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媛
〔摘要〕隨著我國“全面二孩”政策的實施,關于二孩家庭的孩子養(yǎng)育問題越來越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許多研究者將注意力投向如何讓大孩悅納二孩的到來,卻很少關注如何應對二孩家庭中的手足沖突,父母在教育兩個孩子問題上依然存在各種困惑。本文希望通過對二孩家庭中常見的矛盾沖突進行剖析,為廣大父母探索一種具體、簡便、操作性強的解決孩子之間矛盾沖突的教育方法和技巧。
〔關鍵詞〕“全面二孩”政策;二孩家庭;手足矛盾;教育方法
〔中圖分類號〕G4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2684(2017)36-0070-03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快速發(fā)展的同時,也帶來了一系列的社會問題,如人口老齡化、失獨家庭養(yǎng)老難、城市建設用工難、獨生子女教育難等問題。2015 年10 月,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實施“全面二孩”政策,結束了三十多年來嚴苛的獨生子女政策。中國全面進入二孩時代,這引發(fā)了眾多學者開始從獨生子女逐漸轉型為二孩家庭教育方面的研究。相較于獨生子女家庭,二孩家庭中的父母面臨著一大教育難題——如何化解孩子之間的各種矛盾沖突,讓孩子們既能收獲受益終身的手足之情,又能感受到父母獨一無二的愛。但是,目前在我國很少有分析二孩家庭中父母養(yǎng)育方法的研究文獻。因此,本文首先介紹二孩家庭中常見的手足矛盾表現形式。其次,基于心理學理論,分析二孩家庭中手足矛盾的根源。最后,探討二孩家庭中父母應對手足矛盾沖突的教育方法,以期能為我國二孩家庭中的父母提供一種實用、高效的教育方法和技巧。
一、二孩家庭中手足矛盾的常見表現形式
(一)嫉妒爭寵
同胞競爭是二孩家庭常見的現象,從幼兒發(fā)展來看,這種對兄弟姐妹的排斥是正?,F象。美國一項研究發(fā)現,人類的嫉妒情緒始于出生初期6個月,年幼的兒童對于父母愛別人非常敏感,比如不滿1歲的嬰兒,在媽媽給別的嬰兒喂奶時,常會表現出不安、憤怒等嫉妒情緒。因為嫉妒,孩子會故意問父母一些難以回答的問題,比如“媽媽,你最愛誰?”“爸爸,我和姐姐誰做得最好?”假如父母說其中一個孩子好,另一個孩子肯定非常失落,假如說兩個都好,孩子們又不買賬,這無疑給父母出了道難題。
(二)打架斗嘴
二孩家庭中孩子之間的打架斗嘴是極其常見的現象,特別對于年幼的孩子來說,他們的處事方式尚處在較幼稚的水平,內心有任何的不滿都容易通過打或罵的方式來表達。為了引起大人的關注、搶奪玩具、不滿游戲規(guī)則等都可能成為孩子之間打架或斗嘴的原因,每當這個時候,父母總是最頭痛的,要不兩個一起批評,要不只針對大孩,這都可能造成打架斗嘴的情況日益增多,惡性循環(huán)。
二、二孩家庭中手足矛盾的根源
(一)出生順序
著名心理學家阿德勒在《個體心理學》中曾提到:孩子的出生順序影響孩子的心理發(fā)展。在同一個家庭中,即使只有兩個孩子,也不會處于完全相同的情境,因此,每個孩子都會表現出他獨特的生活方式。(本文只針對二孩家庭,因此省略了其他排行孩子的特點。)
1.排行最大的孩子
相對于弟妹而言,排行最大的孩子通常表現出服從性高,觀念保守,對自己的地位容易焦慮,情緒容易緊張,非常希望獲得別人的敬仰和尊重,甚至寧愿為此去勉強自己做些根本不喜歡的事情。
2.排行最小的孩子
排行最小的孩子容易成為家里的寶貝,比其他的孩子更任性,也更樂觀,總是無憂無慮,具有與生俱來的幽默感,指望得到別人主動的幫助,會“違背”父母的期望,經常與責任感作斗爭。
每個孩子對環(huán)境都有著自己不同的理解,也會對父母相同的舉動做不同的解釋。我們關注原生家庭對人的影響,要關注父母營造的氛圍,還要關注孩子在家庭中的位置,這個位置決定了價值觀的形成,性格的形成。
(二)缺乏安全感
手足矛盾沖突的另一大誘因是大孩在面對突如其來的家庭新成員時,會出現缺乏安全感的癥狀,覺得自己在父母心中的地位被取代了,害怕父母因為弟弟妹妹而忽視自己,害怕失去父母的愛,從而引發(fā)嫉妒弟弟妹妹的情緒,更加表現出對父母的愛的渴求。因此,他們通過各種挑戰(zhàn)行為或退行行為來引起父母的關注,通過與弟弟妹妹打架斗嘴來宣告自己在家中的地位和威信。
(三)父母不恰當的教育方式
1.差別對待
