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佳楣
摘要: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中的傳統(tǒng)文化教育對學生的影響非常大,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給予充分的重視,積極利用各種有效的教學手段開展古詩文教學,從而不斷提高升學生的傳統(tǒng)文化意識,提高學生的古詩文素養(yǎng),最終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關鍵詞: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傳統(tǒng)文化
古詩詞是古代文化的代表,是古代文化傳播的載體,是中國古代燦爛文化深深積淀的體現(xiàn),更是目前初中語文教學中不可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搞好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對學生各方面的有效提高起著重要作用。 學習古詩詞是學生加強文學藝術修養(yǎng),提高寫作能力及各方面能力的重要途徑。在教學中,教師應清楚的認識到開展古詩詞教學的意義,積極轉變教學觀念,從學生的學習興趣入手,積極的引導學生反復吟誦古詩詞,深入理解古詩詞的情、意,全方位的去提高教學效率,讓初中生能夠在古詩文傳統(tǒng)文化教學中獲取充足的知識,養(yǎng)成良好的語文素養(yǎng),實現(xiàn)全面發(fā)展[1]。
一、初中語文開展古詩詞教學的意義
1、古詩詞的創(chuàng)作手法為學生寫作提供借鑒。寫作教學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點,如果學生能夠熟悉的掌握古詩詞,就可以在寫作中進行引用,提升文章的質量,也能讓學生更好的借鑒古人的創(chuàng)造經驗。古詩詞的創(chuàng)造與現(xiàn)代寫作有一根本上的不同,就是古詩詞的創(chuàng)造,比較注重凝練字句,可以將作者內心的情感、遠大的理想或者對時代的意見等,都在短短的幾句話中體現(xiàn)出來,這就需要寫作者具有較高的寫作水平。通過古詩詞的學習,學生可以去揣摩作者的寫作手法,進而進行模仿,此外,學生對古詩詞的引用能夠對文章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2]。
2、古詩詞的豐富情感能陶冶學生的情操。一般古人抒發(fā)情懷的方式,就是通過古詩詞來表達?,F(xiàn)今我們學生的寫作,大多比較表面,缺乏內涵,或者語句比較平鋪直述,缺乏美感,沒有先進的思想與崇高理想作為支撐,因此古詩詞中對不良風尚、時事弊病的批判以及對祖國大好河山的歌頌能夠陶冶學生的情操[1]。學生通過學習王維的“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能夠感受祖國的秀美山川;學習杜甫的“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能夠感受心憂天下的愁緒;學習辛棄疾的“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能夠感受遠離塵世喧囂的情懷[3]。
二、初中語文古詩文教學的策略探討
1、積極轉變教學觀念,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鬃釉唬骸爸卟蝗绾弥撸弥卟蝗鐦分??!备璧乱舱f:“哪里沒有興趣,哪里就沒有記憶。”這些話都指出了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對于學習的重要性。初中語文教材選入的古詩詞遠的距今兩千多年,近的也有一百多年,都打著時代的烙印,與學生的生活、經歷、學識相差很大,學生對此比較陌生,要透徹理解這些作品,對十幾歲的初中生來說確實是一大難事,加上傳統(tǒng)的教學法抑制中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索激情,使一篇篇充滿靈性的古典詩歌變得枯燥無味,毫無生機,因而一些學生對古詩詞不免敬而遠之,使得古詩詞離學生越來越遠。因此,在初中的語文古詩詞教學中,要想學生愛學、學好古詩詞,那么,教師就必須從學生的學習興趣出發(fā),用學生的學習興趣去帶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引導學生變“苦學”為“樂學”,變“要我學”為“我要學”。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積極的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積極的去學習課程改革指導的思想和教學的方式方法,改變傳統(tǒng)單一的教學模式,采用合理有效的教學方式,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把學習古詩詞看成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從而提高教學效率,為學生的后繼學習打下基礎[4]。
2、引導學生反復吟誦,初步感知。古人云:“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初中課本所選的古典詩詞,都是編者精心挑選的,許多是被歷代傳頌的名言佳句,是詩詞中之精品。只有反復的吟誦,感受古典詩詞的意蘊美,才能讀出情感,感受美感,領會意蘊。吟誦是古詩詞學習的基本切入點。吟誦的直接效果是可以使鑒賞者感知詩詞的音調美和詩詞中的特定氛圍;誦讀的次數(shù)多了,還能引發(fā)鑒賞者的想象、聯(lián)想和感受,潛心品味詩中的意象和意境。通過反復吟誦,學生就能體會詩歌的韻律美,體會作者的情感,還可以豐富學生的想象力,感受作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優(yōu)美意境。在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中,教師在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教師還應積極的教給學生吟誦的技巧,引導學生吟誦古詩詞,引導學生初步感知,促進古詩詞教學效率的提高[5]。
3、深入理解古詩詞,體悟詩歌內涵。反復的吟誦古詩詞時深入理解古詩詞的前提,教學中,教師在引導學生反復的吟誦后,接下來就應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詩歌,鑒賞古詩詞,品味其內涵,體驗其情感。古人云:“興之所至,詩之所寫。”古詩詞一般都是詩人有感而發(fā)之作,大多都與作者的生平、閱歷、遭遇及他所處的時代的社會生活相關。因此,我們學習古詩詞,就必須先對作者的人生經歷及思想情感、時代背景等有一個較為細致的了解。因而,有經驗的語文教師都會在教學古詩詞課前,先讓學生收集詩詞作者之人生經歷及其作品的創(chuàng)作背景,然后通過講述其創(chuàng)作背景來引導學生從整體上去把握好詩歌。最后,鑒賞詩詞,不僅要抓詩的題目,更要把握詩詞中提挈全詩、凝練傳神的關鍵字眼,這就是所謂的詩眼。抓住了詩眼,也就抓住了關鍵,具有牽一發(fā)而動全身之妙。
4、聯(lián)系生活實際,增強古詩詞的應用性。古詩詞雖然是我國古代文學藝術的瑰寶,但在當前的現(xiàn)實生活中仍然有很強的應用性,只有加強古詩詞與生活實際之間的聯(lián)系,才能更好地提升教學的質量。對古詩詞的學習要經歷朗讀、背誦、理解、鑒賞再到應用的過程。教師在進行語文古詩詞的教學中,不能只局限于課堂上,這樣會束縛學生的思維和想象力,所以應該更多地帶領學生走出去,走進大自然。例如帶領學生們爬山,學生們才能更好地領悟杜甫“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豪邁和開闊,同學們心情低落時,可以用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來鼓勵他們。
三、結語
古詩詞的教學對于初中語文教學的質量有非常大的影響,重視初中古詩詞教學已是必然。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我們更應該創(chuàng)新初中古詩詞的教學方式,改變教學觀念,提高其教學質量,這對于提高初中語文教育質量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 張瓊.古詩詞教學探討[J].文學教育(上),2015(09):80.
[2] 孫杰.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方法探討[J].新課程導學,2013(31):55.
[3] 周群英.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探討[J].快樂閱讀:中旬刊,2012(9):74.
[4] 徐輝德.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探討[J].成才之路,2012(32):88.
[5] 張耀賢.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策略探討[J].新一代(下半月),2013(10):26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