從患者藥物不良反應(yīng)、HBV-DNA陰轉(zhuǎn)率、白蛋白、血膽紅素等方面分析其具體的治療效果。
1.3 觀察指標
觀察比較兩組患者HBV-DNA、HBV-DNA下降值、白蛋白(ALB)、總膽紅素(TBil)、谷丙轉(zhuǎn)氨酶(ALT)、谷草轉(zhuǎn)氨酶(AST)、凝血酶原活動度(PTA)、HBV-DNA轉(zhuǎn)陰率等[5]。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本研究數(shù)據(jù)采用SPSS 22.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分析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jié)果
2.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各臨床指標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前各臨床指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治療后各臨床指標比較
治療后24、48周,兩組TBil、ALT、AST均下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24周,觀察組患者HBV-DNA下降值、ALB、PTA高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TBil、ALT、AST等指標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48周,觀察組患者HBV-DNA下降值、PTA、ALT、AST高于對照組患者,TBiL低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兩組患者白蛋白值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治療后HBV-DNA轉(zhuǎn)陰率
對照組患者的HBV-DNA轉(zhuǎn)陰率低于觀察組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HBV-DNA的復制是乙型肝炎肝硬化病情發(fā)展的主要威脅所在[6]。在臨床治療當中,一般都會盡可能地抑制HBV-DNA病毒的發(fā)展,拉米夫定與恩替卡韋都屬于一種核苷類似物[7-8]。恩替卡韋在進入細胞之后,可以在細胞內(nèi)轉(zhuǎn)化為三磷酸鹽,與體內(nèi)的三磷酸脫氧鳥嘌呤核苷競爭性抑制乙型肝炎病毒的復制,可以有效地避免乙型肝炎患者病情進一步惡化[9-11]。
本研究中,兩組患者治療前各臨床指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24周,觀察組患者HBV-DNA下降值、ALB、PTA高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TBil、ALT、AST等指標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48周,觀察組患者HBV-DNA下降值、PTA、ALT、AST高于對照組患者,TBil低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兩組患者白蛋白值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在曾阿娟等[12]研究中,對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采用恩替卡韋治療,治療后48周患者的HBV-DNA下降值、白蛋白值、PTA值均優(yōu)異于治療前(P<0.05),與本次研究結(jié)果一致。endprint
綜上所述,恩替卡韋治療乙型肝炎肝硬化,有利于抑制患者的病毒復制,對肝功能的改善有顯著效果,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徐嚴,王江濱,徐杰,等.恩替卡韋治療104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96周的療效觀察[J].中華肝臟病雜志,2010,18(2):109-112.
[2]羅紅彬,胡中偉,郭家偉,等.恩替卡韋治療失代償期乙型肝炎肝硬化48周療效觀察[J].實用肝臟病雜志,2009,12(2):121-123.
[3]祝衛(wèi)東,陳良云,陳俊飛,等.恩替卡韋治療失代償期乙型肝炎肝硬化臨床觀察[J].肝臟,2010,15(2):87-89.
[4]宋春霞,張伯鵬,李炎,等.恩替卡韋治療乙型肝炎肝硬化伴肝源性糖尿病臨床療效觀察[J].重慶醫(yī)學,2010,39(13):1726-1727.
[5]夏建萍,應(yīng)豪.復方丹參片聯(lián)合恩替卡韋對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降鈣素原及肝纖維化標志物影響研究[J].中國生化藥物雜志,2016,36(3):122-124.
[6]崔敬榮,李秀麗,高風至,等.恩替卡韋治療老年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48w后血清補體C3、C4的變化[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4,34(14):3856-3857.
[7]張曉紅,吳元凱,曹紅,等.恩替卡韋治療乙型肝炎肝硬化并發(fā)周圍神經(jīng)病3例[J].中華肝臟病雜志,2012,20(9):707-708.
[8]侯山平,周鑫,金成益,等.恩替卡韋對失代償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改善的作用研究[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2,22(11):2404-2405.
[9]楊兆輝,劉麗萍,于建武,等.恩替卡韋治療失代償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短期療效觀察[J].哈爾濱醫(yī)科大學學報,2010,44(6):583-586.
[10]李純平,鄧麗寧,侯宏波,等.恩替卡韋治療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療效觀察[J].疑難病雜志,2011,10(3):211-212.
[11]竇愛華,徐斌.失代償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三種抗病毒方案長期隨訪療效比較[J].中國全科醫(yī)學,2014,17(34):4097-4100.
[12]曾阿娟,丁惠國,劉玉蘭,等.核苷(酸)類似物初始治療對失代償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病毒學及并發(fā)癥的影響:一項多中心、前瞻性、觀察性研究[J].中華消化雜志,2015,35(2):80-85.
(收稿日期:2017-08-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