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晶
語感培養(yǎng)是一切漢語學習的基本途徑,也是我國語文學習的傳統(tǒng)經(jīng)驗。李伯棠教授在《語感的培養(yǎng)》一文指出:“語感的培養(yǎng)不能一蹴而就,因為語文知識、生活經(jīng)驗、思維成果的積累,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所以我們必須從入學的那天起就要有意識地耐心培養(yǎng),并逐步提高要求,以達到我們的目的?!闭Z感是人在長期的、規(guī)范的言語活動中形成的對語言文學的直覺的、正確的理解能力和感受能力的綜合體現(xiàn)。語文課程的人文性有多方面內(nèi)涵,培養(yǎng)高品位的語感是它最主要、最鮮明的體現(xiàn)。那么,如何在語文學習中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呢?
一、從教師示范中觸動語感
教育家烏申斯基曾說過,教師個人的示范,對于學生的心靈,是任何東西都不能替代的陽光。如果語文教師能以嫻熟自如的、充滿靈氣的語言富有激情地上課,像蜜一樣把學生粘住,那么就會激活學生的語感,潛移默化中使學生的語言鑒賞水平、語言表達能力逐步提高。如,教學《迷人的張家界》一課時,文中有很多描繪自然景色的段落句子,從“從山肢到頂巔,像斧砍刀劈似的,只在它的頂上生長著幾株倉郁不衰的松樹?!苯處熢谑痉独首x這段文字時應抑揚頓挫,注意停頓和感情,盡力表現(xiàn)文字的魅力,讓學生感受到語言的魅力,觸發(fā)學生對文字的感悟,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再如教學《泊船瓜洲》,師生對話時自然地引用“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相思落誰家”等充滿愁緒的詩句,引領(lǐng)學生走進詩的意境。教師通過范讀熏陶學生的語感,引導學生感受文字想要表達的情感,久而久之,學生的語感就會得到提升。
二、從品味語言中領(lǐng)悟語感
實踐證明,要有比較敏感的語感,必須經(jīng)過嚴格的語言分析訓練,做到葉老所說的“一字未宜忽,語語悟精神?!边@語言分析,就是咬文嚼字。閱讀過程中,學會咬文嚼字,學會揣摩詞句的含義,花一番工夫推敲、揣摩才能深入領(lǐng)悟。如《再見了,親人》中有一句:“這真是雪中送炭啊!”“雪中送炭”單從字面上講很容易理解,但如何引導學生品味出它的感情色彩呢?可組織學生思考課文內(nèi)容:文中的“雪”和“炭”指的是什么?表達什么樣的感情?學生議論紛紛:“雪”指的是志愿軍戰(zhàn)士的艱苦生活;“炭”指的是大娘為戰(zhàn)士們送來食物。通過品味,學生對“雪中送炭”有了深入的理解。再如,學習《荷花》一課,對于“荷葉挨挨擠擠的,像一個個碧綠的大圓盤?!边@樣一句話,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談談對“挨挨擠擠”一詞的理解,引導學生想象荷塘的畫面,自由交流,最后呈現(xiàn)真實的畫面,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聲音表達畫面。通過層層推進,感情逐漸走向高潮,從而在品味語言中領(lǐng)悟語感。
三、從語言運用中習得語感
習得語感是一個內(nèi)化、積淀的過程。語文課本所選教材大多文質(zhì)兼美,為學生積累語言提供了豐富而具體的內(nèi)容。倘若學生能將文本語言材料內(nèi)化為自身的積累,對語言文字一定會有靈敏的感覺。因此,教師一定要根據(jù)文本特點精心設計語言實踐的訓練。一是可以用多種寫作方式來培養(yǎng)語感,如仿寫、改寫、寫日記等,在豐富的語言實踐中鍛煉學生的語感;二是讀寫結(jié)合,打通語感鍛煉之路。比如,教學《慈母情深》一文時,當學生讀到“那一天我第一次發(fā)現(xiàn),母親原來是那么瘦小!那一天我第一次覺得自己長大了,應該是個大人了。我鼻子一酸,攥著錢跑了出去……”這時的教室異常安靜。此時,我輕輕地說:“同學們,作者為什么會鼻子一酸,這酸里飽含著什么?在你與母親的生活中,有過鼻子一酸的感受嗎?”由于課前我布置了學生回去觀察母親的容貌,回想與母親生活的細節(jié),此時我從大部分學生的面部表情上都看到了對母親的愛。有的說,母親為了照顧生病的他熬了幾天幾夜沒合眼,臉色蠟黃;有的說,母親總把好吃的東西留給他,自己總是說不喜歡吃,其實她經(jīng)常吃我們剩下的東西……交流過后,我讓他們以“我鼻子一酸,眼淚不爭氣地流了下來……”為開頭寫一段文字。通過品讀課文,然后遷移讀寫,學生有了課堂的閱讀體驗,結(jié)合生活中的觀察,寫得情真意切,很好地鍛煉了語感。
四、從聯(lián)系生活中訓練語感
葉圣陶先生說:“要求語感的敏銳,不能單從語言文字上揣摩,而要把生活經(jīng)驗聯(lián)系到語言文字上去。一個人即使不預備鑒賞文藝,也得訓練語感,因為這于治事接物都有用處。”敏銳的語感和對生活的敏感是聯(lián)系在一起的,人在生活中所接觸到的所有事物,特別是語言,都能刺激他的語感。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把眼前的所讀的語言文字與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相溝通,與文中的主人公、作者一同沉浸在文章所描繪的情境中?!豆鸹ㄓ辍芬晃闹杏羞@樣一句話:“桂花紛紛落下來,落得我們滿頭滿身,我就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學生都有淋雨的經(jīng)歷,教學時,老師引導學生回憶雨絲飄落在頭發(fā)、脖頸上的感受,再想象桂花飄落在身上的情景,學生就能深切地體會小作者當時的快樂與興奮,在接下來的想象說話中,我們聽到了孩子們詩一般的語言,課文的朗讀也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通過語言文字想象“畫面”,通過想象中的“畫面”感悟語言,是培養(yǎng)語感的重要方法。教學中要重視運用形象的實物、語言、畫面,創(chuàng)設情境,調(diào)動學生的形象思維,以有效培養(yǎng)他們對語言文字的感悟能力。
語感訓練是語文教學的靈魂,是引導學生通往更高語言文字境界的橋梁。語文教師要自覺運用語言規(guī)律和兒童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不斷從實踐上和理論上對學生進行系統(tǒng)的語言培養(yǎng)和訓練,為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奠定良好的基礎(chǔ)。
編輯 馬曉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