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萍
摘 要:“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的道理在教學活動中尤為重要,我們深知,沒有精心預設的教學難以達成理想的狀態(tài),沒有精心謀劃的教學有可能“物是人非”。所以在教學中應善于捕捉意外,并靈活地加以引導利用,通過以問促思、以問誘思、以問激思等方式,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問題分析與研究之中,在問題的引領下學會分析、學會思考,從而生成學習創(chuàng)新,讓我們的數學教學多一份意外之外的精彩與絢麗。
關鍵詞:預設;生成;意外;主動性
預設是課堂教學的基本要素,也是把握教學走向的重要劇本。當然,我們深知“課堂應是向未知方向挺進的旅程,隨時都有可能發(fā)現意外的通道和美麗的圖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須遵循固定線路而沒有激情的行程”這一最基本的道理。所以善待課堂中的一切,以最敏銳的直覺感受意外生成,應成為教師的一種技能,一種智慧。因此,在實際教學實踐中,教師應善于觀察學生的各種表象,哪怕是一絲遲疑,也要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也許正因為那一絲遲疑,會打開課堂教學的另一扇窗戶,讓我們體會到生成的美麗,領略到那一刻的絢麗。
一、以問促思,放飛思維
我們深知,任何一堂課不管教者多么深思熟慮,它都不會是一帆風順的。因為我們課堂所面對的不是機械模板,而是一個個具有個性的鮮活生命體,他們有自己的學習經驗,有不同的生活積累,也有不同的思維方式。諸多因素,造成了面對同一個問題或現象,他們會從自己的角度做出相應的反應,所以在課堂上教師就得敏銳地把握可能出現的“精彩瞬間”,并能善假使用,使之成為叩開學生思維的重要鑰匙。
如,在“百分數的認識”教學中,我們一般都能感受到:當課件展示出例題1中的統(tǒng)計表時,學生一般都感到無所適從,也不知道從哪里入手思考。面對這樣的尷尬局面,我們教師該如何應對呢?很多時候,我們會設計這樣的問題:“你能不能想辦法進行比較呢?”“你能比比誰投得更準嗎?”這一組問題看似對學生有所啟發(fā),但實際上學生還是一臉茫然,因為他們不知道到底是比較什么?
生:我認為應該把吳力軍先排除掉,因為他沒有投中的有12次,太多了。
生:這樣的比較好像不太對,他們每一個人所投的總次數不一樣多。
師:你的分析很有意思,那我們應該抓住什么去研究呢?
生:那我們看誰投中的次數多,就選誰。
生:不好!我認為,我們應該先算一算他們各自投中的次數占總次數的幾分之幾,再進行比較。
學習就是一個集思廣益的過程,也是一次次思維碰撞的過程,更是一次次思想交互的過程。案例中,教者善于利用學生的不同爭議為契機,設計追問,促使學生再度回歸問題、審視問題,并在不同的分析中逐步明晰:選擇優(yōu)秀的隊員不只是比較投中的次數多少,或未投中的次數多少,而是看誰的投中率更高。這樣的設問,不僅能激發(fā)學習思考,更能打開新知探究之門,讓學習研究更具指向性。從中不難看出,教者的課前預設盡管有目的性,但還不能全面地涵蓋學生的學習感知,因此,教師只有及時捕捉生成的有利時機,才能更靈活地選擇有效策略引領學習,引導課堂,讓學生的數學探究更加生動起來。
二、以問誘思,激活潛能
課堂上教師的精彩不是最美的風景,學生的精彩才是真正的精彩。所以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就得時刻關注學生的生成,以此來造就學生的精彩,打造精彩的教學。善于設計問題,引領學生去研究、去思考,就一定能更好地契合學生的學習需求和認知狀態(tài),讓學生的學習更具活力。
如,在“百分數認識”教學中,我們就可以利用六年級學生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說出自己見過的百分數,自己收集到的有關百分數的例子,在討論中豐富感知,在交流中拓展視野,在思考中獲得感悟。
生:海之藍酒的盒子上就有42%這個標記。
生:我看到一件羊毛衫的標簽,含羊毛85%,腈綸15%。
生:這是一件襯衫的吊牌:棉75%,其他25%。
生:我還在電視中看到這樣的播報,我市今年的工農業(yè)總產值比去年增長了11.6%。
……
師:剛才同學們說了這么多有價值的百分數,你們知道它們表示的是什么嗎?
生:海之藍酒42%,指的是其中食用酒精占酒總量的42%。
生:襯衫吊牌中的75%,指的是棉的含量是襯衫總量的75%,腈綸的含量則是襯衫總量的25%。
……
師:分析得非常棒!你還見過與它們不同的百分數嗎?
