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錦
摘 要:有人說幸福是一種感受,有人說幸福需要用一生去追尋,有人說幸福只是那一抹浮云。我說,幸福就在身邊圍繞著,你該有一顆發(fā)現(xiàn)幸福的心、一個制造幸福的魂!
關鍵詞:誠信 關愛 教學相長 幸福
一、講誠信收獲幸福
“誠實守信”是做人的基本準則,一個講誠信的人,可以收獲滿滿的幸福。因為一個講誠信的人,無論何時何地都會受到人們的尊重和愛戴,這正是為他走向成功之路做了最好的鋪墊。因此,誠信是收獲幸福的第一要素,是人的一種基本品質,是一種發(fā)自內(nèi)心的習慣。
在當今社會,常會有這樣的教育方式——小孩無知哄三年,殊不知,這三年里就是塑造孩子品性最關鍵的三年,老人們常說,小孩子連話都說不清楚,跟他講什么誠信,能哄就哄了吧!這是徹頭徹尾的舊思想桎梏啊,孩子在幼兒時期,不明白事例,大人怎么做,孩子就怎么學,孩子的認知能力就是以大人為榜樣。古有曾子殺豬之典范,現(xiàn)如今,作為文化的傳承者,我們有義務遵循誠信道德原則,只有做到“言必行,行必果”,才能建立牢固的師生關系。
記得作為教師剛走上講臺的那一刻,自己的內(nèi)心是復雜的:既有對教育事業(yè)的一腔熱血,又有對自己教學技能的不自信。那是在教授一篇文言文吧,對“而”字的用法歸納,我少講了“而”作為連詞表示修飾關系這一用法,有學生在其他資料書上看到了,并舉手向我提問,當時我真正感受到了什么叫做“書到用時方恨少”,很尷尬地回復了學生,告訴他們下節(jié)課解決此問題。課后,我查閱資料,認真做筆記,第二天跟學生分享了此次我學習的心得,雖然耽擱了教學進度,但是我認為值得,此后的每個備課時段,我都做到細致、充分,學生也受到我這種嚴謹治學的態(tài)度的影響,對待預習、復習、作業(yè)等環(huán)節(jié)一絲不茍。
“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無論在那一個時代,無論面對那一個階層的人物,上至耄耋,下至稚童,我們都要講誠信。
二、關愛學子收獲幸福
伯牛有疾,子問之,至牖至期手,曰:“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論語·雍也》
老師是孩子的榜樣,我們的一言一行孩子都看在眼里,感受在心里,終有一天,他們會以獨特的表達方式,讓你收獲滿滿的幸福。
眾所周知,孔子儒家的核心思想是“仁”,孔子認為,天所生之物,都是值得尊重和愛護的。在教育這條路上走著也有一些年頭了,期間遇到各式各樣的學生,自己在歷練中逐漸從單一執(zhí)拗走向多樣寬容。如今,我很贊同一句話,自己面對的學生,每一個都如同一張白紙,怎樣作畫全在于你怎樣引導,這不是單單一句“因材施教”所能概括的,教師不是神,而是一個普普通通、有血有肉有思想的人,那些所謂的公認的普遍教法,真正需要結合實際,轉化之后方可適用。
我記憶很深刻的一名學生,他叫小山,剛接觸時,感覺他是個很內(nèi)向的孩子,特別不善言談,我就試著以寫短信的方式與他交流,可是一直不能得到回應,后來在與其他同學的交談中得知他經(jīng)常被同學嘲笑,是因為他連自己的名字都不會寫,進而越發(fā)顯得孤僻了。七年級了,連自己的名字都還不會寫,著實讓我很震驚。我從期初的狂躁發(fā)怒恢復到平靜寬容,我想,造成孩子今天這個局面的罪魁禍首不是孩子本身,我不能責怪孩子,不能放棄任何一個坐在我課堂上的孩子,我開始關注他每一天的行為習慣,發(fā)現(xiàn)他很喜歡看小人書,就是有畫有文字的那種,有一次還被科任老師把書收了去。我開始找他談話,只要談及小人書,他都會露出笑臉,后來啊,他從開始喜歡畫畫到喜歡寫字,從喜歡抄書到喜歡寫打油詩,再后來,畢業(yè)那一年,他給我寫了一封長長的書信,我看到這封信,滿是感動、滿是欣慰、滿是幸福,不僅因為字字句句里透露出的那份情誼,更因為小山真的成為了一座小山而高興!
我想,當代教育者應該多關注一下孩子們需要什么,而不是我們能給予什么。關愛也不純粹就是翻山越嶺地去家訪;關愛也不可能僅是那一個書包、一床棉被、一張課桌凳。關愛是一段時光,關愛是一次次不一樣的旅程,關愛是心與心搭建起的那座橋!
三、教學相長里收獲幸福
“教學相長”語出《禮記·學記》——“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薄敖獭迸c“學”向來是相輔相成的,缺一不可,師生關系亦是如此。我們的教育,從“教教材”發(fā)展到“用教材教”;從“教師一言堂”發(fā)展到“師生鬧滿堂”;從純粹的“學會”發(fā)展到“會學”,取得了很多突破性的進展,順應時代,我認為教師“教”的過程其實也是在學習,而學生“學”的過程,也教會了老師認識自己。子曰:“當仁,不讓于師?!?/p>
那還是在忙于高考復習的日子里,我把自己灌得比學生還醉心于做高考試題,不停地分析研究試題的題型,尋找題型的格式化答題模式,用來練習寫作的作文題也統(tǒng)統(tǒng)套上評卷老師喜歡的套路。一次??贾?,我看見了一篇文筆堪稱一絕的好文章,然而我卻硬生生只給了一個及格分數(shù),后來還找該生來單獨輔導,讓他一定按照模式來寫,結束談話的時候,學生問了我一個問題:“老師,學習為了什么呢?”我理了理衣襟,卻羞于回答這個問題……是啊,學習僅僅是為了應付考試么?夜深人靜的時候,我一直回想這段時日我都在忙的事情,回想起學生們一個個本應燦爛的臉龐都變得有些木訥了,翻閱一篇篇試卷的作文——套路啊,全是套路啊,學生自己的情感在哪里呢?
詩文亦抒情志才有靈魂,而我的學生作文早已丟失了靈魂。這是多么大的一個失誤啊,現(xiàn)在是讓他們的文字丟失了靈魂,將來會讓他們的人生理念也丟掉了靈魂,不可以再這樣繼續(xù)下去了,不忘初心,牢記“教書育人,育人為先”,我的桃李散發(fā)的芬芳本就該是五彩斑斕的,怎么可以將他們的個性束縛?回歸教育的本質,讓他們抒發(fā)自己的情感,才發(fā)現(xiàn),原來他們的創(chuàng)造力遠遠超出了我的想象。
當他們拿著大學錄取通知書跟我說“謝謝”的時候,我的嘴角泛起的是充滿祝福和期望的笑!我想,這就是我要的幸福。
所有的幸福都是一種愛的積累,師以誠待生,生必以愛擁之;師以心愛生,生必以成報之;師以謙伴生,生必以果促之。師生相愛,匯成幸福之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