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偉
摘 要:“板塊式教學”正廣泛應用于語文課堂教學,筆者從“板塊式教學”的設計、應用和注意事項三個方面結合教學實踐談談自己的體會。
關鍵詞:小學語文;板塊式教學;有效途徑
“板塊式教學”就是將一節(jié)語文課的教學內容及教學過程分為幾個明顯的而彼此之間又有密切關聯(lián)的教學板塊,是以教師預設為基礎,以學生自學為主線,按照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來設計學習過程的一種教學方式。
一“板塊式教學”的設計
設計板塊時,教師應依據(jù)文章體裁、學生年齡階段、知識水平、理解能力等情況綜合考慮,結合文章內容的具體特點進行板塊設定。
1.寫景狀物類文章
《青海高原一株柳》一文的教學,教師可以設計三個板塊:
板塊一扣詞入文,體會高原環(huán)境之惡劣;板塊二品詞析句,感受高原柳樹之神奇;板塊三感悟交流,體味人生哲理。教學內容清晰,教學過程自然,教學環(huán)節(jié)緊湊。學生在這樣的課堂中進行自主選擇的、開放的、融洽的學習,不僅能夠獲得知識,更能在學習活動中生成智慧,生成能力,提高素質。
2.寫人敘事類文章
《姥姥的剪紙》的教學板塊設計:
板塊一剪紙贊人,感受姥姥心靈手巧;板塊二剪紙喻理,感悟姥姥技藝高超;板塊三剪紙傳情,感受祖孫情深誼厚。整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生動、傳情、詩意。課堂上,學生的個性得到張揚,他們充分地展示自我。教師抓住文本中的關鍵詞語和句子,讓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閱讀,從字里行間體會祖孫之情這種人間至美。整堂課以情動人,學生都沉浸在文章中。
3.說理性文章
《學與問》的教學板塊設計:板塊一速讀課文,感知學與問;板塊二細讀課文,理解學與問;板塊三對比讀課文,明白學與問的關系。在教學中教師采用“讀—思—議—讀”的學習方式,引領學生走進文本,讓學生知道“知識是學來的,也是問來的”,以讀促思,讀中感悟,明白道理。努力簡化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培養(yǎng)學生的讀寫能力,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二、“板塊式教學”的應用
一般的小學語文課文從結構上看并不復雜,教師進行合理的板塊設計,對于培養(yǎng)學生語文自學能力和學習興趣起積極作用。在小學階段的教學中,應該如何運用板塊式教學呢?
1.注重整體性,強調全面感知
在語文教學這個系統(tǒng)中,教師、學生、文本既相互獨立,又相互聯(lián)系,是密不可分的整體。因此,在板塊式教學過程中,應該特別重視教師、學生對文本整體的把握。從不同的角度將學生引入文本,把文本中最具代表性、最具說服力的信息載體展現(xiàn)給學生。運用不同的方式,安排層次不同的教學問題,在逐層深入之中讓學生在感知文本、理解文本、賞析文本。
2.注重集約性,強調閱讀效率
集約理念的用意在于用最少的資源實現(xiàn)最大的效率。運用到板塊式教學中,就是拎出文本中的主問題進行統(tǒng)一設計。圍繞主問題進行聽說讀寫的訓練,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進行自主學習。教師是指導,學生是主體;教師是點撥,學生是感悟,以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讓學生樂學、好學。
3.注重交互性,強調自主合作
板塊式教學由教師進行板塊預設,板塊與板塊之間是緊密聯(lián)系的,各個板塊組合起來是一個整體。板塊式教學最與眾不同的地方在于各個板塊內部的問題發(fā)現(xiàn)和解決,而發(fā)現(xiàn)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就是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積累內化的過程。教師要充分利用板塊間的異同,通過多種形式的教學活動實現(xiàn)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學生與文本的思維交互。在此過程中讓學生的語言能力、思維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等得到提高。
三、運用“板塊式教學”的注意事項
1.板塊式教學前要充分考慮學情
只有在充分考慮學情的基礎上,設計出來的板塊式教學的環(huán)節(jié)才會真正具有實效性??偟睦砟钍且獙W會分化教學目標,弱化教學重點,粗化教學線路,努力把教學任務的起點定得低一些,把教學速度放得慢一些,把教學內容講得淺一些,同時,扶困不忘培優(yōu)。
2.板塊式教學后要注重教學反思
美國學者波斯納認為:“沒有反思的經驗是狹隘的經驗,至多只能成為膚淺的知識。如果教師僅滿足于已獲得的經驗而不對經驗進行深入的思考,那么他的教學水平的發(fā)展將大受限制,甚至有所滑坡?!痹诮處煂I(yè)成長道路上,專家引領和同伴互助都是外因,只有個人反思才是內因。撰寫教學反思其實就是回顧教學過程、總結得失,自己在哪一個環(huán)節(jié)遇到阻礙,哪些知識點沒有講透,學生接受情況如何等。長期堅持教學反思,可促進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促進教師由“經驗型教師”向“創(chuàng)新型教師”“專家型教師”轉變。
小學語文“板塊式教學”絕不是唯一有效的教學方式,但它能夠調動教與學兩方面的積極性、主動性,有利于師生的共同成長,是一條走向成功的有效途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