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小學低年級德育教育中,故事敘事是道德敘事最主要的手段,其表現(xiàn)為三方面:第一是立足小學生好奇心理,在故事敘事下提高小學生德育興趣;第二是以故事敘事來切入小學德育,使德育教育能通過故事潛移默化影響小學生,熏陶其道德品格;第三是借助故事敘事下小學德育作用的發(fā)揮,形成顯性的行為舉止規(guī)范。
關鍵詞:故事敘事;小學低年級;德育教育;運用
俗語有云:先學做人后學做事。對于小學低年級教育而言,德育所占的比重是相對重要的,而知識的傳授反而次之。這就要求小學低年級教師要重視德育教育的開展,而故事敘事無疑是最佳的選擇之一,也是符合低年段小學生身心發(fā)展的要求。筆者經(jīng)過多年的長期觀察與實踐,故事敘事在小學低年級德育的運用體現(xiàn)于德育中興趣調動、功能反映、作用發(fā)揮三個重要環(huán)節(jié)上。因此,筆者從這方面來論述故事敘事在小學低年級德育教育中的運用。
一、契合小學生好奇心理,以故事敘事來調動小學生德育興趣
故事敘事作為道德敘事的重要表現(xiàn)形式,其主要在于通過故事來滲透德育教育。對于低年級小學生而言,由于其身心發(fā)展的特點,對故事有天然的好奇心理,通過故事敘事來調動小學生德育興趣,成為了重要的契合點與突破口。從這一個意義上來說,故事敘事成為小學低年級德育教育最重要的手段。因為只能調動起學生的德育興趣,學生才會自覺接受德育改造,實現(xiàn)德育教育的目標。但值得警惕的是,小學低年級運用故事敘事來調動并提高小學生德育興趣,首先要重視德育主題在故事敘事的完全滲透,不會使故事情節(jié)沖淡了德育主題;其次是故事敘事的語言要符合低年級小學生的視角,不要過度成人化;最后,故事敘事中的故事要具有生活化特征,不要脫離生活。
筆者在一年級的德育教育中,通過一個故事的改造來講述《快樂過新年》。這個故事主要是結合筆者所在地區(qū)農(nóng)村過年放鞭炮的習俗來開展的,以自身的經(jīng)歷為以事實進行故事敘事。在故事中,不僅講到為什么過新年很快樂,而且也講到了放鞭炮的樂趣。而由于現(xiàn)在城市禁放鞭炮的原因,很多小學生對此都很感興趣。但為了進行提高學生的安全意識,筆者不僅在故事敘事上詳細描述了放鞭炮的環(huán)境、步驟、做法等,還舉出反例來說明放鞭炮的安全重要性。而在故事的小結中,還特別設計的問題對故事進行回顧,說明如何來過一年安全、快樂又和諧的新年。通過這樣的故事敘事,學生們不僅初步理解了快樂過新年的主旨,而且還對安全德育有了一定的意識。
二、切入小學德育的功能,以故事敘事來熏陶小學生道德品格
通過小學低年級各科教材的分析不難發(fā)現(xiàn),小學教材都通過故事來切入德育與知識傳授,這實現(xiàn)就給了我們很大的啟示。對于小學德育教育而言,故事敘事只有切入到德育的功能中,才能實現(xiàn)以故事來熏陶學生的目標。學生的道德品格塑造是小學德育功能實現(xiàn)的主要指標,這實現(xiàn)也就要求故事敘事只有實現(xiàn)熏陶小學生道德品格,才能實現(xiàn)小學德育教育的功能。以故事敘事來熏陶小學生的道德品格,既可以選擇名人趣事等具有代表的故事,也可以選擇學生身邊發(fā)生的真實案例。前者具有名人效應,容易使小學生出于權威性而使更信服;后者具有實際示范效應,使小學生對故事敘事更易于接受。這兩者都有助于德育教育功能的實現(xiàn),使小學生在故事敘事中熏陶道德品格。