生:我聽說,有的商品利潤率高達200%。
生:上次英語考試,老師說我們班考得很好,百分之百及格了。
……
案例中教者能夠從容地面對學生的學習研究,并在適當的時候提出追問,這樣的實踐,給我們的數學教學帶來一股清風。正因為教師的設問,學生的思考也就逐漸跟進了,學生不僅能找出自己看到的、聽到的事例,更能學會思考,嘗試解讀百分數所蘊含的基本要義。筆者想,也正因為有了這樣的追問,才會讓我們的課堂教學環(huán)環(huán)相扣,更加的睿智,也使學生知道如何思考、怎樣更好地研究知識。
同時,再度設問,“分析得非常棒!你還見過與它們不同的百分數嗎?”讓學生的視野再度延伸,學生在聯系生活后找出像200%、100%等特殊的百分數,也為他們后續(xù)深入研究百分率提供一些感知,從而使我們的數學教學更具科學性。有效的設問,再度激起學生深入探究的欲望與潛能,也能更好地喚醒學生的生活記憶與生活經驗,精彩也就在學生頭腦風暴刮起后絢麗登場。
三、以問激思,開闊視野
任何一次成功都不是偶然,它始終只會光顧有準備的頭腦。同理,我們要想讓我們的課堂教學獲得學生認可,獲得預期的實效,使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閃現智慧的火花,那么就得有課前精心預設的文本,就得抓牢學生的基礎解析,抓細教學每一個環(huán)節(jié)的構思,更要在課堂實際教學中善于把握學生的學習動態(tài),精心設問,以問激思,并實現學習的合情碰撞,開闊學生的視野,讓學習變成思想的交互,智慧的大碰撞。endprint
同樣在“百分數的認識”教學中,在課堂總結環(huán)節(jié),既要做好必要的學習梳理的思考,又要謀劃好學習總結歸納的思考,給學生交流的時間,創(chuàng)造交流學習的機會,使得總結環(huán)節(jié)真正成為學生反思、總結的過程。
師:經過這么多的學習研究,你還有什么疑惑嗎?
生:老師,百分數不是也有分數這個詞嗎?我怎么感覺今天學習的內容一點也沒有分數的影子啊。
生:這個我知道,書中明確寫了,百分數也叫百分率、百分比,所以它不是簡單的分數,而是一種新的數。
生:是的,百分數表示的是一種除法關系,這點和一般分數有點相似,但是更多時候是不同的,它表示兩種量之間的倍數關系。
……
生:那人們有時還有百分點這個說法,它跟我們學的百分數一樣嗎?
師:你的問題很有研究價值,有誰知道百分點這個知識的?
生:我聽到過,爸爸和媽媽常討論,今天股票跌了幾個百分點,漲了幾個百分點。
生:我在一份報紙上看到過這個例子。我國青少年眼睛近視率呈現出東部地區(qū)高西部地區(qū)低的現象,東部地區(qū)青少年眼睛近視率高達38.9%,西部地區(qū)則為19.4%,所以東部地區(qū)比西部地區(qū)青少年眼睛近視率高19.5個百分點。
生:哦!從這位同學的例子中我明白了,19.5=38.9-19.4,19.5個百分點是這樣得來的。
生:是這樣啊!百分點就是百分號前面的數相減得來的,我明白了。
……
案例中,因為教師的放手,我們欣喜地看到學生精彩的辯論,也看到學生思維的獨特之處。學生的疑惑也許就是我們再度深入學習研究的良好資源,更是學生思想碰撞的大好素材;所以我們要學會停下來、等一等,讓孩子去思考、去積極聯系,這樣我們才會收獲無限的精彩。如果沒有教師的疑問,我們可能永遠不會去解析百分點的認識,更不會知曉學生的學習經驗和知識積累狀態(tài)。無疑,百分點的介入拓寬了全體學生的視野,也讓我們的教學走出惟教材、惟教案的框架,也使學生的自主性得到發(fā)揮,個性得到張揚。
學習是學生的自主行為,也是學生不斷探索的行為,更是發(fā)生在學生頭腦中的風暴,所以我們教師應學會善假學習中生成的資源,精心地引導,這樣我們就能看到有活力的學生、有活力的課堂、有魅力的教學活動??傊覀冊O計教學預案時不能拘泥于細節(jié)的精彩與精雕細琢,而應該學會彈性處理,做到細中有粗,粗中有細,緊緊圍繞學生的實際去構劃。筆者相信,這樣的預設與掌控,能夠為調節(jié)生成資源、再度教學設計留下充裕的時間和廣闊的空間,讓課堂時刻演繹意料之外的精彩……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