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宇歡
摘 要:有學者研究表明,混合式教學模式以學生為學習主體,將信息技術融入教學過程之中并與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進行混合,能夠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學習效率。本文試圖從《薪酬管理》課程教學中出現(xiàn)的一些問題入手,淺析混合式教學對《薪酬管理》課程教學改革的啟示。
關鍵詞:混合式教學;薪酬管理;教學改革
2017年,武漢商學院人力資源管理專業(yè)申報本科獲批設置。這反映出地區(qū)經(jīng)濟發(fā)展對于高素質專業(yè)人才的迫切需求,同時也對我校人力資源管理專業(yè)的人才培養(yǎng)質量提出了更高的標準。在這樣的情勢之下,針對我校的人力資源管理專業(yè)的相關課程進行教學改革已成必然之勢。
一、《薪酬管理》課程教學改革的必要性
《薪酬管理》作為人力資源管理專業(yè)的核心課程,在整個專業(yè)培養(yǎng)體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時,作為企業(yè)也將薪酬管理相關工作視為企業(yè)重要的工作內容之一。學生若能在《薪酬管理》課程中受到良好的教育,學以致用,既能夠幫助學生進行就業(yè),也能有助于企業(yè)對于人才的吸收。
為了提升《薪酬管理》課程教學質量,加強人力資源管理專業(yè)人才的培養(yǎng),向社會輸送所需的應用型人才,必須對《薪酬管理》課程教學進行改革。
二、《薪酬管理》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目前,《薪酬管理》在課程教學存在的首要問題是仍然采用以老師為主體,學生被動學習的“灌輸式”教學模式,學生缺乏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學習效率不高;其次,教師在教學中采取的教學手段比較單一,只是利用多媒體PPT進行理論的傳授,教師偶爾組織的教學案例討論也流于形式,再加上《薪酬管理》課程內容本身比較枯燥難懂,難以引起學生對于知識學習的興趣,影響課程教學效果;最后,《薪酬管理》課程教學內容上與實際工作相脫節(jié),學生學到的理論知識無法應用到實踐之中,難以滿足企業(yè)的實際工作需要,影響了整個專業(yè)的人才培養(yǎng)質量。
三、關于混合式教學
混合式教學在國內外經(jīng)過20余年的發(fā)展,不論是研究者、教學實踐者,還是政府和教育機構,對其已基本達成了共識:混合式教學將成為未來教育的“新常態(tài)”。
雖然國內外的專家學者關于混合式教學的概念上還有一定的爭論,但是本文認為混合式教學是將學生自主學習與教師講授相混合;將面對面的授課與在線教育相混合;將課堂理論知識與實際工作內容相混合;從而為學生提供最優(yōu)化的學習環(huán)境,以達到提升教學質量為目的的一種教學模式。
混合式教學最大的特點是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引導,為學生提高個性化、自主性的學習體驗。因此,混合式教學并不是一種簡簡單單的教學形式的多樣化或者是教學手段上的豐富化,更多的是教學理念上的一種轉變。
四、混合式教學對《薪酬管理》課程教學改革的啟示
針對《薪酬管理》課程教學中出現(xiàn)的各種問題,結合混合式教學的特點,本文想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混合式教學對《薪酬管理》課程教學改革的啟示。
1.教師的準備
作為課程教學的主要實施者,教師的準備對與混合式教學在課程中所發(fā)揮的作用至關重要。關于教師的準備主要涉及到兩個方面:一個是心理上的準備。在混合式教學中,教師不再是主體地位,在課程教學中起到只是引導、串聯(lián)、評價的作用。 這種角色的轉變,勢必造成教師在心理上產生落差,因此教師在實施混合式教學時要做好心理上的準備。第二個方面是教師在能力上的準備。混合式教學順利的開展,需要教師具備兩種能力:一個是掌握信息技術的能力,另一個是出眾的教學設計組織能力。線上教學資源的設計、面授與在線學習的組織串接、混合式教學效果的評價等都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學生的準備
