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旭平
【摘要】 目的 探討結腸癌手術患者給予完整結腸系膜切除的治療效果。方法 68例結腸癌手術患者, 按照抽簽法將其分為對照組與實驗組, 每組34例。對照組采取常規(guī)治療, 實驗組給予完整結腸系膜切除治療, 觀察對比兩組患者的術中出血量、淋巴結清除數(shù)、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結果 實驗組術中出血量為(132.6±32.4)ml, 明顯少于對照組的(407.9±45.7)ml,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t=28.66, P<0.05)。實驗組淋巴結清除數(shù)為69個, 多于對照組的36個。實驗組并發(fā)生發(fā)生率2.94%低于對照組的35.29%,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完整結腸系膜切除對于結腸癌手術患者具有良好效果, 能夠有效清除淋巴結, 減少并發(fā)癥, 有利于患者的康復。
【關鍵詞】 結腸癌手術;完整結腸系膜切除;臨床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8.02.009
近年來, 由于結腸癌患病人數(shù)的逐年增長, 臨床上對于有效治療結腸癌患者非常重視, 是醫(yī)學研究者的熱點。鑒于結腸癌是消化道較為常見的惡性腫瘤, 因此, 對于患者的治療主要是以手術為主[1-3], 但是常規(guī)的手術治療方案, 不能將患者的結腸系膜完整切除, 隨著時間的延長, 患者極易復發(fā), 嚴重威脅患者的健康。隨著醫(yī)療技術的不斷進步和發(fā)展, 完整結腸系膜切除逐漸應用于臨床, 但是臨床上對于這方面的研究較少, 且研究結果不一[4-8], 為了進一步分析完整結腸系膜切除的效果, 特選擇本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
收治的68例結腸癌手術患者開展此研究, 詳情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68例結腸癌手術患者, 按照抽簽法將其分為對照組與實驗組, 每組34例。實驗組年齡35~69歲, 平均年齡(43.7±12.5)歲, 病程1.5~2.5年, 平均病程(1.3±1.1)年。對照組年齡34~65歲,
平均年齡(43.1±11.9)歲, 病程1.9~3.0年, 平均病程(1.2±
1.0)年。兩組患者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 2 納入及排除標準
1. 2. 1 納入標準 ①所有研究對象均符合臨床結腸癌診斷標準;②參與研究前無其他結腸疾病或者其他部位惡性腫瘤。
1. 2. 2 排除標準 ①不符合納入標準中的任一項或多項;②中途放棄治療者;③依從性差且不能與進行正常交流者。
1. 3 治療方法
1. 3. 1 對照組 給予常規(guī)治療。
1. 3. 2 實驗組 給予完整直腸系膜切除治療, 具體方法:①使動脈根部供養(yǎng)血管充分暴露, 將覆蓋在十二指腸、胰腺鉤突上的腸系膜分離, 保留后腹膜覆蓋的輸尿管等其他血管, 將大網(wǎng)膜切除, 注意術中要保護結腸系膜完整;②將供氧血管結扎, 如結扎右半結腸、橫結腸癌患者, 即需要將右半結腸系膜和腸系膜根游離, 扭轉腸管, 扭轉方向為順時針, 沿著腸系膜動靜脈根部, 將結腸及右結腸結扎;③如果腫瘤浸潤結腸外組織或器官, 則應擴展解剖平面, 將其整塊切除。
1. 4 觀察指標 觀察比較兩組患者的術中出血量、淋巴結清除數(shù)、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
1. 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tǒng)計學軟件對研究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
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術中出血量比較 實驗組術中出血量為(132.6±32.4)ml, 明顯少于對照組的(407.9±45.7)ml,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t=28.66, P<0.05)。