父母對待孩子的方式總是不同的,沒有兩個孩子會經歷完全一樣的教養(yǎng)環(huán)境,而這往往體現在父母對兩個孩子是否存在“差別對待”。差別對待(differential treatment)即父母在情感、投入或者管教等方面更多地指向某個孩子,而更少地指向另一個孩子的方式。如果家中的一個孩子發(fā)現自己得到父母的積極教養(yǎng)少于另一個孩子,那么即使是積極的教養(yǎng)方式也未必是好的。差別對待的影響遠遠超過父母教養(yǎng)本身。
2.過分干涉
兩個孩子發(fā)生矛盾沖突時多半是因為小事,孩子之間完全可以自行解決,但按照中國傳統(tǒng)的家庭教育理念,父母總忍不住站出來充當法官,認為哥哥姐姐要讓著弟弟妹妹,發(fā)生矛盾時有的父母“對人不對事”,以家長的權威姿態(tài)要求哥哥姐姐應該大度、做榜樣,否則將受到懲罰,這無疑在大孩子心中種下對弟弟妹妹“恨”的種子,也是手足矛盾此起彼伏的重要原因。
3.隨意比較
在二孩家庭中,最忌諱的就是將孩子放在一起比較。父母的本意是給孩子樹立榜樣,但有時會適得其反,優(yōu)秀的孩子會為自己驕傲,但另一個孩子很可能會一直不快樂,他又怎么會喜歡把自己比下去的兄弟姐妹呢?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引入毫無意義的競爭,只會傷害他們的手足之情。
三、應對二孩家庭中手足矛盾的教育方法
(一)充分信任孩子
1.離開
當孩子之間只是爭吵斗嘴時,父母最好的處理方式就是“離開”,相信他們能解決,并用溫和的態(tài)度告訴孩子“我相信你們能自己解決”。endprint
2.引導他們走出爭斗的環(huán)境
當孩子之間的矛盾沖突升級成打架時,家長需要把孩子們從爭斗的情境中引導出來,并對他們一視同仁:“你們可以打架,不過你們必須到外面去打,打完再回來?!被蛘摺澳銈兛梢匀ゲ煌姆块g,直到想好不再打了再出來?!庇只蛘摺澳銈円黄鹫乙粋€房間待著,想辦法解決你們現在的問題,解決好了再出來?!碑敻改覆贿^分干涉時,許多看似問題的問題都會迎刃而解。
(二)獨特的專屬待遇
許多時候,孩子要求的公平并不是要得到父母同等的對待,他們需要的是獨特的,只屬于自己的專屬待遇,因此,在生活里父母需要細心觀察,發(fā)現孩子不同的特點,根據孩子個體需求來給予孩子獨一無二的愛。
以下用一個實例來展示如何給孩子獨特的專屬待遇。
(場景:姐妹倆一直追問媽媽,到底最愛誰?)
媽媽:(對姐姐)我最愛你的溫柔善良。
媽媽:(對妹妹)我最愛你的活潑開朗。
(三)避免比較
1.只描述你看到的事實;
2.表達你的感受;
3.和孩子商量可以怎么解決這個問題;
以下用一個實例來展示如何避免比較。
(場景:五點放學,媽媽開車在學校門口接兄弟倆,弟弟五點十分上車,哥哥卻五點半才姍姍來遲。)
愛比較的媽媽:“你到底跑哪去了?能不能像弟弟一樣準時上車,沒有一點當哥哥的樣子!”
避免比較的媽媽:“我五點到學校門口,現在等到你是五點半了(描述事實),等了你半個小時,我很擔心也有些生氣(表達感受),回到家后我們一起商量一下有什么方法能讓你輕松放學,我又不用擔心和生氣(一起尋求解決辦法)。”
4.允許每個孩子做自己。
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孩子,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獨特的個性和氣質特點。兩個孩子雖來自同一母體,但氣質、相貌和性格卻完全不同。正是因為存在種種差異,父母要帶著欣賞的眼光看待孩子身上的不同特點,比如大孩學習成績特別好,二孩體育運動非常強,如果我們用大孩學習成績的標準去要求二孩,用二孩體育水平去要求大孩,那只會埋沒他們各自的特點,也影響了手足之情。
以下用一個實例來展示如何讓每個孩子做自己。
(場景:鄰居看到姐姐跳舞跳得特別好,連連稱贊……)
傳統(tǒng)的媽媽:“是呀,姐姐跳舞跳得特別好,妹妹就不行,學了這么久一點長進都沒有,不知什么時候才能趕上她姐姐。”
學了技巧的媽媽:“是呀,姐姐跳舞跳得特別優(yōu)美,妹妹鋼琴彈得特別熟練,她們都很努力。”
總的來說,所有的方法都要以愛為前提,每一個父母都能給孩子百分之百的愛。愛不是數學題,不是說生了兩個或者多個孩子,愛就變成了百分之五十甚至更少,如果有兩個孩子,從今天起,請告訴每一個孩子:“你擁有我全部的愛!”
注:本文獲第七屆“健康杯”心理健康教育優(yōu)秀成果評選二等獎。
(作者單位:廣東省惠州市第八中學,惠州,516008)
編輯/衛(wèi) 虹 終校/于 洪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