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芳
摘 要:隨著我國對于幼兒教育事業(yè)發(fā)展的重視,幼兒園成語教學也越來越受到廣泛重視,通過對幼兒園成語教學中所實施的三部曲來進行分析探討,以期來促進幼兒園成語教學的快速發(fā)展。
關鍵詞:幼兒園;成語教學;三部曲
成語教學作為語文教學中的重要一環(huán)有著傳承中華文明瑰寶、弘揚傳統(tǒng)歷史文化的積極重要的作用。現(xiàn)在在教育事業(yè)極為激烈的社會競爭中,學習更是從娃娃抓起,同樣幼兒園成語教學在幼兒園的推廣有利于從小提高孩子的語文綜合能力,為以后升學提前打下良好的知識儲備和學習基礎。成語讀起來朗朗上口,其中蘊含的意義深遠,充滿歷史感和趣味性,引導幼兒園大、中、小班級的學習。在增加孩子閱讀興趣的基礎上,潛移默化引導孩子學習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生活觀,不知不覺教會孩子們?yōu)槿颂幨篮妥鋈说牡览?。與此同時,幼兒園成語教學能夠開闊孩子們的視野,增長知識,增強孩子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腦海中的詞匯量,為以后的作文寫作提供豐富素材,活躍思維。
一、一部曲——興趣
興趣永遠是孩子們學習最好的老師,對于低齡化幼兒的教育來說,應當把培養(yǎng)孩子的學習興趣作為主要教學內(nèi)容?!爸卟蝗绾弥?,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幼兒園孩子本來就是思維活躍充滿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人群,對周圍一切新鮮事物充滿好奇和探究探索的欲望。恰恰我國數(shù)以萬計的成語蘊含著許多耐人尋味的成語故事,或者是寓言、或者是格言、或者是神話、或者是傳奇。每一個成語都是有來源的,細細挖掘不難探索出其中的奧秘和有趣情節(jié),而這些恰恰是最吸引小孩子注意力和聽故事欲望的東西,慢慢會激發(fā)出孩子的記憶興趣和學習的渴望。不得不說,中華文化的魅力源遠流長,影響巨大,在一個個生動有趣的故事中進行學習,往往會帶動意想不到的學習效果,激發(fā)幼兒成語學習的興趣,調(diào)動幼兒的學習欲望,同時也容易使孩子學會主動學習。
二、二部曲——情景模擬
要將成語轉(zhuǎn)變?yōu)閷嶋H情景來讓幼兒進行模擬學習,就要在發(fā)揮孩子能動性的基礎上,容易使孩子們充分理解。發(fā)揮幼兒的多動性特點,發(fā)揮其能動性,是說在我國幼兒園成語教學中,可以試著將孩子們作為教學主體,打破以教師單純講課為主體的形式。學生發(fā)揮主體作用,老師是客體,教師要根據(jù)孩子的教育需求制定不同的教育策略,而不再使用以老師為主的單一教學模式。那么,在這種學習模式中,教師就應該是組織者、協(xié)助者的身份。其實,由于受傳統(tǒng)思想的影響,如果改變就首先要創(chuàng)設出一種情境假設,在情景中進行角色轉(zhuǎn)換,從而激發(fā)學生對學習成語的興趣。
在進行不同情景模擬學習的同時,既可以呼吁兒童熱愛動物,又能激發(fā)兒童成語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性,增強記憶力,同時也可以表現(xiàn)幼兒天真爛漫的童趣和童真。當然,值得注意的是,幼兒園教師也應該轉(zhuǎn)變成語教學理念,打破傳統(tǒng)單一的教學形式,多增加和開創(chuàng)一些便于幼兒接受、易懂易學的新教學方法。
三、三部曲——活用
發(fā)揮幼師作用,引導孩子活學活用。幼師最大的任務不是單純教導學生學習,而是以組織學生以游戲為基本載體,勞逸結合,將學習和游戲相結合,關注每一個孩子的成長,要知道就是因為每個人都是有個別差異的,促進每個幼兒在保持獨特性的情況下健康快樂地成長。
平時幼兒老師帶幼兒在戶外進行活動時,老師可以讓孩子活學活用,讓孩子融情于景,自然而然考核孩子成語的應用和學習。例如,當微風吹過樹葉,樹葉緩緩而落,可以教導孩子風吹葉落、葉落歸根;當看到太陽落山可以教習孩子:落日西斜、夕陽西下;當看到小河小溪可以教習孩子:流水潺潺、大江東去等。
生活充滿了創(chuàng)造力,學習又離不開生活。成語不是死物,是人們大量實踐生活經(jīng)驗所積累形成的,成語最終還是要應用到人們的實際生活中。對于幼兒來說,教會他們活學活用成語、會舉例子、會與人進行交流說話,不僅可以讓幼兒便于理解和接受,增強他們的熟悉感,也能通過日常生活中所常用的短小精悍、生動形象的成語來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的品性和文化修養(yǎng),當然最終目的是學會學以致用。只有這樣才能為孩子們以后的相關知識學習打下基礎。
其實對于幼兒教育來說,每天學習并不是主要的,幼兒教育最大的意義在于從小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性格和修養(yǎng),在孩子良好品格培養(yǎng)的基礎上為國家培養(yǎng)綜合全面性人才。幼兒教育作為每個孩子一生教育的一個起步點,對于孩子的一生具有非凡意義和作用。所以,在對幼兒成語的教學中,奏響以上三部曲才是真正為孩子的未來著想。
參考文獻:
[1]王有信.教成語的方法[J].幼兒教育,1987(Z1).
[2]成紅萍.把成語引入大班教學的嘗試[J].山東教育,2003(12).
編輯 孫玲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