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賓
摘 要:歷史是高中階段的教學重點,歷史科目知識點較多且涉及古今中外,對學生而言學習理解難度較大,如何有效開展教學十分關鍵。隨著“以人文本”教學觀念的深入人心,更加注重學生學習的自主性,開放性教學愈發(fā)受教育者推崇,越來越多的教師開始運用此種教學方法。結合現(xiàn)階段高中歷史教學實際情況,論述開放性教學的應用。
關鍵詞:高中歷史;開放性教學;學習興趣;主體地位
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往往單純負責傳授知識,對課堂趣味性及學生學習自主性重視度不夠,長期如此不僅會使學生興趣下降,更會扼殺學生思維,不利于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提升。開放性教學以學生日常生活經(jīng)驗與理論知識為基礎,使學生在獨立自主、充滿趣味性的空間學習,有利于學生各項能力的提升。現(xiàn)階段部分教師對開放性教學的重要性認識不足,針對這種情況,教師應意識到開放性教學的重要性,并在實踐中不斷摸索以尋求最佳教學方案。
一、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及能力
對學生而言,擁有一定自主學習意識及能力不僅對其現(xiàn)階段學習有利,更有助于其今后的發(fā)展,開放性教學的有效運用能使學生體會到自學的樂趣,并在自學中形成其自身獨特的學習方法與技巧,有利于提高學生成績。例如,教學《第一次工業(yè)革命》與《第二次工業(yè)革命》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自由結合成若干小組并以小組為單位開展自學,布置一定任務并讓學生以完成任務為目標相互討論、交流意見。學生自學結束后,教師應抽查提問部分學生回答問題以檢驗學生自學情況,在課堂末尾教師應對本節(jié)課進行總結,告訴學生第一次工業(yè)革命與第二次工業(yè)革命開始時間、涉及重要國家、主要內(nèi)容等,督促學生將其記錄下來并在課下重點記憶背誦。讓學生自學的方法不僅能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意識及能力,更能使學生具有一定的團隊意識與合作能力,使學生學會如何與團隊中的其他個體相處,讓學生意識到團隊合作的重要性。
二、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開放性教學突出的特點之一為趣味性較強,與傳統(tǒng)課堂相比,開放性課堂氛圍更加活躍,能使學生體會到學習的樂趣,主動投入到學習中,有利于活躍其思維,提高學習效率。首先,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為學生普及課外知識,例如,在教學《抗日戰(zhàn)爭》一課時,除課本知識外,教師可以講解地雷戰(zhàn)、地道戰(zhàn)等有名戰(zhàn)法,在提高課堂趣味性、激發(fā)學生興趣的同時開闊學生眼界、拓寬學生知識面。其次,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教學等調(diào)動學生學習興趣,例如,在教學《洋務運動》一課時,教師可以播放有關視頻,使學生了解洋務運動的主要內(nèi)容,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洋務運動“師夷長技以制夷”的理念,且能使課堂更具有趣味性,有利于激發(fā)學生興趣。
三、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
開放性教學模式更加注重教師與學生的交流,教師不再單純扮演知識的傳授者,而且注重培養(yǎng)學生思維、引導學生思路發(fā)展。例如,教學《近代中國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一章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聯(lián)想中國近代戊戌變法、洋務運動、辛亥革命等思考為什么只有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了成功。在布置問題后讓學生相互討論、共同思考,在其過程中教師應定期啟發(fā)學生思維,例如詢問學生:“運動分別是什么性質(zhì)?”“是否徹底?”等等,引導學生思維使學生意識到戊戌變法、洋務運動等反帝反封建不徹底,留有對清政府的幻想,辛亥革命的失敗則是由于資本主義制度不適合于中國,唯有新民主主義革命是一次完整的反帝反封建性質(zhì)的革命,故新民主主義革命最終取得了成功。開放性教學的有效運用能使學生邏輯、思維、判斷等多種能力得到提升,且有助于學生歷史思維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鞏固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
開放性教學的有效運用能鞏固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使學生成為教學的真正受益者。首先,開放性教學注重學生自主探究過程,使學生成為獨立思考的個體,教師可以在課前給學生一定的準備時間讓學生備課,在課堂上抽出一部分時間讓學生試講,并在試講結束后由教師進行補充。其次,開放性教學更加貼合學生需求,在運用開放性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詢問學生意見,結合學生實際需求選擇教學方式,調(diào)整教學速度,使學生最大化受益于教學。最后,開放性教學中教師與學生間有更多交流機會,有利于構建和諧友好的師生關系,使學生更愿意將自身學習與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分享給教師,拉近師生間距離,有利于各項教學管理工作的良好開展。
在新課標要求下,現(xiàn)階段教學更加注重學生主體地位,而要擺脫傳統(tǒng)“教師講、學生學”的模式就應有效運用開放性教學。教師可以嘗試結合現(xiàn)階段高中歷史教學實際情況,從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及能力、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以及鞏固學生在教學中主體地位等方面開展開放性教學。教師應意識到教學的真正目的所在,更加熟練地運用開放性教學,不斷提高高中歷史整體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陳靜.高中歷史課堂中開放性教學的應用及探討[J].考試周刊,2015(97):135.
[2]潘韜.開放性教學法在高中歷史課程中的應用研究[J]. 教育教學論壇,2012(3):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