混合式教學中,學生將成為學習的主體,改過去的被動學習為現(xiàn)在的主動學習。那么學生能否接受和適應這種嶄新的學習模式呢?這也對學生在心理上和學習習慣上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在進行混合式教學之前,務必要對實施的班級學生進行相關的調查研究,了解他們的心理和行為特點,并在實施的過程中給予學生正確的引導和鼓勵。
3.教學過程改革
根據(jù)混合式教學的要求,在《薪酬管理》課程教學過程上進行改革。將整個教學過程分為三個階段:課前學習階段、課中學習階段和課后學習階段。在課前學習階段,學生可以根據(jù)教師布置的內容或者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內容進行自主學習、討論、反饋提問;在課中學習階段,進行學習成果展示,答疑,討論和評價;在課后學習階段進行學習成果的修訂、完善及最終的考核評價。該教學過程的設計,充分發(fā)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調動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
4.教學內容改革
《薪酬管理》課程教學內容要與企業(yè)崗位要求和實際工作內容進行接軌,并且按照混合式教學的需要進行改革。首先,按照《薪酬管理》課程的教學目標、重難點以及知識點之間的銜接將教學內容按照項目任務進行設計,根據(jù)《薪酬管理》課程的課時,考慮學生的學業(yè)負擔,總的任務數(shù)量不宜超過12個;其次,在所有12個項目任務中,教師選擇4個作為學生必選的任務項目,然后,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興趣在剩下的學習任務中選擇6~8個,學生總的要學習的任務數(shù)不低于10個。針對必選項目,教師需要進行面授及重點答疑;學生自由選擇的項目由學生自主學習完成,教師組織學習成果展示、討論及評價。
5.教學手段改革
《薪酬管理》 課程基于項目任務的混合式教學,可以采用情景模擬法將學生分成若干學習小組,每個小組以工作團隊或初創(chuàng)企業(yè)的模式來完成項目任務,課程結束時,以“業(yè)績”來評價各個小組的學習效果。在線上學習時,教師針對學習材料及項目任務,設計若干問題由各小組進行談論并回答;線下面授時,教師可以采用小組學習成果展示、案例分析、課堂辯論等教學手段來豐富傳統(tǒng)理論教授的不足,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體驗。
6.教學評價改革
過去傳統(tǒng)的平時成績加期末考試的評價體系已經(jīng)不能適應混合式教學的要求?!缎匠旯芾怼氛n程教學評價體系應由學生自評、互評和教師評價三部分組成,按照學習的積極性、項目的參與度、任務評價、知識應用、創(chuàng)新性五個維度進行打分評價。其中,學生自評、互評在學習小組中進行,為了避免人情照顧或弄虛作假,小組每次任務完成之后,將成員在任務中的具體分工及完成的情況進行線上公示,教師保存并記錄學生每次線上、線下發(fā)言次數(shù)及參與談論、案例分析等學習的情況進行匯總公示。這套評價體系最大的目的就是激勵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
五、總結
混合式教學能夠改善傳統(tǒng)課堂理論教學的不足,特別是像《薪酬管理》這樣的專業(yè)核心課程。通過教學理念的轉變,以學生為中心,教學手段的豐富化,結合線上線下教學的優(yōu)勢,勢必會提升《薪酬管理》課程的教學效果與質量。
參考文獻
[1]馮曉英,王瑞雪,吳怡君. 國內外混合式教學研究現(xiàn)狀述評——基于混合式教學的分析框架[J].遠程教育雜志,2018(03):13-24.
[2]官瑋瑋. 以學生為中心的薪酬管理課堂教學模式改革的研究與實踐[J].科技資訊,2018(09):194-196.
[3]林江珠.《薪酬管理》課程教學存在問題及對策分析[J].黑河學院學報,2018(02):120-121.