以誠實的道德品格培養(yǎng)為例,故事敘事具有獨特的作用。小學生德育教育可以通過《誠實的孩子》中列寧的故事或“小時偷針、大時偷金”的故事來說明誠實品格的重要性,引導小學生認識到“知錯能改,善莫大焉”的道理,從而使故事敘事熏陶功能得以發(fā)揮。除此之外,也可以利用小學生犯錯誤后、不說實話的實際案例來進行教育,通過學生生活化的案例來讓學生認識到誠實品格的重要價值。無論是名人故事還是生活化案例,小學教師在德育教育過程中,都要注重故事順序、故事邏輯、故事真實等要素的考量,使故事敘事更具有說服力與感染性,并為小學生終身德育留下深深的烙印,從而使故事敘事能熏陶小學生的道德品格培養(yǎng)。由此可見,對于小學生的道德品格而言,故事敘事只要能抓住孩子的心,通過語言與敘事構建,其對小學生的道德品格熏陶有莫大的作用。
三、發(fā)揮小學德育的作用,以故事敘事來規(guī)范小學生行為舉止
小學德育教育的作用一般而言體現(xiàn)在兩方面:一是小學生群體效應的作用,即對所有學生的約束示范性。這種群體效應主要表現(xiàn)在集體活動或生活中,學生言行舉止的文明。二是小學生個體對象在德育中的自我心理對應定位,即是小學生在接受德育過程中對自我德育定位的要求。如某一學生要認識誠實的品格之后,以誠實的準則來定位自己,從而出現(xiàn)誠信的行為等。對于低年段的小學生而言,故事敘事不僅能更好地發(fā)揮德育兩方面的作用,而且還會以故事對應標準來規(guī)范小學生的行為舉止,達到德育教育預期效果。一方面故事敘事具有的形象生動性,能反映出故事中行為舉止的得當與否判斷,包含了德育判斷的正確選擇,這對小學生的行為舉止具有行為意義的示范作用;另一方面故事敘事通過故事行為方式的表現(xiàn),會喚起小學生內心的自我約束機制,使小學生的行為舉止自發(fā)地受到故事敘事的規(guī)范,從而發(fā)揮出熏陶與滲透的作用。因此,以故事敘事來規(guī)范小學生的行為舉止,其本質是德育教育的作用發(fā)揮表現(xiàn)形式之一。
用故事敘事來講述《拉拉手,好朋友》的德育內容,不僅會讓一年級的小學生熟悉幼兒園《找朋友》的兒歌,更能通過故事來進一步規(guī)范小學生交朋友的禮儀規(guī)范,從而培養(yǎng)小學生文明得當交友的行為舉止。在這個過程中,故事敘事充當了小學生行為舉止的顯性表現(xiàn),有助于小學生進一步規(guī)范自我的行為舉止。但同時也要看到,小學生行為舉止規(guī)范化的過程中,還是故事敘事隱性作用發(fā)揮的過程中。因為在顯性表現(xiàn)逐步規(guī)范為習慣后,小學生的文明行為就會成為內外一致的行為規(guī)范,體現(xiàn)出小學生良好的道德修養(yǎng)。
綜上所述,立足于小學低年級學生的實際,通過故事來調動并提高小學生的德育教育興趣,其不僅為了更好地拓展德育功能,使德育教育的熏陶滲透更深入人心,而且還通過故事來進一步規(guī)范小學生的行為舉止,使小學生接受由內而外的德育教育,為小學生培養(yǎng)良好的道德品格打下扎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貴超紅.淺析以目標為導向的小學低年級德育教育的PDCA管理方式[J].才智,2017,(22):203-204.
[2]張麗云.小學低年級數(shù)學課堂的德育滲透方式探索[J].新課程(小學),2017,(01):232-233.
作者簡介:
溫愛萍,廣東省梅州市梅縣區(qū)麗群小學,研究方向:小學德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