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玲+王淑萍
摘 要 隨著“一帶一路”等新型發(fā)展戰(zhàn)略的實施,我國與國外國家的聯合日益密切,而英語作為一門世界通用性語言,國內企事業(yè)單位對于英語人才的需求量也在不斷增加。以往的大學英語教育片面重視學生理論知識的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口語和實際應用能力不強,在畢業(yè)求職時容易受到負面影響,必須要與時俱進的對大學英語教學方法進行改革。文章首先對傳統語文教學方法進行了分析,隨后就如何借助于傳統語文教學方法進行大學英語教改提出了幾點建議。
關鍵詞 語文教學 大學英語 方法分析 啟發(fā)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0引言
語文和英語都是語言類學科,兩者在教學方式上有很大的共性。語文作為我國的母語,在以往的教學中積累的豐富的經驗,其中的許多教學方法對于大學英語教學改革也有很大的啟發(fā)。因此,大學英語教師應當嘗試從傳統語文教學方法中汲取精華,并將其在英語課堂中實踐運用,為大學英語教學質量的提升提供必要的幫助。
1傳統語文教學方法分析
1.1聽說讀寫并用
在語文課堂上,教師講課、學生回答問題都是使用漢語,所有語文教學的過程實際上也是學生學習和應用語言知識的過程。此外,學生通過閱讀教材或是其他課外書籍,還能夠積累豐富的文學知識,也可以為語文寫作提供素材。因此,傳統語文教學能夠將語言學習的四要素--聽、說、讀、寫有機結合起來,從而實現學生語言能力的綜合提升。而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有些教師擔心采用全英文授課可能會導致學生聽不懂,或是跟不上教師的節(jié)奏,因此教師采用“半漢語+半英語”的講課模式,雖然提高了講課進度,但是不利于學生英語聽力和口語能力的提升。從這一點來看,語文教學方法對英語教改有借鑒作用。
1.2語言環(huán)境豐富
學生在校期間鍛煉語文技能、提高語文素養(yǎng)的機會較多,除了在語文課上接受教師的專業(yè)指導和培訓外,許多課外活動也能夠為學生語文學習提供一些支持。例如,學校每學期都會組織一次辯論賽,學生在準備、練習和比賽過程中,可以鍛煉自己的漢語語言使用能力,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技巧;除此之外,像學生自發(fā)組織的一些詩歌社團、書法社團、文學社團等,都可以為學生語文學習營造良好的環(huán)境。雖然多數大學內也有英語相關的社團,但是數量較少、規(guī)模較小,也就不能為大學生英語口語鍛煉和綜合素質提升起到顯著的作用。
2新形勢下傳統語文教學方法對大學英語的啟發(fā)
2.1循序漸進推行全英文授課
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學生在初中、高中階段的英語學習重點集中在詞匯、語法知識上,聽力能力和口語能力相對較差。進入大學后,教師要嘗試使用全英文授課,以此來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在開始階段,教師可以在一些重難點知識處使用漢語進行解釋,其他時間使用英語;然后循序漸進的增加英語授課比例,讓學生逐漸適應這種英語教學模式。除此之外,教師也要重視體現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更多的給予學生表現機會。通過提問等方式,讓學生回答問題或發(fā)表個人的見解,或是嘗試使用小組討論的形式,要求學生用英語與其他小組成員進行討論,在借鑒課堂問題的一過程中,學生的英語口語能力也得到了鍛煉。
2.2分層閱讀積累英語知識
高爾基有句名言:“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閱讀不僅能夠拓寬學生的視野,了解更多的西方文化知識,而且也可以讓學生在閱讀中增強語感,這對于個人英語素養(yǎng)的提升也有促進作用。教師可以為學生推薦課外書籍,也可以讓學生自己選擇感興趣的課外書。為了保證閱讀效果,每周至少要保證2課時的閱讀時間。教師也可以通過布置課外作業(yè)的形式,讓大學生利用充裕的課余時間進行閱讀。教師要注意教授學生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例如常用的有粗度、精讀兩種:粗度可以提高學生的段落概括能力,精讀可以幫助學生積累優(yōu)秀的英語語句等。在閱讀過程中,學生也要像語文閱讀那樣,做好詳細的筆記,甚至可以利用課后時間寫一篇讀后感等,這些閱讀方法的英語,都能夠對學生的英語寫作能力也起到了提升效果。
2.3廣泛讀聽,學會模仿
積極閱讀辭典的目的就是掌握豐富的英語詞匯,而只有收聽英語會話與朗讀,才能準確掌握英語的表達方式,促進英語聽力能力的提升,這與傳統語文教學中的“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的方式有異曲同工之妙,聽得多也就能明白會話中的單詞含義及會話意思。當前在新形勢下,由于新媒體的廣泛使用,可以通過電腦下載的形式,利用手機和平板電腦等設備隨時隨地收聽英語聽力;同時在互聯網不斷普及的背景下,英語的閱讀不再只局限于英語文學作品閱讀方面,還可以聽英文歌曲或看英美國家的電影等,從而寓學習于娛樂,促進學生英語學習興趣的提升。另外,由于漢語和英語之間存在極大的差別,而模仿對學生來說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應引導學生學會模仿,通過對別人語調語音、寫作能力、交流神態(tài)等方面的模仿來學習英語。目前許多大學生不擅長模仿他人,喜歡獨樹一幟,在學習或寫作過程中喜歡按照自己的思路來表達情感,常常出現與正確的英語邏輯思維不相符合的表達方式,因此學會模仿顯得尤為重要。
3結語
新形勢下社會對高校人才提出了更加嚴格的要求,尤其是在英語技能方面,學生只有具備聽、說、讀、寫、譯等多種技能,才能更好的滿足社會用人需要,提高市場求職競爭力。語文和英語作為兩種語言類學科,傳統語文的一些教學方法對英語有很大的啟發(fā),英語教師可以有選擇性的借鑒語文教學的優(yōu)秀策略,進而為大學英語教學工作的開展提供必要的參考和借鑒。
作者簡介:李春玲(1969-)女,河南商丘人,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漢語言文學創(chuàng)作;王淑萍(1973-)女,寧陵人,本科,教師,研究方向:英語教學。
參考文獻
[1] 蔣柿紅.淺談傳統“慎獨”思想對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改革的啟示[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2,31(02):153-155.
[2] 李俊麗.任務型教學法在大學英語教學改革中的實踐探索[J].語文學刊:外語教育教學,2016(06):150-15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