2. 2 兩組患者淋巴結清除數(shù)、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比較 實驗組淋巴結清除數(shù)為69個, 多于對照組的36個。實驗組并發(fā)生發(fā)生率2.94%低于對照組的35.29%,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結腸癌是常見的發(fā)生于結腸部位消化道的惡性腫瘤, 好發(fā)于直腸與乙狀結腸交界處, 多見于40~50歲男性患者。一旦患有結腸癌, 又未及時接受治療, 腫瘤除經(jīng)淋巴管、血流轉移外, 還會向切口面擴散, 這對患者的生活造成困擾, 也增加了家庭以及社會會的負擔。通常情況下, 慢性結腸炎患者為易感人群。目前, 手術是治療結腸癌的最好方法, 但是其由于淋巴結清除不徹底, 并發(fā)癥多, 而限制了其在臨床的應用。
完整結腸系膜切除是基于彌補傳統(tǒng)手術不足的新型治療方案, 可以在結腸系膜完整切除的前提下, 保護患者的盆腔層筋膜受損[9, 10], 避免了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低さ萚5]在研究中指出, 結腸癌手術患者通過采用完整結腸系膜切除, 其淋巴結的清除數(shù)目明顯增多, 患者的臨床效果較為良好。陸學安等[6]也在研究中表明, 其術中的效果也明顯優(yōu)于傳統(tǒng)手術, 術中的平均出血量為130 ml 左右, 僅為傳統(tǒng)手術的1/3, 這對于維護患者健康非常重要。作者為了進一步分析結腸癌手術患者給予完整結腸系膜切除的效果, 開展此研究, 研究過程采用設立對照組的方法, 旨在突出表明完整結腸系膜切除的價值, 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術中出血量為(132.6±32.4)ml, 明顯少于對照組的(407.9±45.7)ml, 差異具
有統(tǒng)計學意義(t=28.66, P<0.05)。實驗組淋巴結清除數(shù)為
69個, 多于對照組的36個。實驗組并發(fā)生發(fā)生率2.94%低于對照組的35.29%,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陸學安等[6]的研究結果基本一致, 證明此研究的可信度較高, 完整結腸系膜切除確實可以增加淋巴結的清除數(shù), 減少并發(fā)癥發(fā)生。
綜上所述, 完整結腸系膜切除對于結腸癌手術患者具有良好效果, 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劉奕武, 沈雄飛, 程勇. 結腸癌完整結腸系膜切除研究進展. 中國全科醫(yī)學, 2012, 15(5):585-587.
[2] 左峻林. 中間入路法完整結腸系膜切除治療結腸癌的臨床分析. 醫(yī)藥前沿, 2016, 6(35):218.
[3] 李思偉, 王素彬. 完整結腸系膜切除在結腸癌手術治療中的應用. 中外醫(yī)療, 2014, 11(10):97.
[4] 楊良, 鄧震宇, 吳暉. 完整結腸系膜切除治療結腸癌初步分析. 中國普通外科雜志, 2012, 21(10):1208-1211.
[5] 康亭, 張英利. 完整結腸系膜切除在結腸癌手術治療中的應用. 中國醫(yī)藥導刊, 2013(7):55-56.
[6] 陸學安, 苗云昌. 完整結腸系膜切除在結腸癌手術治療中的應用分析. 中外醫(yī)學研究, 2014(33):143-144.
[7] 葉穎江, 高志冬, 王杉, 等. 完整結腸系膜切除在結腸癌手術治療中的應用. 中國實用外科雜志, 2011, 8(6):494-496.
[8] 王士杰, 史憲杰. 完整結腸系膜切除在結腸癌手術治療中的臨床應用. 臨床和實驗醫(yī)學雜志, 2014, 13(6):465-468.
[9] 賈國梁, 李國棟, 房學東, 等. 完整結腸系膜切除在老年人結腸癌手術治療中應用價值. 中國實用外科雜志, 2012, 9(11):935-937.
[10] 李敏哲, 沈薦, 杜燕夫, 等. 完整結腸系膜切除在腹腔鏡右半結腸癌根治術中的應用. 中國微創(chuàng)外科雜志, 2016, 16(8):698-701.
[收稿日期:2017-10-1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