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洪娜
【內容摘要】高中生物作為一門作為知識點多且雜,體系龐大的學科,記憶量比較大,無論是教師教學還是學生學習,效率都不夠高。思維導圖的使用就可以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利用思維導圖有機整合知識點、整理信息、梳理脈絡,學生可以完善知識體系、拓寬視野、快速解題。
【關鍵詞】高中生物 思維導圖 課堂教學
思維導圖,顧名思義,就是將一個人的思維以圖像的形式呈現(xiàn)出來。一般來說就是找到一個中心的關鍵詞,再以此為核心和思路向外輻射、展開思考。這是一種非常有用的學習方式、總結方式、思考方式,也是近來經常為人們所采用的一種方式。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推進,新鮮的血液也不斷注入課堂教學當中,繪制思維導圖就是一種較新的、十分有效的方式。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繪制思維導圖作為輔助工具進行學習、總結和思考,提升課堂教學效益。
一、有機整合,完善體系
因為思維導圖往往是從一個中心詞出發(fā)進行思考和繪制的,所以可以很好地幫助學生將他們所學到的概念和知識點串聯(lián)起來,有機整合,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從而避免了某些知識點的遺漏遺忘。
比如在教學《免疫系統(tǒng)》時,我就讓學生繪制思維導圖對知識進行有機整合。必修3的核心概念就是穩(wěn)態(tài)與調節(jié),包括神經調節(jié)、體液調節(jié)以及本次課所講的免疫調節(jié)?!胺€(wěn)態(tài)與調節(jié)”是整本書的中心詞,而“免疫調節(jié)”則是本章的中心詞。那么說到免疫調節(jié),學生們又會想到什么呢?有學生想到了在必修1了解過的艾滋病,艾滋病病毒會攻擊人體的免疫系統(tǒng),導致免疫系統(tǒng)受損甚至完全破壞,人的生命也隨之消逝。又有學生想到了必修1學過的蛋白質,她想到了人體內有很多抗體就是蛋白質,在病毒入侵后,抗體會與之結合,抵御它對人體的侵害。還有學生想到了細胞膜,這位學生認為,細胞膜可以對人體細胞起到保護作用,應該是免疫系統(tǒng)的一部分。學生通過聯(lián)想,大概建立起來了免疫調節(jié)的過程,同時對先前學過的知識點進行了回憶和整合。我就按照這樣的思路幫助學生建立思維導圖,產生了非常好的課堂效果。
通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通過繪制思維導圖,學生可以更快地對新知識加以理解,同時能夠回憶起以往所學的知識點,把瑣碎的、容易遺忘的知識點整合起來,整個知識體系也愈加完善。
二、整理信息,拓寬視野
除了能對一堂課學下來的知識進行有機整合,完善生物知識體系,利用思維導圖整理信息,還能幫助學生拓寬視野。也就是能透過這些知識點之間的聯(lián)系,看到更深層次的知識或者原理,或者激發(fā)學生進行下一步的探究。
比如在教學《能量之源——光與光合作用》時,我就在課堂上引導學生,用繪制思維導圖的方式整合信息。光合作用是高中生物重難點之一,也是高考中的熱點。我在課堂上依舊是從標題出發(fā),也就是以“光合作用”為中心詞,進行思考展開。最基本的就是光合作用的概念,其次就是光合作用的過程,光合作用有光反應階段和暗反應階段,這也是光合作用的重要內容。光反應階段有兩個反應式:,ADP+Pi+能量(光能)ATP,暗反應階段一般有三個反應式,分別是CO2的固定、C3的還原以及ATP的水解。但我希望學生不要只看到這些,而是能夠利用思維導圖對這部分進行信息的整理,以加深印象和拓寬視野。學生可以看到光反應和暗反應的聯(lián)系,即光反應生成ATP等物質,恰好是暗反應所需要的,暗反應反過來又為光反應提供原料,但是進一步聯(lián)想兩個反應所需要的信息,又發(fā)現(xiàn)其實它們的發(fā)生所需要的條件又不相同。這樣學生就對這兩個反應有了更進一步的理解。
由此可見,利用思維導圖,學生能夠發(fā)散思維,對所學知識進行聯(lián)系和比較,進而能夠總結出更抽象、更深層次的內容,視野也得以拓寬。
三、梳理脈絡,快速解題
雖然如今教育改革正如火如荼地進行,但是我們的學生最終還是要參加高考,還是要把題目做正確,所以課堂改革在提升效率的同時,應該也能幫助學生面對這一項難題。而繪制思維導圖能夠幫助學生梳理知識脈絡,尤其是在解決綜合性問題時,能夠很快地根據總結過的知識點之間的相關性,快速地找出題目的答案。
比如在教學《ATP的主要來源──細胞呼吸》時,我讓學生在課上繪制了思維導圖,對本節(jié)課的內容進行一個梳理。本節(jié)課主要講授的是細胞呼吸的化學反應過程及其應用。這一節(jié)也經常在高考中進行考察,而且綜合性比較強,因此很有比較進行梳理。首先是細胞呼吸的概念,然后是實驗探究,這里不再贅述。接下來就是根據實驗并結合理論分析的過程和原理。細胞呼吸又分為有氧呼吸以及無氧呼吸,這兩種類型的呼吸作用產生的條件是什么?有那幾個階段?產物都有哪些?反應速率受到哪些因素的影響?根絕這些印象有哪些實踐應用?通過對這一系列問題的思考,學生就能將這一課的脈絡梳理清楚,如果遇到如下問題,給正常小鼠注射一定濃度的葡萄糖溶液,輸入的葡萄糖經由細胞的氧化分解產生的氣體如果不能及時地排出體外,會使細胞外液pH值有何變化?利用之前建立的思維導圖,學生就可以分析出來,小鼠細胞進行的應該是有氧呼吸,產物是CO2,而CO2是酸性的,如果不能及時排出體外的話,就會使細胞外液呈現(xiàn)酸性,pH值降低,答案就出來了。
高中生物的知識點很瑣碎,做題目的時候有一個知識點想不起來,就答不上來,但是利用思維導圖將知識的脈絡都梳理清楚,由點及面再及點,就能順利地對題目進行解答,面對考試時也能更加從容。
總而言之,通過繪制思維導圖,學生對知識進行有機整合,使得知識體系更加完善;對所掌握的信息進行整理,使得視野大大拓寬;對知識的脈絡進行梳理,使得解題更加迅速順利。尤其是對于高中生物這種知識點多且雜的學科,繪制思維導圖,不僅能有效提升課堂教學效益,而且能幫助學生更好地面對考試,更重要的是,思維導圖作為一種表達思維的輔助工具,能夠方便地運用在未來的學習和研究中,使學生終身受益。
【參考文獻】
[1]孫志妍.高中生物教學中思維導圖教學策略構建與應用的研究[J].亞太教育,2016(10).
[2]趙卓,湯婷婷.思維導圖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J].教學與管理,2016(3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