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華
[摘 要]統(tǒng)編教材通過系統(tǒng)課程設計,巧妙將課外閱讀納入教學中,以保證學生課外閱讀質量的提高。在教學中,教師要以特色欄目為引、以指導拓展為線、以課程活動為面,與家長密切配合,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
[關鍵詞]統(tǒng)編教材;課外閱讀;特色欄目;指導拓展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8)34-0030-01
語文新課程標準強調要讓學生多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統(tǒng)編教材特別關注到了這一點,將課外閱讀納入到教材體系之中,希望能解決學生讀書少的問題。但教材只是個引子,還需要教師以此為點,充分發(fā)揮家庭與社會力量,撬動整個課外閱讀,實現(xiàn)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全面提升。
一、以特色欄目為引,點燃課外閱讀
(一)《和大人一起讀》
這一欄目主要出現(xiàn)在統(tǒng)編教材一年級每個單元的后面,其內容主要有故事、兒歌與童謠等。教材這樣編排,主要是考慮到一年級的學生識字較少,閱讀習慣還沒有養(yǎng)成等現(xiàn)實,希望通過親子閱讀的方式,讓大人帶領孩子一起閱讀。
(二)《我愛閱讀》
這一欄目在二年級第一單元開始出現(xiàn)。雖然它與《和大人一起讀》這一欄目出現(xiàn)的學段不同,但其要求卻一脈相承。二年級的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課外閱讀能力,需要的是引導,因此教材拓展閱讀材料,以培養(yǎng)他們的自主閱讀習慣。
(三)《快樂讀書吧》
統(tǒng)編教材每一冊最后一個單元都安排有這一欄目,其目的是引導學生對整個學期課外閱讀進行系統(tǒng)梳理。比如,一年級上冊是以圖文結合的方式,引導學生從中了解課外閱讀的方法與途徑,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二、以指導拓展為線,串聯(lián)課外閱讀
(一)指導親子閱讀
雖然教材編者將課外閱讀納入到教學體系中,但是家長不知道如何推進。因此,教師有必要通過微信群、QQ群或者家長會、學校開放活動等途徑,對家長進行培訓、指導,以便幫助家長與教材編者進行對話,理解教材編排的目的,從而發(fā)揮“大人”的陪伴、范讀、激趣等作用,扎實推進親子閱讀。
(二)實施分步閱讀
研讀教材特色欄目,我們發(fā)現(xiàn)其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緊密聯(lián)系。因此,在指導過程中,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有序滲透閱讀方法指導,以便穩(wěn)步推進課外閱讀向縱深發(fā)展。具體來說,教師要結合教材、依托文本進行滲透。如,對一年級的學生,要重在朗讀指導,讓他們能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順句子、讀出節(jié)奏,從而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
(三)嘗試拓展閱讀
教師要準確理解編者意圖,高度重視課外閱讀,并盡可能依托教材進行有效拓展閱讀活動,讓學生鞏固閱讀方法,形成閱讀習慣,實現(xiàn)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比如,二年級上冊的《快樂讀書吧》教學結束后,教師可以嘗試開展以童話為主題的閱讀活動。教師示范讀、家長陪伴讀的方式,讓學生在一個學期內對中外優(yōu)秀童話進行集中閱讀。如有可能,還可以編排童話劇進行表演,讓學生感受童話的魅力。
三、以課程活動為面,鞏固課外閱讀
(一)組織童書推薦
當前市場上童書魚龍混雜,怎樣選擇童書呢?這對家長來說,是一件頭疼的事情。對此,教師有必要通過微信群、QQ群、家長會等途徑,定期推薦一些優(yōu)秀讀本??山Y合語文新課程標準的精神以及教材單元安排,還有學生年齡、性格乃至家庭等方面的情況,分層次、分梯度向家長推薦少兒優(yōu)秀讀本,讓學生愛上閱讀。
(二)開展創(chuàng)意讀書
如有可能,可以在課前三分鐘或者晨會上,開展“聽老師講故事”“家長讀繪本”等活動;也可以利用閱讀課、班會等時間開展班級講故事比賽,評出閱讀之星。有條件的,還可以邀請作家、少兒報刊編輯走進校園,與學生一起開展閱讀交流活動;或者在校園進行讀書沙龍等,讓學生圍坐在一起,享受閱讀的美好時光,感受分享的喜悅。
(三)探索讀書課程
在推進課外閱讀過程中,學校要進行全面統(tǒng)籌,統(tǒng)一安排,每天在固定的時間內組織學生進行誦讀,做到日日誦;針對不同學段,有針對性地開展閱讀活動。比如,低年級重在童詩、童話;中高年級重在名著、小古文方面的拓展閱讀。這樣,在一段較長的時間內讓學生圍繞某一方面進行系統(tǒng)閱讀,能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使課外閱讀效益最大化。
總而言之,教師要深入研讀統(tǒng)編教材,與編者進行深度對話,依托教材,以特色欄目為引,扎實開展課外閱讀活動,真正演繹課外閱讀的精彩。
(責編 韋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