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素芹
摘要:構建小學數學優(yōu)質課堂,能夠有效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保證學生的學習效率,同時也能夠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發(fā)展。所以,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學校及教師要注重小學數學優(yōu)質課堂的構建,遵循“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制定合理的教學策略,采取科學的教學方式,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促進其全面、綜合發(fā)展。本文對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策略進行了分析探討。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實效性;策略
小學數學優(yōu)質課堂就是采取科學的教學方式,提高課堂教學質量,達到課堂效益的最大化。通過小學數學優(yōu)質課堂教學,能夠有效增強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幫助學生在學習中運用數學思維去思考問題并解決問題。
1.設置學習任務,增加學生的學習驅動力
在小學數學課堂上開展任務型教學方式,能給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競爭氛圍,讓他們把學習任務作為目標進行積極學習,大大提高了學習效率。在設計學習任務時,教師要考慮學生的學習能力,針對學生數學能力的不同設計不同的學習任務,使每個學生通過努力都能完成教師布置的學習任務,讓他們獲得進一步學習的驅動力,產生主動學習的意識。例如,教學“兩位數加兩位數”時,教師可以讓學習能力較好的學生探究教材中的內容后,讓他們繼續(xù)探究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對于學習能力一般的學生,教師可以讓他們進行自主學習,認真分析教材中的內容,掌握兩位數加兩位數(不進位加)的方法,并讓他們通過練習,順利掌握計算方法。對于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教師要和他們通過進行學習,由淺入深地進行探究,對于他們理解不了的知識,教師要進行耐心的講解,使他們能體驗到學習的樂趣,產生學習興趣。在任務型的教學中,教師要關注每一個學生,使他們都能順利完成符合自己能力的任務,促進數學學習能力的提高。
2.精心設計課堂提問,激活學生的數學思維
提問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極深的學問。成功的課堂提問,能夠激活學生的思維,引發(fā)學生深入思考。相反,失敗的課堂提問,會阻礙學生思維的激活,使學生偏離正確的思考方向。因此,教師要重視課堂提問的設計,苦心鉆研,更好地掌握課堂提問技巧。首先,課堂提問要明確目標。課堂提問是教師為達到某一目標而采取的一種手段,是為教學目標服務的。因此,教師在數學教學中必須圍繞教學目標設計提問內容,以真正發(fā)揮提問的作用。其次,課堂提問要難易適度。課堂提問既不能過難,也不能過于簡單。過于有難度,遠遠超出學生的認知范圍,就會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過于簡單,不需要學生動腦思考,就不可能激活學生的思維。因此,教師在設計課堂提問時一定要難易適度。再次,課堂提問要具有開放性。開放的課堂提問能有效地促進學生積極探究知識的心理狀態(tài),激發(fā)他們的求知欲。求知欲越強的學生,就能更積極主動地去探索知識。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一定要根據教學內容,設計一些開放性的問題。
3.設計出符合學生特點的練習題型培養(yǎng)學生成就意識
課堂練習是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目的是幫助學生掌握知識,在日常的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為學生發(fā)展考慮,改變以往的機械重復練習,教材練習設計出符合學生特點的練習題型,把握住每一道習題的用意,讓學生通過練習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注重引導學生舉一反三,融會貫通,引領學生從多角度考慮問題,不斷拓寬學生的解題思路,根據教學的需要,把新舊知識巧妙地組合在一起進行練習,便于學生對照比較。同時積極為學生營造良好的環(huán)境,讓學生在口算、解題競賽等活動中提高興趣,教師處理習題的能力較之以前確實有了明顯改觀,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較之以前濃厚了,課堂上回答問題的學生多了,他們把上數學課當成一種成功的享受。教師通過對學生的作業(yè)設計的改變,轉變了教學方式,并能在指導實踐中掌握科學方法,探索出改變作業(yè)中存在的一些低效問題。
4.借助信息技術,拓寬數學視野
在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數學應該充分運用信息技術作為輔助教學,體現(xiàn)數學課堂的知識性和趣味性,還要制作豐富多樣的數學課件,拓寬小學生的知識面,展示現(xiàn)代化教學的特點。利用信息技術不僅能夠節(jié)約課堂教學時間,還可以使小學數學知識簡單化,讓不同認知水平的小學生都能夠有所提高。比如,講小學數學“時、分、秒”時,教學目標是使學生認識鐘面,認識時間單位時、分,知道1 時=60 分,能正確認、讀、寫鐘面上所表示的時間,理解比分小的單位“秒”,體會1 秒有多長,知道分與秒的關系。教學時,教師可以先在課件上出示一個謎語:“小馬不停蹄,日夜不休息,滴答滴答響,催人早早起?!苯涍^思考,學生能夠得到謎底是鐘表。然后,教師可在大屏幕上展示一個情境動畫:小明7 時30 分離家,7 時45 分到校。之后請學生仔細思考,小明從家到學校用了多少時間呢?教師可先試著讓學生歸納出計算時間的各種方法,使他們靈活掌握時、分、秒。為了讓小學生養(yǎng)成節(jié)約時間的好習慣,教師可帶領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制作作息時間表,引導學生互相交流,看看其他同學的作息時間表中有哪些比自己合理的地方。通過多媒體教學,使小學生的視覺、聽覺等都得到了有效鍛煉,從而使得課堂教學效率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5.注重課堂有效評價,關注全體學生發(fā)展
很多小學數學教師缺乏對小學生學習全過程的評價和指導,造成課堂教學效率偏低,小學生找不到正確的學習方向。因此,在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師要注重對課堂的有效評價,關注全體小學生的發(fā)展,培養(yǎng)小學生的數學抽象思維能力和推理能力,減少小學生數學成績的兩極分化。
總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高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教師只有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以新課程標準為指導,不斷尋求有效的教學方法與策略,才能使小學數學教學走向輝煌。
參考文獻:
[1]鄭建平.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維[J].西部素質教育.2017(02)
[2]袁直.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發(fā)掘研究資源[J].西部素質教育.2017(02)
[3]賴麗麗.淺談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運用多媒體的點滴體會[J].小學生(教學實踐).2017(01)
[4]單亞明.小學數學思想滲透于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策略[J].數學大世界(下旬).2017(0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