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建華
摘 要:新課改背景下的語文教學愈加注重教學的實效性,教學不僅要完成知識與技能的基本任務,更需要對學生的態(tài)度、情感和價值觀產(chǎn)生影響。文字是溝通和交流的紐帶,更是能夠直達內(nèi)心的密鑰,文字凝聚了千百年來古今中外的智慧之光,語文教師要擔負好學生成長道路上的良師益友,發(fā)揮文字“潤物細無聲”的教育作用。
關鍵詞:初中語文;思想教育;滲透
新課程標準指出:“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闭Z文是一門工具性、人文性、思想性和教育性完美結(jié)合的學科,語文學習的衡量標準不是體現(xiàn)在語文試卷上分數(shù)的多少,而應該表現(xiàn)在教師和學生相互促進的點點滴滴,在教學的同時進行思想教育這不是附加任務,而應該是語文教學中的最和諧音符。
一、思想教育是一盞明燈,指引學生不斷前行
初中階段是學生身體和心理的快速成長期,語文教學應該著重從情感入手,學習之初就需要讓學生從思想上重視學習,指導學生確立人生的目標,樹立遠大的理想。把文字當成是一種基礎,學習看做是工具,萬丈高樓平地而起,通過不斷的學習,掌握更多的文化知識,才能站得更高,看得更遠。教學中可以通過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讓學生從別人的筆下認知世界的巨大,從內(nèi)心激發(fā)學生奮斗的波瀾,以堅持不斷的思想教育幫助學生從學海中找到明亮的燈塔。
教師切勿把自己的意愿強加給學生,可以通過壯美的山河、真摯的感情、崇高的友誼、自然的瑰麗,引發(fā)學生內(nèi)在的渴望,去感受生命對自己的召喚,讓學生心底建立起對未來的無限熱愛,并在其指引下不斷完善自我。教師可以適當?shù)刭澝篮凸膭顚W生,讓其在學習的過程中找到自信,并堅持不懈地努力。當然,語文教師還要適當?shù)匕鸭覈庾R滲透給學生,讓學生從狹隘的利己主義中走出來,將自己的前途和祖國的命運聯(lián)系在一起,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二、語文是思想教育的溫床,能開出絢麗的花朵
相比較其他學科而言,語文進行思想教育具有很大的優(yōu)勢,教師不需要刻意安排,就有很多機會可以從多個角度對學生開展思想教育。首先,課本為我們提供了大量的素材,有朗朗上口的《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遼闊壯美的《蘇州園林》,感人至深的《背影》,潔身自好的《愛蓮說》,浩然之氣的《過零丁洋》,追尋人生的《再塑生命》等等。這些名篇佳作,本身就蘊含著強大的精神力量,給予我們諸多啟示。其次,語文教學的形式也是非常多樣的。除了課堂的授課和學習,還可以通過課外閱讀讓學生積累大量課外知識,豐富情感體驗;通過寫作可以讓學生張揚青春,激揚生命,表達出個性化的文字和思想。
此外,還可以整合資源,開展專題活動。比如通過專題演講或征文比賽的活動引起學生深層次的認知??梢越Y(jié)合國慶節(jié)開展“愛國愛家”主題演講活動,讓學生暢所欲言,抒發(fā)自己的理想與抱負,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再比如,在教完《長征組歌》之后,組織學生開展了征文活動,要求學生自行搜集有關長征的資料以及感人的事跡,撰寫幾篇有關長征的文章,并在班級開展展覽與評比活動,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寫作能力,同時也使學生受到了愛國主義教育。
三、教學是一項多元化活動,靠滲透也靠影響
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過程中,語文教師所起的榜樣作用也是十分重要的。著名的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曾經(jīng)說過:教師是學校最重要的師表,是直觀的最有效的模范,是學生活生生的榜樣。從某種意義上說,教師是一本活的思想教材,教師熱愛教育事業(yè),熱心教學工作,認真?zhèn)湔n,積極負責,關心學生,對學生都會產(chǎn)生潛移默化的影響。事實證明,有不少學生之所以喜歡一門課程或樂于接受某位教師的教育,往往是因為他喜歡那個教師;一個班級的學生,其學習風氣、學習習慣以及對學習語文的積極性,也往往與教師有關??梢妼W生進行思想素質(zhì)的教育,不是光靠教師講大道理就能奏效的,還要靠教師在教學中表現(xiàn)出來的工作精神去感染學生,所謂言傳身教也就是這個道理。
語文課堂是文字智慧的棲息地,走出教室,走下三尺講臺,教師就是學生心靈的對話師,教師要善于對學生開展思想教育工作,除了動員學生的學習精神外,還可以把一些身邊的榜樣推薦給學生,某位同學刻苦學習之余學習了泥塑,使得中華傳統(tǒng)文化得以傳承;某位老師除了授課能力非常強,他還組織了科研團隊,發(fā)明了多項專利,造福大眾。讓學生的浮躁心靈覓得凈土,沉下心思把所學知識與生活相聯(lián)系,從點滴做起,將思想教學的成果落到實處。從他人的經(jīng)歷和成果激發(fā)學生思考,做一個腳踏實地有社會責任感的人。
當然,思想教育是一種隱性的教育,不像分數(shù)那么容易量化,很多教師會在教育過程中感到迷茫甚至失落,但是我們只要堅持不斷地進行思想教育的滲透,學生未來肯定更加輝煌燦爛。思想教育滲透的途徑遠不止上述幾種,教學中教師只要時刻牢記以語文知識為基礎,“文”“道”結(jié)合,就可以在潛移默化中讓學生受到思想品德的熏陶,作為一線教師,要努力探索更多適合當代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形式,以更好地發(fā)揮語文學科育人的功能。
參考文獻:
[1]劉全縣.淺談初中語文教學中德育教育的滲透與融合[J].教育現(xiàn)代化,2017(20):93-97.
[2]孔萍.淺議初中語文教學中德育教育的滲透[J].課外語文(上),2017(5):188.
[3]宋曉琴.讓德育教育滲透到初中語文教學中[J].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